厦门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巴豆中含有巴豆素、蛋白质等。《雷公炮炙论》中记载巴豆膏的制备方法为“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煮巴豆,研膏后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敲碎能提高反应速率 B.麻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酒有利于巴豆素溶解 D.煮巴豆时蛋白质会变性2.常用作萃取剂。下列说法错误是A.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氯键 B.分子中键和键的个数比为C.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3.制取催化剂的原理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态碳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B.中轨道重叠示意图为C.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D.电子式为:4.“”为定影液回收的原理。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电子数为B.含的溶液中阳离子数为C.中含有数为D.生成(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数为5.某电池的电解液部分微观结构如图,“---”表示微粒间存在较强静电作用。M、N、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未成对电子数: B.电负性: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熔点:6.太阳能驱动和制备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阳极区电极反应式B.双极膜替换为阳离子交换膜可提高制备效率C.在阳极区中补充可提高制备效率D.理论上,每生成(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阴极区溶液质量增加7.改性生物炭对含砷物质的不同吸附机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电吸引”中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B.“表面络合”中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C.“氧化反应”中氧化剂为改性生物炭 D.“氢键形成”中分子间氢键有2种8.我国科学家利用为原料制备高氧空穴率的以提高锌阳极人工界面层的导电性,制备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胞中大球代表原子 B.为具有热塑性的线型高分子C.中n越大,导电性越强 D.充电时,可脱溶剂化,避免析氢副反应发生9.某实验小组制备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记录如下。序号操作现象①取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不变蓝②取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至,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变蓝③取于试管中,滴加几滴至,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不变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为 B.实验①现象可说明未参与反应C.实验③主要为了排除和的干扰 D.上述实验不能证明烧杯中溶液含有10.干法重整中镍基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碳量减少,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如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不同积碳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增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元反应积碳:65.5136.8103.1109.8消碳:139.73266117.551.0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A.一氧化碳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B.甲烷裂解是镍基催化剂表面积碳的主要来源C.的焓变为D.由上表判断,催化剂劣于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11.利用炼锌钴渣[主要含、、和、单质]协同制备和高纯的流程如下。(1)“酸浸”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沉铁”过程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3)“沉镍”过程对溶液中(Ⅱ)、(Ⅱ)含量的影响如图。①由图判断,应调节__________。②该过程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则__________,为__________(填“热力学”或“动力学”)产物。(已知:时,)(4)“沉钴”过程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解”过程阴极生成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的晶胞如图,密度为,则阿伏加德罗常数_________(列代数式即可,下同),晶胞空间占有率为__________。12.氨基甲酸铵()可用作医药氨化剂,常温下为固体,易分解。利用和在下合成氨基甲酸铵并测定其在时的分解平衡常数。(1)合成氨基甲酸铵,实验装置如下图(部分夹持装置省略)。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成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无水乙醇的作用除了进一步干燥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仪器B中导管左长右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平衡常数,实验装置如图(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实验步骤:i.将试剂装入各仪器中,调整旋塞于d位置,调节恒温槽温度为。将C处接至真空泵,打开K,使体系呈负压(低于常压),关闭K。ⅱ.达分解平衡时,经操作X后,记录水银压差计两侧读数。i.反应结束后,先排出硅油,调节旋塞于Y位置,C处接至真空泵。①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ⅰ中使体系呈负压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③步骤ⅱ中说明已经达到分解平衡现象是__________,操作X为__________。④步骤ⅱ中旋塞位置Y为__________(选填“a”、“b”、“c”或“d”)。⑤洗气瓶中盛装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⑥测得在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用含和大气压的代数式表示,为用各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13.利用热分晖法可回收炼油厂酸渣(含硫酸,沥青质等)中的硫酸,并结合络合滴定法测定硫酸回收率。(1)沥青质随温度升高反应产物如图(为烷烃基)。①“阶段1”中不饱和度最高的物质为__________(填标号)。②“阶段2”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填标号)。A.裂化B.裂解C.精馏D.干馏(2)利用热分解法测定硫酸回收量(以、的硫元素含量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I:反应Ⅱ:①已知,则_________。②下列能说明在密闭容器中反应Ⅱ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__(填标号)。A.B.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③在压强为p的反应体系中对酸渣进行热分解,平衡时体系中、的气体体积分数和热解气体总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随温度变化如图。i._________(选填“>”或“<”),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ⅱ.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气体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酸渣中硫酸总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已知:i.时,;。ii.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为。①“过程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②为了使“过程X”转化完全,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填1条即可)。(4)时,热分解法中硫酸回收率为__________(回收率,列计算式即可)。14.具有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的黄酮醋酸类化合物H合成路线如下。(1)化合物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D→E时溶剂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3)F→G中反应物的作用为__________(填标号)。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萃取剂(4)A一种同系物分子式为,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写1种)。B→C为重排。重排机理如下。①中间体Ⅱ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②中间体Ⅱ→中间体Ⅲ时,因反应位点的不同,还会生成(M),分离L和M的操作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14__________。③合成路线中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利用重排可合成肾上腺素,合成路线如下。N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
2024-03-12
·
10页
·
1.3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