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4-03-12 · 22页 · 2.1 M

厦门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须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一、选择题:(共15题,第1~10题每题2分,第11~15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下列有关化合物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由水在叶绿体中既能参加反应,也能溶解多种物质B.胆固醇既参与构成人体细胞膜,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Na+既参与形成动作电位,也参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RNA既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可指导核糖体中的翻译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水对生命活动的影响:(1)对代谢的影响:自由水含量高,代谢强度大;(2)对抗性的影响:结合水含量高,抗寒、抗旱性强。2、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该过程中氧气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二氧化碳从线粒体产生后进入细胞质基质。【详解】A、自由水在叶绿体中既能参加光反应,也能溶解多种物质,A正确;B、胆固醇在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同时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B正确;C、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同时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C正确;D、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其上基因的转录产物,可指导核糖体中的翻译过程,D错误。故选D。2.研究发现,静息时突触小泡膜上存在“质子流出”现象,突触小泡膜上的Ⅴ型质子泵(Ⅴ-ATP酶)必须不断工作,将质子再泵回小泡中。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为小泡内侧,储存着神经递质B.质子泵回小泡的过程无需消耗能量C.“质子流出”方式为主动运输D.“质子流出”现象说明生物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A【解析】【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①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载体,不需能量,如CO2,O2,甘油,苯、酒精等;②协助扩散:物质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③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需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2、据图可知,“质子流出”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的协助扩散,质子泵入是逆浓度梯度、需载体且耗能的主动运输。【详解】AC、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静息时突触小泡膜上存在能量泄漏,即“质子流出”现象,是顺浓度梯度的、需要载体的协助扩散,所以判断图中A为小泡内侧,储存着神经递质,A正确,C错误;B、由题图信息可知,静息时突触小泡膜上存在“质子流出”现象,是顺浓度梯度的,所以质子泵回小泡的过程是逆浓度的,需消耗能量,B错误;D、“质子流出”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的协助扩散,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A。3.某小组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组别甲乙丙丁1%淀粉溶液3mL+-+-2%蔗糖溶液3mL-+-+唾液淀粉酶溶液1mL--++蒸馏水1mL++--37℃水浴10min,分别加入检测试剂2mL,摇匀,热水浴2min,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注:①“+”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②检测试剂为斐林试剂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37℃水浴10min,目的是让酶促反应充分进行B.甲、乙两组是对照组,可证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C.本实验无需调节pH,因为pH不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D.本实验可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则无需热水浴2min这一操作【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号试管就是对照组,丙和丁试管是实验组。【详解】A、底物和酶混合后,37℃水浴10min,目的是让酶促反应充分进行,A正确;B、甲、乙两组是对照组,可证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B错误;C、pH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实验时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本实验需调节pH,使其处于最适状态,C错误;D、碘遇淀粉变蓝,无论蔗糖是否水解,均不能与碘液发生颜色变化,因此本实验不能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D错误。故选A。4.锦鲤色彩鲜艳,游姿飘逸,观赏价值高,被称作“会游泳的艺术品”。以下事实不能作为支持锦鲤由野生鲤鱼选育进化而来证据的是( )A.锦鲤的体色基因转入野生鲤鱼中能够表达B.锦鲤与野生鲤鱼的胚胎发育过程极为相似C.锦鲤能与野生鲤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D.锦鲤和野生鲤鱼头部骨骼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一致【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于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因此即使锦鲤的体色基因转入不同种类的鱼类中也能够表达,因此该事实不能作为支持锦鲤由野生鲤鱼选育进化而来证据,A正确;B、锦鲤与野生鲤鱼的胚胎发育过程极为相似,可知它们可能是同一物种,可以说明锦鲤由野生鲤鱼选育进化而来的,B错误;C、锦鲤能与野生鲤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可知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可以说明锦鲤由野生鲤鱼选育进化而来的,C错误;D、锦鲤和野生鲤鱼头部骨骼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一致,可知它们可能是同一物种,可以说明锦鲤由野生鲤鱼选育进化而来的,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所用器皿、培养基使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B.依次用无菌水、酒精、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外植体C.外植体经过脱分化、诱导生芽、诱导生根形成试管苗D.为保证试管苗的成活率,应尽快转移至大田种植【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器械需灼烧灭菌,实验人员和外植体需消毒操作,实验所用器皿使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培养基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A错误;B、外植体先用自来水充分洗净,用酒精溶液消毒30s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B错误;C、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离素的比例,诱导生芽、诱导生根形成试管苗,C正确;D、大田环境和实验室环境不同,为保证试管苗的成活率,应进行炼苗后再转移至大田种植,D错误。故选C。6.下图表示三种遗传调控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均可能导致该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B.转录启动区域甲基化会干扰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C.组蛋白与DNA结合紧密程度在不同细胞中应大致相同D.RNA干扰可能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翻译使其无法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1、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2、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3、分析题图:途径1是转录启动区域DNA甲基化,干扰转录,导致基因无法转录,从而无法翻译;途径2是由于组蛋白的修饰,组蛋白与DNA结合的紧密程度发生改变,从而促进或关闭相关基因的表达;途径3是利用RNA干扰,使mRNA被切割成片段,干扰翻译,导致mRNA无法翻译。【详解】A、由图可知,三种途径都会使基因的表达受阻,不能产生相应的蛋白质,A错误;B、由图可知,转录启动区域甲基化会基因不表达,而干扰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影响的是转录过程,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所需的酶,B错误;C、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所以组蛋白与DNA结合紧密程度在不同细胞中是不相同的,C错误;D、由图可知,RNA干扰时会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某RNA结合,形成双链结构后,mRNA被切割成片段,从而影响特定基因的翻译使其无法表达,D正确。故选D。7.以下关于同位素或荧光标记技术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同位素15N标记的碱基,确定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定位诊断肿瘤C.利用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鉴定特定蛋白质D.利用荧光标记的CO2,追踪卡尔文循环中碳元素的转移路径【答案】B【解析】【分析】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定位诊断肿瘤,B正确;C、利用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鉴定特定DNA,C错误;D、利用14C标记的CO2,追踪卡尔文循环中碳元素的转移路径,D错误。故选B。8.下列关于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分析错误的是( )A.a1+c1+d1、a2+c2+d2均属于相应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除生产者外,其余各营养级的摄入量扣除呼吸量后即为同化量C.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d1/(a1+b1+c1+d1)D.a1为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1、a2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b1、b2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c1、c2表示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1、d2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a1、a2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b1、b2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c1、c2表示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1、d2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a1+c1+d1=a2+c2+d2,A正确;B、除生产者外,其余各营养级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B错误;C、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a1+b1+c1+d1,流向第二营养级能量为d1,所以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d1/(a1+b1+c1+d1),C正确;D、分析图示可知,a1表示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利用的能量,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正确。故选B。9.在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时,造成估算值小于实际种群密度的原因有( )A.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B.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进行重捕C.被标记的个体易于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D.被标记个体的警觉性升高而更难再捕获【答案】B【解析】【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3、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4、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详解】A、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变小,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