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卷

2024-03-12 · 7页 · 1.6 M

2024年高考诊断性测试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核仁组织区(NOR)是染色体上含有rRNA基因的一段区域。核仁由NOR、颗粒成分和NOR中的基因转录形成的细丝成分三部分构成。通常认为,颗粒成分是核糖体亚基的前身,由细丝成分逐渐转变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NOR有关B.核仁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C.细丝成分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D.已分化的细胞内NOR中的基因不转录2.细胞内的钙稳态是靠Ca2+的跨膜运输来调节的,植物细胞的Ca²运输系统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相关的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以使①和④磷酸化,进而导致其空问结构发生变化B.抑制呼吸作用会影响③转运Ca2+的速率C.③转运H+的机制和②⑤转运Ca2+的机制类似,都不需要与其转运的离子结合D.①③④介导的转运过程保证了细胞质基质中低Ca2+水平3.科学家从菠菜中分离出类囊体,将其与多种辅因子和多样化的还原酶一起包裹在油包水滴中,构建出如图所示能实现CO₂的连续转化且可编辑的人工光合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工光合细胞膜应该由单层磷脂分子组成B.需持续加入多种辅因子为CO₂转化提供能量和还原剂C.通过改变还原酶的种类能实现可定制的CO₂转化D.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人工光合细胞更有利于有机物积累4.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粘连蛋白相互黏附而不能分离。分离酶(SEP)可水解粘连蛋白,其活性受核基因编码的两种蛋白调控:SCR蛋白与SEP结合抑制其活性,而APC蛋白可催化SCR蛋白水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可能在分裂间期表达B.SEP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C.APC蛋白失活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不能正常分离D.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的表达说明细胞发生了分化5.果蝇的有眼与无眼、正常翅与裂翅分别山基因D/d、F/f控制,已知这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且某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存在胚胎致死现象。现用一对有眼裂翅雕维果蝇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有眼裂翅有眼正常翅无眼裂翅无眼正常翅雌蝇(只)1810620雄蝇(只)8992310A.决定有眼与无眼、正常翅与裂翅的基因分别位产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B.亲本的基因型为DdXFXf、DdXfY,基因型为ddXFY的个体胚胎致死C.F₁中有眼个体随机交配,后代成活个体中有眼正常翅雌蝇的占比为3/71D.用纯合无眼正常翅雌蝇和纯合无眼裂翅雄蝇杂交可验证胚胎致死的基因型6.某种昆虫的红眼(E)对白眼(e)为显性,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白眼雌虫和红眼雄虫杂交,子代雌、雄虫中均有红眼和白眼个体。研究发现出现异常子代的原因是母本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已知该昆虫的X染色体数量等于染色体组数时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或XO(0表示无X染色体)时为雄性,受精卵中X染色体多于2条或不含X染色体时,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亲本产生的受精卵总数用m表示,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受精卵数用n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母本产生的异常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0B.子代中性染色体组成为OY、XXY的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C.子代中红眼雄虫和白眼雌虫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EO和XeXeD.子代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昆虫个体数目的占比是(m-n)/(2m-n)7.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之间的双向基因交流会引起种群内部变异量增加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需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协同进化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不定向性,是环境通过对生物体基因的选择来实现的8.小肠上皮L.细胞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该激素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功能。作用于L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能抑制GLP-1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于L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有助于血糖升高B.交感神经调节GLP-1分泌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人体中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会加强D.GLP-1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的糖尿病9.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实验发现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长素有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B.跨膜蛋白激酶TMK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C.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D.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以用于培育矮化植株10.细胞毒性T细胞通常依赖细胞表面携带抗原信息的MHC蛋白来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线粒体内复合物CⅡ的功能,会导致细胞呼吸过程中琥珀酸积累,改变a-酮戊二酸与琥珀酸的比例,使肿瘤细胞表面MHC蛋白表达量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肿瘤细胞的清除还需要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B.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内复合物CⅡ的功能有助于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的实现C.提高黑色素瘤细胞内a-酮戊二酸的含量有助于黑色素瘤细胞的清除D.应用抗MHC蛋白抗体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有效手段11.松墨天牛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主要害虫,也是有松树“癌症”之称的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该虫1年发生1代,春季新羽化的成虫取食嫩松枝补充营养,7月中旬至8月上旬成虫交配产卵,冬季则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中越冬。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树种组成对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墨天牛与松树、松材线虫与松树间的关系均为寄生B.松墨天牛成虫的林间防治期以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最佳C.8月下旬松墨天牛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D.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松墨天牛的抵抗力更高12.用“麦汁酸化”法酿造的酸啤酒既有麦芽清香,又酸甜适口。它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麦汁中的麦芽糖和其他糖类转化为醋酸和乳酸,再结合酒精发酵制作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前期利用酷酸菌和乳酸菌在同一容器中同时进行醋酸和乳酸发酵B.达到一定酸度的麦汁需经熬煮、冷却后才可接种抗酸性高的酵母菌C.后期发酵产生酒精时,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30℃范围内D.酒精发酵时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发酵基本完毕13.某城市为了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问题,建立了一处湿地公园。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数值表示能量[单位是10kJ/(m·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B.B代表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及用于生命活动的能量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73%D.该湿地公园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客种污水的处理问题14.科学家用紫外线照射板蓝根原生质体,使其部分染色体丢失,将处理后的板蓝根原生质体与油菜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出了只含一条板蓝根染色体和油菜全部染色体的非对称杂种植株,该过程运用了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生质体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B.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培养,以防杂菌污染C.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降低了不同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干扰程度D.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提高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细胞工程15.抗体山恒定区段和可变区段两部分构成,其中可变区段决定抗体的特异性。利用小鼠制备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需经人源化改造才可应用于临床免疫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需将小鼠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B.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天然抗体C.人源化改造降低了人对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排斥反应D.人源化改造即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段替换成人的相应区段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变化规律,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植物可以通过降低呼吸速率来适应低光照强度环境B.实验中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为16.05μmol·m²·s-1C.若光照强度由78.3%降至52.5%,短时间内植物体内C,含量会下降D.实验中低光照适应后该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能力会增强17.棉花(二倍体)植株中花序分枝有关基因分别位于1号和3号染色体上。利用花序分枝过多纯合体甲进行诱变育种,获得分枝不增加的纯合体乙,甲与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F2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分枝,对F2部分个体的花序分枝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并统计花序分枝数,结果如下表所示。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3号染色体上花序分枝有关基因和甲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序分枝数取决于花序分枝有关基因的种类和数量B.3号染色体上花序分枝有关基因对花序分枝数的影响更大C.F₂中表型与F1相同的植株占比约为3/8D.突变体乙的3号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18.某群落中生活着甲、乙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动物种群,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种群第12年时的K值与第6年时的相同B.乙种群在第4年时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第10~12年种群数量不变C.乙种群在第6年后数量变化类似于“S”形增长D.在第6~8年间,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19.肌细胞外Ca2+对Na+内流有竞争性抑制。炎症物质能促进Ca2+通道蛋白合成,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胞内Ca2+含量增加,促进痛觉产生。止痛药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但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也不改变突触间隙中神经逆质的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肌细胞兴奋时,Na+以协助扩散方式内流,导致兴奋部位膜外呈负电位B.炎症物质可降低肌细胞外Ca2+含量,使突触后膜更易形成动作电位C.炎症物质促进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杜冷丁通过降低神经逆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机率进行止痛20.纤维素是地球上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经纤维素酶催化水解后,可被微生物发酵利用。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I-Ⅲ均需在超净台上进行,I和Ⅲ均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B.培养基②的每一个菌落均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C.步骤Ⅱ是根据菌落特征初步鉴定并扩增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过程D.④从功能来看应为选择培养基,以便选出透明圈大的菌落作目的菌种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9分)为研究纳豆芽孢杆菌菌剂对芒黄耐热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定了正常温度(25℃),高温胁迫(35℃、45℃)条件下,不同肥料处理当年生芒其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1)实验结果表明芒其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判断依据是________。(2)根据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高温条件下纳豆芽孢杆菌是通过分解有机肥增加CO₂浓度来提高芒其净光合速率的,理由是________。(3)高温胁迫可导致芒其细胞内自由基增多,自由基可攻击和破坏________,进而破坏类囊体结构,造成电子传递最终产物______减少,进一步影响暗反应。自由基可被抗氧化酶清除,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施用纳豆芽孢杆菌菌剂可增强芒其耐高温能力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22.(9分)存在于海马突触中的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能向突触前膜逆向传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