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高考扣题卷(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CBDBCABCA111213141516BCDABD1.D【解析】玉琮主要是祭祀用品,在良渚文化中发现数量之多,说明祭祀频繁,故选D项。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使用原始陶器就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工,排除A项。玉琮主要是用来祭祀,也可以反应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精神生活主要是祭祀,谈不上丰富,排除C项。2.C【解析】顾颉刚的这一言论是想说明秦皇和汉武都是想通过思想的统一来维护其政治上的统一这一本质,故选C项。A和B都只是说了材料的一个方面,没有全面分析材料,排除。D项是秦皇和汉武的共同目的,而不是顾颉刚的意图,排除。3.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采用了中原文化中的“阴阳相生相克”的理论,像中原政权一样区分僭伪和正统,将自身政权与西晋的关系建立起来,这是突出北魏正统地位的行为,故选B项。北魏在439年就已经统一了北方,排除A项。题干的行为本身是改革的一部分,排除C项。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一直是主导地位,排除D项。4.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喇叭口大瓷碗、陶瓷首饰盒等物品等都与国内市场产品不一致,是专门面向海外生成的,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宋代制瓷技术,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到宋代商船的商品数量,非常繁荣一说不成立,排除B项。瓷器在唐代就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排除C项。5.B【解析】康熙认为,清朝处理北方民族关系的方式优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是对其边疆治理的自信,故选B项。康熙的言论是对秦修长城的否定,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满蒙关系,但这不是康熙要强调的终点,排除C项。康熙不是在总结历史经验,而是反思历史,排除D项。6.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广东水师没有意识到这是两国的战争,这反映了当时国家民族意识的缺失,故选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隶属不同,这虽然是编制没有近代化,但这是现象,不能对应设问的“反映”,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行政效率问题,排除D项。7.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革命并非首次提出,而是赋予了新的含义,故选A项。国民革命不是辛亥革命的延续,而是辛亥革命的发展,排除B项。国民革命是国共双方共同领导而非中共主导,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历史大势所趋,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8.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41年可知,此时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民众悲观,这样一首歌谣有助于振奋民心,故选B项。抗战还在继续,且处于胶着状态,无法在1941年就预判战争走向,排除A项。9.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工业的增长比农业高,总体增长的比例也比农业高,故选C项。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可知,工业增长远远高于农业及副业,因此不是协调发展,排除A项。该图是一五计划对工业和农业发展的预期,B项只涉及工业,排除。公有制的建立是三大改造的结果而不是一五计划的结果,排除D项。10.A【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为处在改革中的中国指明方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A项。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排除B项。特区在经济改革中确实有引领作用,但这不是该题的主旨,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D项。11.B【解析】铭文出现于大流士建立波斯帝国之后,且是将其征服地区的文字都呈现出来,可见大流士是为了颂扬其功绩,故选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铭文由三种文字构成,显然不是为了统一文字,排除A项。铭文出现三种文字,并非是为了尊重当地文化,而是为了彰显波斯对这些地方的征服,排除C项。这三种字体是当时不同地区的字体,但这不是铭文的“意在”,排除D项。12.C【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实现了社会转型,故选C项。东罗马帝国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社会性质仍为封建社会,排除A项。文艺复兴只是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并没有改变社会的性质,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处在封建社会状态,排除D项。13.D【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日本、德国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比利时、英国等虽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蒸汽动力仍然在普遍使用,故选D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排除B项;题干并未说明各国开采的煤炭是出口他国,排除C项。14.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亚非拉地区除个别国家外,都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故选A项。独立国家既有欧洲国家,也有美洲等地区的国家,排除B项。1914年英俄已经缔结为协约国,排除C项。此时国家经济实力美德最强,但占比并非最多,排除D项。15.B【解析】20世纪6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抓住了西方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利用本国和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故选B项。美国在亚洲主要扶植的是日本,排除A项。当时中国香港仍在英国控制之下,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这些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排除D项。16.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倡导“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尊重文化多样性”,因此符合D项的描述。《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是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法性质的文件,A和B项是结果性的描述,不符合实际。C是其意义的一部分,不全面。17.【参考答案】(1)共同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占据优势;国家行政命令的颁布;(2)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有利于形成政治身份认同;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一“但彼时文书则多用汉文(鲜卑很可能没有文字),太武帝遣使至嘎仙洞祭拜先人,也使用汉文书写铭文。”和材料二“至14世纪,具有北方口音的英语已经在苏格兰南部和东部几乎替代了苏格兰人的传统语言盖尔语。”可得出共同语言占据优势,根据材料一“孝文帝迁洛后,下令“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和材料二“亨利八世于1536年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可得出国家行政命令的颁布(2)根据所学知识克制有利于维护统一;根据材料二“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皆以新教徒这一共同身份与法国等欧陆国家加以区分”可得出有利于行成政治认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3)18.【参考答案】(1)学习西方技术的需要;创办近代企业的需求(或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内忧外患)。(2)有利于培养近代人才;开拓了国人的视野;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解析】(1)根据材料中“中国人开始设办的新式学堂首现于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北京同文馆,初设时抱负宏伟,试图“掌通五大洲之学,以佐朝廷一声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学习西方技术的要求;根据材料“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建立中国第一所海军学堂——求是堂艺局;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第一所陆军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开创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还有附属于企业的专业学堂。”可知是创办企业的需要。(2)根据材料中“人数不多,专业不少”可知有利于培养人才,根据“,初设时抱负宏伟,试图“掌通五大洲之学,以佐朝廷一声教””可知开拓视野,根据材料“开创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教育近代化19.【参考答案】(1)林肯;演说围绕废奴运动和维护联邦统一展开(2)左侧是北方人心目中的林肯,他右手用鹅毛笔写下“和平”二字,左手提着天平,天平上的两个人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象征着北方人眼里的林肯是一视同仁,公正不阿的。右侧是南方人眼里的林肯,穿着罗马人的服装,带着头盔,手拿武器,以征服者、屠杀者的面孔出现,给南方带来灾难和“战争”。【解析】(1)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861年3月23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统是林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肯当选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废奴问题和维护联邦统一的问题。(2)观察漫画,左侧的林肯图中有英文“和平”的字样和“天平”,据此分析可知这是北方人心目中的林肯;右侧的林肯则是罗马战士的形象,据此可知这是南方人心目中的林肯。由此进行解读即可。20.【示例】观点:两把尺子见证初心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稳固的国防力量,把国家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是图中测绘员阿姨的“尺”的体现。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在经济建设中也注重民生,奶奶手中的“尺”丈量的花布,正是这一体现。两把尺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内在结合。是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结合。【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可知,测绘人员的尺子代表的是工业化的进程,奶奶的尺子代表的是人民生活(轻工业)的发展,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背景、经济活动予以论述即可
2024届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扣题卷(二)历史答案
2024-05-09
·
4页
·
439.1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