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二中高三5月月考生物学参考答案【答案】D【详解】A、金矿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膜是该系统的边界,A错误;B、核糖只含C、H、O元素,B错误;C、金矿杆菌生活环境无氧,应进行无氧呼吸,但由题干这种细菌能够从放射性铀中获取能量,故金矿杆菌所需要能量由无氧呼吸和铀提供,C错误;D、没有光照,却能利用水中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D正确。2【答案】D【详解】A、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正确;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B正确;C、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例如人体皮肤发生层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以代替衰老的细胞,C正确;D、细胞中KAT7基因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KAT7基因主要通过基因表达产物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影响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程度影响基因转录,从而促进细胞衰老,D错误。3、【答案】D【详解】A、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结合题图可知①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物质①会与载体蛋白结合,而②物质的运输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而②物质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A错误;B、CO2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 B错误;C、运输①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故不发生载体蛋白的磷酸化,C错误;D、水的运输方式还有自由扩散,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正确。4、【答案】D【详解】A、不含多糖荚膜的肺炎链球菌为R型细菌,不会让小鼠致死,含多糖荚膜的是S型细菌,会让小鼠死亡,A错误;B、将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会分解S型细菌的DNA,故培养基中只会长R型细菌的菌落,B错误;C、艾弗里的实验能够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才是遗传物质,C错误;D、艾弗里在进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组都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其设置体现了“减法原理”,D正确。5、【答案】C【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A正确;B、趋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或不近亲的生物在相似的环境压力下独立地发展出相似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的现象,但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虽然存在趋同进化,但物种M和物种N的种群中仍存在不同的变异,B正确;C、发生趋同进化后形成的两个物种M和N只是外表相似但是亲缘关系还是较远,不能说明二者间已经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趋同进化是远缘不同种生物A、B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经过相同的选择进化成了M、N两种外形相像的物种,是相同的自然选择作用于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的结果,D正确。6、【答案】D【详解】A、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基本相同,组成成分与血浆不相同,A错误;B、该同学体温维持在39℃时,即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葡萄糖不是在内环境中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乳酸,C错误;D、咳嗽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7、【答案】A【详解】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生芽,A错误;B、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更敏感,2,4﹣D可杀死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高,B正确;C、生长素能抑制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乙烯能促进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二者相互作用,C正确;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长保鲜时间,细胞分裂素类似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D正确。8、【答案】C【详解】A、细胞丙会攻击血管壁细胞,故细胞丙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内源性抗原需细胞甲加工处理才能被识别,A错误;B、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血管壁细胞是细胞免疫,B错误;C、由图可知,血压升高的后果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血压患者参加惊险、刺激的运动,会加速血管硬化,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D、高盐饮食使得醛固酮分泌减少,促进Na+的吸收和水增加,易引发高血压,D错误。9、【答案】C【详解】A、鱼苗的投入会抑制水库中蓝细菌的爆发,为其他生物的生存留下空间,会导致水库中物种多样性增加,A错误;B、标记重捕法的使用范围是在调查期间种群中的个体无迁入和迁出,在捕鱼期,有鱼类的迁出,故不能用标记重捕法测算甲的种群密度,B错误;C、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细菌数量属于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与生物的捕食关系,C正确;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不发生在同种鱼(甲的雌性与雄性)之间,D错误。10、【答案】C【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作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产生适应性变异,B错误;C、湿地公园中的罗非鱼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因此不属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种类更多,D错误。11、【答案】D【详解】A、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高盐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因此7.5%的NaCl肉汤培养基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B、7.5%的NaCl肉汤培养基震荡培养后培养基变浑浊是由于耐高盐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所致,B正确;C、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产生透明的溶血圈,若最终长出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溶血圈,则说明饮料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C正确;D、因为接种的菌种是经7.5%的NaCl肉汤培养基培养过,因此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也不能对待测饮料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D错误。故选D。12、【答案】C【详解】A、从甲猪获取卵母细胞后,需将其在体外培养至MⅡ期,通常用显微操作法去核,有助于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A正确;B、过程①可用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刺激、Ca2+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重构胚,重构胚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B正确;C、幼仔猪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陆川猪,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甲猪和陆川猪,C错误。D、将重构胚培养至桑葚胚或囊胚期后,需经胚胎移植至代孕母猪子宫内进一步发育为个体。胚胎移植前需对代孕乙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生理状态相似,D正确。故选C。13、【答案】B【详解】A、突变体M的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为单倍体植株,A错误;B、野生型罗汉果为二倍体,含有28条染色体,由图可知,突变体M为四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56条,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突变体M可通过秋水仙素处理野生型幼苗获得,B正确;C、F个体为三倍体,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每个染色体组含42÷3=14条染色体,C错误;D、M(四倍体)与野生型(二倍体)杂交,得到了无子罗汉果F为三倍体,三倍体不育,故野生型罗汉果和M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D错误。14、【答案】D【详解】A、进行杂交瘤细胞培养时,需置于37℃、含有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A错误;B、死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颜色,活细胞不会,因此,显微镜下应该统计单位体积中没有被染色的细胞数量,B错误;C、培养到第6天,可获得最高浓度的抗CD20抗体,C错误;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至少经过两次筛选,一次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即用96孔板克隆化培养和多次筛选杂交瘤细胞后,就可获得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15、【答案】B【详解】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任何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都不会完全重叠,A错误;B、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天敌等,甲乙之间是竞争关系,与密度相关,故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C、从曲线可以看出,当播种时甲的种子数显著多于乙的种子数时即N增大,则M也增大,说明乙没有被甲淘汰,C错误;D、甲、乙是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但是生物数量不一定比第二营养级多,数量金字塔可以是倒金字塔,D错误。16、【答案】D【详解】根据题图可知,Ⅰ3和Ⅰ4表现正常,Ⅱ9患甲病,甲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Ⅰ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则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和Ⅰ4表现正常,Ⅱ8患乙病,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因此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的甲病致病基因只来自I1,C正确;D、Ⅰ3的基因型是XAXa,Ⅰ4的基因型是XAY,Ⅱ8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概率各为1/2。Ⅱ7的基因型是XAY,则Ⅱ7和Ⅱ8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8,D错误。17、(12分)【答案】(1)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2)①甘蔗单作(1分) 光能、CO2、空间、水、无机盐 ②间作模式甘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叶片可吸收和利用的光能更多,光反应速率更快,从而促进有机物的合成(3分) ③与豆科植物根系共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3)C18、(12分)【答案】(1)定向(1分)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2分。“放大调节效应”1分,“精细调控”1分)(2)胆碱能抗炎通路(1分)GC调节通过体液运输,胆碱能抗炎通路调节通过反射弧(2分。每点1分)(3)实验思路:将离体小肠平滑肌均分成四组,分别用等量的GC溶液、NA溶液、GC与NA混合溶液、缓冲溶液处理,观察平滑肌收缩情况。(实验思路共3分。分2组或3组1分,分4组正确2分,观察指标1分)实验结果:GC溶液处理组和缓冲溶液处理组平滑肌不收缩;NA溶液处理组平滑肌收缩;GC与NA混合溶液处理组平滑肌出现大幅度收缩(实验结果共3分。写对一点得1分。)19、(12分)【答案】(1)协调(1分)“J”(1分)(2)生产者的遗体、消费者的遗体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4分)(4)在不增减物种丰富度的条件下,增加功能丰富度【详解】(1)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植物的引种一般会选择本地物种,不选外来物种。原因有二:一方面,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在利用同一资源时二者之间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导致种间竞争;另外一方面,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容易呈现“J”形增长,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打破生态平衡。据此可知,引种时遵循了协调的生态工程原理;(2)土壤中的有机碳来源包括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残骸和消费者的粪便。土壤中的有机碳会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转化为CO2,释放到大气中。(3)由题意可知,物种丰富度越高,导致其功能丰富度越大,而随演替时间的推移,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高,功能丰富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但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土壤中分解者种类和数量也越多,经分解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越多,故四者之间关系如答案所示。(4) 结合(3)中图示可知,在不增减物种丰富度的条件下(保证土壤有机物含量不减小),增加功能丰富度,即可增加土壤有机碳。20、(12分)【答案】(1)基因重组tRNA(转运RNA)(2)1/25/32(3)5目的基因在细胞内不一定能成功表达(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详解】(2)若用a代表sbe3-rs基因,B代表Lgc1基因,则纯种高抗性淀粉品种“优糖稻2号”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纯种低谷蛋白品种“健养2号”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二者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F1与优糖稻2号(aabb)杂交获得BC1F1(AaBb、aaBb、Aabb、aabb)后,科研人员选择同时携带sbe3-rs基因(a)和Lgc1基因(B)的植株(AaBb和aaBb)进行自交,该部分植株占BC1F1的比例为1/2,自交后产生的BC1F2中兼具高抗性淀粉和低谷蛋白性状的双基因纯合株系占比为1/2×1/16+1/2×1/4=5/32。(3)根据图示结果可以看出左图序号为4、5个体的基因型为aa,同时右图1、2、5、6的基因型表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 生物答案
2024-05-22
·
6页
·
54.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