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答案

2024-10-24 · 4页 · 31 K

参考答案:1.C2.C3.B4.C5.B6.D7.A8.C9.D10.A11.D12.D13.D14.A15.B16.A17.(1)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呈现总体亏损,中部腹地和东部盈余,周边亏损的特征;其中流域北部和西部水量亏损程度大于南部地区,尤其西北部咸海地区亏损最为严重。(2)咸海面积呈减小趋势,故该流域陆地水储量整体呈亏损状态,原因是全球变暖,湖水蒸发旺盛;过度引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如种植水稻、棉花等作物,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3)南咸海水面持续萎缩,北咸海湖泊面积小幅增加。南咸海分裂为东咸海和西咸海两部分,且阿姆河水不易补给南咸海;北咸海建设大坝拦截锡尔河,有充足的水源,北咸海的蓄水量增加。【分析】本题以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南咸海、北咸海面积变化差异及理由,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详解】(1)根据咸海水域范围变化即咸海面积不断缩小,可推断该流域陆地水储量整体呈亏损状态;由图中图例可知,中部及东部陆地水储量变化为正值,其余地区为负值,故可知中部腹地和东部盈余,周边亏损的特征;根据符号颜色程度可看出,北部、西部颜色深于南部地区,尤其是西北部咸海及其附近地区颜色最深,故可知流域北部和西部水量亏损程度大于南部地区,尤其西北部咸海地区亏损最为严重。(2)咸海面积呈减小趋势,故该流域陆地水储量整体呈亏损状态,为什么咸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实,导致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气候变暖导致蒸发旺盛,于是咸海的面积在缩小;而同时注入咸海的河水水量减少,也导致了咸海缩小。人为原因主要是注入湖泊的河流水减少,原因是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因此面积不断缩小;再就是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之后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实际上,自然原因也与人类有关。人类数量的增加使得人类活动增加,于是导致了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导致注入咸海的河水水量减少。(3)随着水位不断下降,咸海被分成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到2016年时南咸海大部分干涸消失,但北咸海面积基本恢复且小幅增加。理由是南咸海分裂为东咸海和西咸海两部分,面积逐渐减小,咸海水域的萎缩使阿姆河水不易补给咸海;北部咸海的深度比南部要深,北部蓄水量大且有锡尔河注入,可以补充水源;北部咸海建设大坝,建成后大坝拦截锡尔河及北部湖水的补充;水域面积增加。18.(1)提供宽浅的沉积平台;海浪冲击礁坪形成大量礁石碎屑,为岛屿形成提供物质来源;礁坪消减风浪,利于沉积,减弱侵蚀。(2)东岛(位于季风影响的热带海洋中,)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岛屿周高中低,牛塘汇流面积较大,岛上降水通过地表径流转化为湖水;高出海平面的湖水下渗后通过地下径流排向海洋,逐渐淡化。(3)珊瑚砂夹层上下沉积物形成年代基本一致,可见珊瑚砂夹层形成于很短时间,是一次突发事件形成的;湖相沉积层物质来源是湖岸陆地,夹层珊瑚砂来源于海洋,表明一强大动力将珊瑚砂推送到已经与海隔离的湖泊;来自海洋的巨大的砗磲和珊瑚块出现在岛上高处,也印证发生过海啸。【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海洋生物沉积作用、地貌演化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难度大,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东岛属于珊瑚岛,是珊瑚虫遗骸堆积形成。图中礁坪水深1米左右,形态宽大,有利于珊瑚虫的生长,水深适宜,提供了宽浅的沉积平台,有利于珊瑚虫遗骸沉积形成珊瑚岛。其次,受海浪的侵蚀作用,一方面,海浪直接侵蚀礁坪,形成礁石碎屑,并将礁石碎屑携带至东岛附近沉积,为东岛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物质来源;另一方面,海浪直接侵蚀的是礁坪,从而削弱了风浪对东岛的侵蚀,为东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沉积环境,有利于东岛的形成。(2)该牛塘原为潟湖,属于被沙坝或珊瑚分割的半封闭海域,应为咸水环境,从水循环的角度来说,东岛位于西沙群岛,属于季风影响下的热带海洋地区,降水量大,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降水导致牛塘湖水稀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岛屿地形呈浅碟状,边缘是高约5~6米的沙堤,岛屿四周高,中部略低,牛塘汇流面积较大,岛上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的形式向湖泊汇集,而湖水高出海平面,高出海平面的湖水下渗后,通过地下径流排向海洋,最终导致湖泊逐渐淡化,形成淡水湖泊。(3)由材料信息“剖面中埋深57-58cm处和69-70cm处的沉积层均为1024年前后形成”,而埋深57-58cm处和69-70cm处的沉积层为含有机残体的湖相沉积层,属于陆源沉积,沉积物来自于湖岸陆地,而57-58cm处和69-70cm处的沉积层之间为珊瑚砂夹层,珊瑚砂来源于海洋,表明该珊瑚砂夹层形成时期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珊瑚砂被推送至已经与海洋隔离的湖泊地区沉积,应为海啸导致。同时,埋深57-58cm处和69-70cm处的沉积层均为1024年前后形成,形成年代基本一致,表明珊瑚砂夹层的形成时间很短,属于突发事件下所形成,应是海啸导致。结合材料信息“岛屿东北部海平面以上4米高处发现多个重达几十千克的砗磲(巨型贝壳)和珊瑚块”可知,东北部海平面以上地区发现有巨型贝壳和珊瑚块等来自海洋的物质,表明也受到海啸的影响。19.(1)大河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的广阔沿海滩涂;潮涨潮落作用明显;滩涂上生长着耐盐碱的植被;人类的干扰较少(可替代任何一个答案)。(2)落潮的流速快于涨潮。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由于滩涂宽广坡度小,海水向岸的前进速度慢,以淤积为主,当落潮时海水向离岸方向,落差加大,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最初的冲沟,随着每天潮涨潮落,伴随着溯源侵蚀和侧蚀等活动,汇流面积不断增加,沟槽逐渐加宽加深,分汊也不断增加。(3)盐地碱蓬减慢了海水的流速,在已经形成的潮汐水道中水的速度相比较就加快了,加大了水道中水的侵蚀和冲刷的力量,使得水道稳定下来;而水道岸边因盐地碱蓬分布,起到加固作用,侵蚀速度慢,使得潮沟的沟岸基本不被破坏。(4)人类活动破坏了沿海滩涂,潮汐作用减弱,盐地碱蓬数量减少,潮汐树景观数量减少、规模减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该景观的不利影响。【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作答。根据材料“辽河口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可见,“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有:大河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的广阔沿海滩涂;“潮涨潮落在滩面冲刷出一道道潮沟―类似河流坡面冲沟,呈树枝状分汊,被形象的称为“潮汐树””。可见“潮汐树”景观形成与潮涨潮落作用明显有很大关系;“盐地碱蓬能稳定沟岸和沟槽,是“潮汐树”发育生成的关键因素。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散乱的辫状水道。”可见“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还包括滩涂上生长着耐盐碱的植被;“潮汐树”景观是一种自然景观,其形成与人类的干扰较少也有很大关系。(2)本题主要考查“潮汐树”景观的形成过程。要形成潮沟,必然是涨潮速度较慢,而落潮速度较快,对海岸不断进行侵蚀形成的。所以涨潮、落潮的流速差异是落潮的流速快于涨潮。潮汐塑造潮沟的过程为: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由于滩涂宽广坡度小,海水向岸的前进速度慢,以泥沙淤积作用为主,导致海岸泥沙增多;落潮时,海水向离岸方向退去,由于涨潮时泥沙淤积,使得海岸的落差加大,潮水退去的流速也会加快,潮水在滩面上的侵蚀作用加强,形成最初的冲沟。长期的潮水运动,加上溯源侵蚀和侧蚀等加强,潮沟的沟槽加宽加深,最终形成“潮汐树”景观。(3)本小题主要考查植被在“潮汐树”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植被对水流具有截留作用,可以减慢水的流速,植被还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潮汐树”生成过程中盐地碱蓬就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了作用:盐地碱蓬的截留作用减慢了海水的流速,海水便涌入潮汐水道中,这就加快了在已经形成的潮汐水道中水的速度,导致水道中水的侵蚀和冲刷不断增强,水道稳定并不断扩大;盐地碱蓬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使潮沟两岸不易被侵蚀,潮沟的沟岸越来越稳固。(4)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人类活动对“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造成的影响来进行分析。海产品养殖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沿海滩涂的原貌,会减弱潮汐作用;受人类影响,盐地碱蓬数量也会减少,最终使得潮汐树景观数量减少、规模减小。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