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月考地理答案【答案】1.A2.C【解析】1.从图中超强气旋总频率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到北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回归线与30度附近,并不在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分别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A。2.甲区域与乙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此处的洋流,甲为北大西洋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选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选项错误。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于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推动加上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区域暖流更强,C选项正确。故选C。【答案】3.D4.A【解析】3.同一纬线上各地因海拔高度不同会导致自转线速度不同,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材料信息表明,b点的自转线速度大于a点,且两点在同一纬度上,所以b点海拔高于a点,所以河流流向由b到a,整体上大致由东向西流动,D正确。b点海拔高于a点,河流从由b到a,等潜水线的弯曲方向跟等高线弯曲方向一致,说明是河流的枯水期,潜水补给河流,B错误。此时是当地的枯水期,该地位于安第斯山,位于35°S附近,为地中海气候,说明是当地的夏季,积雪融雪量大是当地的春季,A错误。b点海拔较高,附近的潜水水位高于a点附近,C错误。故选D。4.由上题可知,b点地势高于a点,由于潜水水位大致随地表地势起伏而起伏,则b点附近的潜水水位高于a点附近的,图中显示,穿过河流的等潜水位线凸向高水位,则河流河道附近的潜水水位低于两侧,两侧地下水流向河流,即图示时期为地下水补给河流水,说明此时河流处于枯水期。材料信息表明,图中河流流域所在地为安第斯山脉西侧,纬度为35°附近,由此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30——40°S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当地冬季降水较多,图中河流冬季的雨水补给多,水位较高。材料信息表明,图中河流源头地区终年积雪,夏季和春季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和春季河流水较高,因此当地河流秋季水位最低,为枯水期,因此图示时期最可能为3——4月份,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答案】5.C6.A【解析】5.读图可知,夏季该剖面北部盐度低,南部盐度高。根据材料可知,该剖面西北有黄河入海,可知北部盐度低是由于黄河水的稀释,C正确;温度、降水和风浪对海水盐度有影响,但不是纬度差异很小的该剖面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6.根据图中等盐度线垂直分布特点,盐度分层明显,从表层到底层盐度特点呈“高—低——高”的变化,其中“低”盐度层的形成是河流从北向南的扩散过程导致的,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7.D【解析】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若PDO指数为正值,则利于厄尔尼诺的发生与维持,因此PDO指数为正值期间,厄尔尼诺发生。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太平洋西侧水温较低,与高纬的温差减少,冬季风减弱,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热带气旋对我国影响减弱,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海水西冷东暖,赤道太平洋东部受东南信风影响减弱,海水堆积导致海面偏高,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确,D正确,排除ABC。故选D。【答案】8.A9.D【解析】8.由已学知,丝绸之路联系两地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当农牧用地占比增加,说明聚落密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区人口数量增多,对于交通需求量增加,因此,对丝绸之路线路密度增加起到正向促进作用,A正确;距最近聚落、海岸、河流的距离对丝绸之路密度增加影响较小,排除BCD。故选A。9.由已学可知,中亚地区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本地区水资源短缺,而在山麓地带,地势较低,往往有绿洲分布,水源充足,有居民在此居住,可以获得补给,D正确;由于地势起伏巨大,选择山麓行走,线路弯曲,并未缩短路径,排除A;主要选择山麓行走,对避开贼寇、躲避灾害作用较小,排除BC。故选D。【答案】10.D11.B【解析】10.据材料可知,云台山山体主体为浅海相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据材料“山体主体为浅海相红色砂岩,周边有出露的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峰林地貌时有发育”可知,红色砂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往往在地壳深处,需要地壳抬升至较高处;花岗岩为侵入岩,出露地表剥需要蚀出露;花岗岩峰林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故图示红石峡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剥蚀出露——流水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12.A13.C【解析】12.石帷幔(又称石帘、石幕)是一种洞穴沉积物,通常由洞顶滴水形成的碳酸钙沉积而成。当洞顶的水滴滴落时,它们可能会在洞顶形成石钟乳石,而在滴落的路径上则会形成石笋。如果水滴持续不断地滴落,并且滴落的水中含有溶解的碳酸钙,这些碳酸钙会在洞顶或洞壁上逐渐沉积,形成石帷幔。因此,洞顶水流的持续滴落是石帷幔形成的关键条件。其他选项中的突岩下方先脱气沉积、水流自突岩分散向上和底部为可溶性岩层虽然也与洞穴的形成和沉积有关,但不是石帷幔发育的直接原因,排除BCD,故选A。13.石帷幔是由碳酸钙沉积形成的,而碳酸钙的溶解度受酸碱度的影响。如果滴水的酸碱度下降,即变得更加酸性,这可能导致已形成的石帷幔中的碳酸钙溶解,进而破坏石帷幔的结构。例如,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可能会改变滴水的酸碱度,进而影响石帷幔的稳定性,C正确,排除ABD,故选C。【答案】14.A15.D【解析】1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故选A。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D正确;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A错误;阶地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这是每一个阶地形成共同具有的现象,不是T2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因,B错误;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蚀搬运砂砾层,C错误。故选D。【答案】16.D【解析】16.a为冰川发育前河床纵剖面,主要受流水侵蚀形成,流水为冰川融水,b为早期冰川谷底剖面线,出现明显的冰蚀洼地,反映出气候先变冷,冰川侵蚀形成洼地,c时期裸露出谷底,说明冰川后退,反映出气候变暖,所以a—b——c演变过程反映该地气候先变冷后变暖,D正确,ABC错误。故选D。【答案】17.(1)主要补给水源:大气降水(2分);理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丰富。(2分)(2)前汛期的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2分),由南下的冷空气和北上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2分);后汛期的降水类型主要是台风雨(2分),主要是由热带气旋带来的大量降水(2分)。(3)广东省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雨季时间的长短决定汛期长短(2分);夏季风大致在四、五月在广东省登陆,雨季开始,一直持续到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3分);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广东省雨季结束,且夏秋季节有多次台风降水,雨季长,河流汛期长(3分)。18、答案:(1)在此期间,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3分);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3分)。(2)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形成淡水湖(3分);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3分)。19、【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2分)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2分);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2分)。(2)变弱(2分)。理由: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3分);输沙能力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量变小(3分)。(3)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6分)
沈阳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答案
2024-10-24
·
3页
·
1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