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一生物(A)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范围:必修一1-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B.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C.细胞学说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进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没有阐明生物界的多样性,A错误;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支持所有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进化观点,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B正确;C、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了细胞水平,C错误;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运用了完全归纳法D.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发现并命名了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A错误;B、细胞学说没有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B错误;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C错误;D、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个断言,至今仍未被推翻,D正确。故选D。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属于动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的是()A.细胞增殖B.细胞分化C.细胞代谢D.基因传递和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多细胞动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详解】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事实上,动植物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各种生理活动,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ABD错误。故选C。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早春的秀丽景色。与其相关的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桃花花瓣中的色素分子不是生命系统B.竹、桃和鸭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相同C.竹、桃和鸭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江水等非生物因素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答案】A【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1)单细胞生物由单个细胞直接构成个体,不具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结构层次。(2)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3)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但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繁殖,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病毒,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病毒属于生物。【详解】A、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桃花花瓣中的色素分子不是生命系统,A正确;B、竹、桃属于植物,植物无系统层次,与鸭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相同,B错误;C、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竹、桃和鸭不能组成一个生物群落,C错误;D、江水等非生物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D错误。故选A。5.下列各项中与乳酸菌结构最为相似的是()A.根瘤菌B.酵母菌C.青霉菌D.绿藻【答案】A【解析】【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颤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念珠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详解】乳酸菌是细菌,是原核生物,根瘤菌也是细菌,是原核生物,与乳酸菌结构最为相似,酵母菌、青霉菌和绿藻都是真核生物,与乳酸菌结构差异较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A.花生种子脂肪含量高,可作为实验材料B.苏丹Ⅲ染液可使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制作花生子叶切片前应先将花生种子进行浸泡D.实验中使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洗去浮色【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4)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A正确;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B正确;C、制作花生子叶切片前应先将花生种子进行浸泡,提前浸泡花生种子是为了有利于徒手切片,C正确;D、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时,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苏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溶液,D错误。故选D。7.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图形,若要将视野1转变成视野2,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④向左上方移动装片⑤向右下方移动装片A.④③②B.⑤③②C.④③①D.③⑤②【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详解】若将视野1转变成视野2,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的操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1的右下方,由于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对应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向右下方移动玻片→③转动转换器→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同时注意调节光圈,B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氨基酸的元素和组成蛋白质的元素都相同B.细胞内各种化合物共有的元素是C、H、OC.原核细胞的拟核一定含有C、H、O、N、PD.组成细胞的元素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有C、H、O、N,DNA和RNA的元素组成有C、H、O、N、P。生物大分子有:多糖,蛋白质,核酸。【详解】A、组成氨基酸的元素主要是C、H、O、N,也有的氨基酸含有S等元素,蛋白质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蛋白质含有不同的氨基酸,且可能被修饰加工,可能含有不同的元素,A错误;B、细胞内的化合物包括水,水不含有C元素,B错误;C、原核细胞的拟核含有DNA,一定含有C、H、O、N、P,C正确;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C。9.豌豆的种子有圆粒的和皱粒的。圆粒和皱粒种子相比,圆粒种子含淀粉多,成熟时能有效地保留水分。而皱粒种子含蔗糖多,在成熟时由于失水而皱缩。上述圆粒种子保留的水分和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 )A.前者主要是结合水,后者是自由水B.前者主要是自由水,后者是结合水C.两者都主要是结合水D.两者都是自由水【答案】A【解析】【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详解】因为结合水是水在生物体和细胞内的存在状态之一,是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也就是说结合水主要是和种子中的淀粉结合在一起,因此圆粒中的水是结合水;自由水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皱粒种子中淀粉含量少,蔗糖含量高,也就是说自由水不能与淀粉(蛋白质)结合,它主要与蔗糖溶解在一起,因此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为自由水,综上可知,圆粒种子保留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BCD错误,A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无机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些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作用B.Mg2+参与构成叶绿素,Fe2+参与构成血红蛋白C.人体内Na+含量过高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D.哺乳动物的血液中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答案】C【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某些无机盐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如HCO3,A正确;B、某些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参与构成叶绿素,Fe2+参与构成血红蛋白,B正确;C、Na+与兴奋的产生有关,当人体内Na+缺乏(含量过低)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C错误;D、哺乳动物的血液中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a2+的含量太高,会出现肌无力等症状,D正确。故选C。11.某研究小组的同学用相关试剂与甲,乙两种溶液混合进行成分鉴定,实验处理及现象如下表。据表可推测()溶液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甲+——乙—++—甲、乙混合+++注:“+;显色,“++”;显色很深,“-”;不显色。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淀粉遇碘变蓝色。表中乙溶液加碘液后显色且较深,说明乙是淀粉溶液。甲、乙混合液加碘液也显色,说明甲、乙混合液中含有淀粉,但颜色较浅,说明有部分淀粉已被甲水解。甲和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说明甲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合以上分析可推知甲是淀粉酶溶液。甲、乙加入斐林试剂都不发生显色反应,说明甲、乙都不含有还原性糖。【详解】AB、据表可知,乙溶液加碘液后显色且较深,而加入斐林试剂不显色,说明乙是淀粉溶液而非还原糖,甲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显色,说明甲中含有蛋白质,AB错误;CD、甲、乙混合后与3种试剂都产生了颜色反应,说明混合后溶液中有淀粉、蛋白质、还原糖3种物质,而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溶液里有蛋白质,没有淀粉和还原糖,乙溶液不含蛋白质和还原糖,有淀粉,则甲中蛋白质应该是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C错误,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分别是( )①氨基酸分子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链⑥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A.②-①-③-④-⑥-⑤B.①-②
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24-10-30
·
18页
·
1.3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