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材料二所说的是宋明时期理学家“对知行关系的深入探究”,宋明理学“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哲学智慧”,但不是说在宋明时期的“重行传统”完全成熟。2.【答案】B【解析】A.材料二提到“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但不代表掌握了精神实质,就能够真正发挥理论作用;同时“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说明真正发挥理论作用,还需要有实践的检验。C.“最后在二者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错误。材料二原文“力图达到‘知’与‘行’、‘心’与‘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追求达到“知”与“行”、“心”与“物”融为一体的境界。D.“‘知行合一’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发生质的改变”错误。由“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观的历史流变,到新时代对于知行观内涵的注解,我们发现,只有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反对认识与实践相脱离,才能切实解决问题”可知,从古至今,我们要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可知知行合一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3.【答案】D【解析】这句话强调的是积累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不是“知行合一”。4.【参考答案】①文章开始直接提出中国传统哲学中“独具特色的知行观”的论题;②接着按时间逻辑讲述中国历史中“知行合一”理念的发展脉络;③最后总结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收束全文,逻辑明晰。(写出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4分。)5.【参考答案】①重视理论。“知是基础,是前提”,理论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我们要从实践经验出发,使理论不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②坚持实践。“行是重点,是关键”,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要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去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③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以理论为旗帜,以实践为导向,做知而行之的行动者。(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每点2分,共6分。)6.【答案】C【解析】文章中说两个儿子认为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不适合奔波,因此决定一人赡养一个,说明两个儿子并非不孝。此处“不要让后生嫌弃我们有股老人味”是老婆子的担忧,而非既定事实。7.【答案】B【解析】文章当中并未运用到外貌描写,主要运用的是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8.【参考答案】①老婆子说“这几天我心里闷得慌”,说明近期老婆子的身体一直不好,多有问题,但自己以为是不舍老头子的心病,又怕孩子们说自己娇气,错失治疗机会,为下文半夜的去世埋下伏笔。②在老婆子为老头子按摩时,老婆子说:“我使不上劲”,以往每晚都要做的睡前功课,如今老婆子却突然间使不上劲,正是她病深力竭的表现,使得下文她的去世虽在意料之外,却合情理,并不突兀。③老头子半夜做梦,“梦见你不知要去哪里,怎么拉也拉不住”,夫妻二人情深义重,老头子的梦中无法拉住老伴去向未知之处,这正是老婆子去世的预兆。④天渐渐亮了之后,往常早就起床的老婆子却毫无动静,如此反常暗示出老婆子已经去世的事实。(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满分。)9.【参考答案】①文章以一对老年夫妇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生动真实的对话和生活细节,展现出二人在别离时依依不舍,互相宽慰祝福的浓厚深情。②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写一对平凡老年夫妻即将分别的故事,展现了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家庭结构变化、老年人情感需求等问题,引发读者对老年人群体的理解与关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每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10.【答案】BEG11.【答案】D【解析】A.“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的“抗”意为匹配,相当。B.“当察乱何自起”的“当”通“尝”,尝试。C.“不图子自归”的“图”意为预料,预想。D.文中“寝”作动词,睡觉;成语“寿终正寝”的“寝”作名词,指睡觉的地方。12.【答案】A【解析】“宋老生年龄虽大”错误,原文李渊评价宋老生说“老生乳臭”,意为宋老生年少无知,可见此时宋老生此时年纪并不算大。13.【答案】(1)恰逢连续十天久雨不止,运输的粮食不能供给,高祖命令回军,太宗直言极谏(高祖)才停止回军。(“积”,连续;“馈运”,运送粮食;“切谏”,直言极谏。三个关键词一个1分,句意1分。)(2)进军攻战就能取胜,后退就会溃散;(如果后退的话)部众溃散在前,敌军追击在后,我们被灭亡的日子就到了,怎么能不悲伤呢!(“克”,战胜,取胜;“乘”,趁机,意译为追逐。两个关键词一个1分,句意2分。)14.【参考答案】①开始时李渊对攻下霍邑信心十足。因为他认为宋老生和屈突通二人治兵各有缺陷,不足为惧。②随后李渊想要退兵,一方面是天气和补给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他听信传言,想要回守晋阳。③最终因为李世民的极力劝谏,同意继续进攻。(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对即可。)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参考译文:材料一:秋天七月,壬戌日,雨下得很大,军队屯驻在贾胡堡。(此地)距离霍邑五十多里。这个地方西北边靠着汾水,东临霍太山,是据守险要的交通要道,如同衣襟和腰带(一样重要)。在西京留守的代王派遣勇猛的将领兽牙郎将宋老生,率领二万精兵据险坚守。(代王)又派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带领辽东兵以及骁果军等几万多人据守河东,与宋老生相互呼应。代王于是命令临汾以东的各郡,当地军队和百姓都要坚守城池,并且任凭宋老生、屈突通等人征调派遣。李渊听说后笑着说:“天下百姓人心离散,(代王)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宋老生乳臭未干,不懂得用兵长久而疲惫的谋略。屈突通胆小怯懦,常常没有防患于未然的考虑。况且屈突通曾经击败过杨玄感,当时的人们说他善于用兵。宋老生多次战胜众多盗贼,自认为能够抵挡我们。那些没有见识的人,于是阿谀奉承依附他们,说他们必定能够击败我军,(代王)就不派遣援兵。我如果慢慢和他们相持,他们必定认为我军胆怯。出其不意(发动攻击),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应当都会把他们擒获。我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在这时秋雨还没有停止,道路泥泞深陷。李渊于是命令府佐沈叔安、崔善为等人秘密地派遣瘦弱的士兵前往太原,再运来一个月的军粮,以等待雨过天晴。材料二:秋天七月壬子日,高祖率兵向西去谋取关中,任命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癸丑日,军队从太原出发,有兵三万。丙辰日,军队停留在灵石县,在贾胡堡建营垒。隋朝武牙郎将宋老生在霍邑屯兵以抵御义军。恰逢连续十天久雨不止,运输的粮食不能供给,高祖命令回军,太宗直言极谏(高祖)才停止回军。材料三:秋天七月,壬戌日,李渊在贾胡堡驻军,距霍邑五十多里。雨下了很长时间还不止,李渊的军队缺粮;有人传言突厥人与刘武周乘虚袭击晋阳,李渊召集将领僚佐们商议向北返回。李世民说:“我们本来是兴大义,奋不顾身地拯救百姓,应当先行进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只遇到了小敌,迅速地要班师,恐怕跟随起义的人一旦解体,返回去守卫太原一城,那样就变成了反贼,用什么保全自己呢!”李渊不听,催促军队出发。李世民再要进入李渊的营帐劝阻,恰逢天黑了,李渊已经休息;李世民不能够进入,就在帐外大声哭泣,哭声在帐中都能听见。李渊召见世民问话,世民说:“如今我们举兵是为大义,进军攻战就能取胜,后退就会溃散;(如果后退的话)部众溃散在前,敌军追击在后,我们被灭亡的日子就到了,怎么能不悲伤呢!”李渊才醒悟过来。李世民请求去追赶他们,李渊笑道:“我的成败都在于你,知道了还说什么呢,随你去做吧。”15.【答案】C【解析】尾句“独立渺风烟”诗人并未一扫愁思,而是由天地寥落更感个人渺小,前途渺茫。16.【参考答案】①意象(意境)相似。两首诗都提到了“枫树”“霜月”“客船”等意象,都为全诗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②手法相似。两首诗都运用到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方诗由丹枫勾起情思,再通过凄清的月光、寒凉的沙渚、孤城风烟来抒发自己的漂泊之愁;张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枫桥,借满天霜意、乌啼钟声等抒发羁旅之思。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③情感相似。方诗抒发的是旅途孤单寂寞,以及天地寂寥、人生前途渺茫的悲凉之情;张诗表达了浓烈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虑。在情感上二者颇有相似。(每点2分,共6分。手法答“以声写静”也可得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答案】(1)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王于兴师修我矛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每空一分,共6分。第3小题只要是课内带有兵器的诗歌、词都可以。)18.【答案】B【解析】原文与B选项均为“物质受到某种作用而引发的化学或物理变化”,A和C的意思均为“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是行动”,D的意思是“受体内或体外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19.【参考答案】①这就是为什么萤火虫的光是冷光②特别是在求偶时(每空2分,共4分)20.【参考答案】不能删去。①“几乎”表示差不多、基本上,但不是完全、全部,这样避免了语言过于绝对的表述,使说明更加客观、科学。②“主要”指萤火虫发光目的中最重要的、大部分的目的,而不是全部的,与下文“还有其他的用途”相对应,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答出“不能删去”给1分,两个词分别分析,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21.【参考答案】甲:独一无二/别具一格乙:敬而远之/退避三舍(每空1分,共2分)22.【参考答案】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物现象,它不仅能够帮助萤火虫交流和保护自己,也给我们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美丽。(第一处,句子主语错误,将“萤火虫”和“发光”调换位置;第二处,语序错误,将“给我们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美丽”和“能够帮助它们交流和保护自己”调换位置。每处2分,共4分。)23.【解析】材料要求学生了解“格局”二字的真正含义。格局就是一个人看待问题的高度和深度。高度是打破思维固式,探寻更好可能;深度是定睛更高目标,不拘于眼前一切。一个人的格局越大,眼光越具有高度和深度。这也就是为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什么有些人遇到问题阵脚大乱,有的人却能临危不乱;有的人总是浮于表面,而有的人总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考生应重点谈格局的高度和深度,也可以谈如何提高个人的格局。如果谈对格局内涵的理解,或者谈格局对一个人有哪些影响等也可以。【参考立意】1.格局使人立于不败之地2.提升格局,成就非凡3.打破思维,提高目标,成就格局4.突破固有思维,提升格局境界5.提升看问题的高度与深度,塑造大格局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5页(共5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答案
2024-12-24
·
5页
·
467.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