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月)历史答案

2024-12-24 · 5页 · 374.9 K

2024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1.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考察仰韶文化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其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主要栽培作物是粟,C项正确;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排除A项;河姆渡文化以栽培水稻为主,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排除B项;殷墟遗址中出土刻有文字的甲骨,排除D项。故选C项。2.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东周时期,“周桓王与诸侯国郑国之间矛盾激化,刀兵相见,桓王肩头中箭,狼狈撤走。郑国又派人去“慰问”,桓王也只能忍气吞声”,这体现了周王室的衰落,说明传统秩序遭到破坏,原有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材料说明传统秩序遭到破坏,未体现郑国军事实力最强大,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礼乐制度开始崩溃”,“开始”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3.D【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表格内容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不是体现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②说法错误,汉高帝十二年朝廷直接控制的郡级政区才15个郡,至汉武帝元封五年时朝廷能够控制的郡级政区已达到108个郡和国,结合汉武帝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弱了地方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更有利于朝廷解决边患问题,即条件更加成熟,故D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①③④。4.C【解析】结合材料,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两者都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项正确;A、B项两者都不符合,排除;扩大了征税对象的范围只符合两税法,排除D项。故选C项。5.A【解析】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祖辈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反映出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但消除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未体现科举的程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宰相的出身来源,宋朝科举更为完善扩大,不会使官员文化素质下降,D项错误。6.C【解析】从题干的材料“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可知,题干说的是理学的格物致知,而格物致知的含义就是通过研究一个一个的外界事物去体会,然后得出道理和规律。故C项正确。理学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不是求科学之真,排除A项;发明本心致良知,是心学的主张,排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D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解析】根据本题材料,回回的形成和四等人制的推行,说明元朝既存在民族矛盾,同时民族交融也达到新高峰。故D选项正确。元朝民族融合加强,但民族间差异仍然存在,A项错误。元朝四等人制是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巩固统治,B选项错误。材料涉及元朝民族关系,未涉及边疆管理,C项与材料无关。故选D项。8.D【解析】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都是中央机构的调整,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D;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不存在宰相,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中央集权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B;政府效率不断提高不属于本质,排除C。9.A【解析】由“古代中国人很少有机会去思考那些与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大都来源于‘见见闻闻’‘虚访勤求’‘博采众方’‘询请老成’”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多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科学著作基本上是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对看到的事可以想些什么就很少有人去探究了”可归纳出轻理论、重经验积累,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轻理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技水平且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已落后于西方,排除D项。故选A项。10.B【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与西方航运公司展开业务竞争,太古、怡和两家外资巨头与招商局签订“齐价合同”,表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利于抵制经济侵略,B项正确;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航运业务,总体上属于正常的商业经营,而非“剥削国人”,排除A项;材料体现洋务企业抵制外国经济侵略,而非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的关系且“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1.B【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湘淮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晚清地方督抚权力扩大。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洽谈“东南互保”就是表现,B项正确;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并没有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排除A项;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也没有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排除C项;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由不保护侨民到重视通过外交努力来保护侨民。运用外交手段保护在外中国人的利益,是近代主权国家应具备的职能,体现了清王朝近代国家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清朝外交仍处于被动挨打局面,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但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19世纪末中国国际地位下降,排除C。故选D项。13.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是为了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加强自己的权力,这体现的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A项正确;“军阀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错误,排除C项;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D项。故选A项。14.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陈独秀认为文学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提,如欲进行政治革命必先进行文学革命,故此时应推进文学革命,B项正确;材料中陈独秀主张通过文学革命推动政治革新,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在学习西方方面已深入到思想层面,不是折中调和中西方文化,排除C项;当时五四运动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15.D【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青年思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革命的道路是符合中国革命方向的,而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青年人在五四运动中涌现,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A项。使以俄为师成为国人共识,“国人共识”表述错误,排除B项;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16.A【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苏维埃政权”均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产物,也称土地革命时期,A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是土地革命时期,非国民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CD项。故选A项。17.【参考答案】(16分)(1)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坊市格局被打破;草市普遍发展,有些形成小镇市;区域性市场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6分,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数量多,网络化分布;分布疏密适当;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是工商业中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6分,答出3点即可)影响: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与世界市场的联系。(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城市人口增加了,前代坊市的格局被打破了,到处可以设店、肆和作坊,商业活动场所扩大了”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坊市格局被打破;根据材料“东晋南朝以来的草市或墟市在各地普遍发展,其中有一些形成为繁荣的小镇市”可知,草市普遍发展,有些形成小镇市;根据材料“天下城市、镇市和草市,织成了地方商业之网,与广阔的农村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生产最发达的两浙地区更加如此,可以说区域性市场在宋代明显地发展起来了”可知,区域性市场发展;根据材料“由于商业、交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卷入了市场”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特点: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可知,数量多,网络化分布;根据材料“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可知,分布疏密适当;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根据材料“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可知,是工商业中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影响:根据材料“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可知,推动农产品商品化;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根据材料“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可知,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据材料“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可知,促进与世界市场的联系。18.【参考答案】(12分)评分标准:列出现象2分,观点2分,论述6分,总结2分。(现象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中各选一个,其他选取方式只要三个现象有关联性也可酌情给分)示例一:关联现象:资本主义萌芽、荷兰占据台湾、工商皆本。观点:晚明社会出现新动向。论述:晚明时期虽然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宋明理学也走向僵化,但是社会却处于大变局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侵入中国,葡萄牙窃居澳门,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西方科技文化也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批判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开明的儒学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推动了晚明时期的思想解放。结论:在内外多种因素冲击下,晚明在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现象,进入到一个大变局时代。示例二:关联现象:商品输出、洋务运动、中体西用。观点:洋务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进行商品输出,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结论: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只引进军事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封建统治,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中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从中选出相互关联的三个现象提炼出观点并加以论述即可(其他选取方式只要三个现象有关联性也可酌情给分)。如:根据“资本主义萌芽”“荷兰占据台湾”“工商皆本”可得出,晚明社会出现新现象。结合晚明时期的社会背景,从西方殖民者入侵、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儒家思想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也可以选取“商品输出”“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可得出,地主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阶级发起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指导思想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9.【参考答案】(12分)(1)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动性增强;贸易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交易商品种类趋向正常化。(任意3点6分)(2)原因:中华民国建立,为民族资本主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