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28 · 9页 · 620.6 K

2024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一年级12联考地理试卷命题学校:随州市第二中学命题人:地理命题组审题人:恩施高中伍昊考试时间:2024年12月19日14:30-17:05时长: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中国商业航天已迈入发展快车道,国内一家商业航天企业以每张100万元的价格预售了2027年载人飞船亚轨道载人旅行船票。所谓亚轨道飞行,就是采用可回收火箭和飞船载人舱的组合形式,其飞行高度达到100公里“卡门线”(航天和航空的分界线)后,配备6扇全景舷窗的飞船载人舱再通过伞降方式安全着陆。图1示意亚轨道飞行路径。据此完成1-3题。1.为保证旅客安全,每一位乘客将定制一套飞行服及保护头盔,其主要功能是①调节压力 ②控制温度 ③抵御辐射 ④便于活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飞船载人舱到达“卡门线”后,太空旅客无法体验到的是A.流星划过天幕许下心愿 B.与明亮的太空合影留念C.吃一个漂浮的苹果 D.看到地球的壮丽曲线3.飞船载人舱从返回到着陆的过程中,外部大气A.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B.先平流后对流C.空气密度逐渐增大 D.气压逐渐降低2024年霜降节气当天,我国地质学者在香港特区东北的一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经过清理和切片鉴定,国家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确认,该化石来自距今1.28亿年至0.77亿年前的地质时期,属于一种四脚行走的巨型植食性蜥脚类恐龙。图2为科研人员在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上收集样本。据此完成第4-6题。4.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含有该恐龙化石的地层A.岩石层理构造较明显B.含有丰富的金属矿藏C.年龄通常为上老下新D.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5.在该恐龙生存的地质时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抬升成陆地B.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开始出现C.臭氧层形成,生物开始向陆地进发D.地壳运动活跃,现代海陆格局形成6.根据材料,推断当时香港地区的古地理环境是A.寒冷干燥的寒带冰原B.高温干旱的热带沙漠C.温暖湿润的辽阔浅湖D.炎热潮湿的深邃大洋1934年,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东岸(R地)发生了世界上有记录的震源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千米,震级达6.9级。2024年3月28日,大西洋P海域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仅为17千米。该海域底部有一条南北向的裂缝,其地壳厚度仅为1.5km,被认为是地球地壳最薄的地方。10月下旬,我国海洋科考队在该海域底部发现了海底热泉以及繁盛的海底热泉生物群,海底热泉生物群的存续无需地球大气圈的支持。图3为P、R两地在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中的位置。据此完成第7-9题。7.P海域发生地震时,停泊在该海域的船只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只出现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只出现上下颠簸8.将两次地震进行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地的震源位于地壳中 B.R地的地壳比P地更厚C.P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D.R地的震源处压力更大9.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持海底热泉生物群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B.海底热泉生物群分布区不属于地球生物圈的一部分C.该生物群的存续无需大气圈,地球大气圈是孤立的D.生物圈是地球上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圈层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海冰融化,海面比例就会增加,这时北极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减弱,海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进而使得海冰融化加速,这就是“冰雪正反馈机制”。卫星数据显示,从1984年到2022年,北极海冰消融了三分之二。图4为北极海冰融化景象,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下列关于北极海冰消融对当地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正确的是A.①减少 B.②增加C.③增加 D.④减少11.与“冰雪正反馈机制”密切相关的环节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2.从成因分析,下列关于缓解北极海冰消融的措施最为合理的是A.在海床上修建隔离墙B.在极地投放干冰(固态)C.实现碳达峰、碳中和D.在海冰上覆盖中空玻璃球近期,《自然·通讯》等权威科学期刊上发表的多篇研究论文,将焦点集中在了洋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上。AMOC负责将赤道附近的温暖海水输送到高纬度地区,当表层海水北上到高纬度地区时因密度增大而下沉,深层海水将向南移,其对全球气候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然而,科学家们发现,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盖融化加快,北大西洋的淡水流入量增加,使AMOC的强度正在减弱(表层海水下沉减弱),甚至面临崩溃的风险。图6示意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部分图。据此完成13-15题。13.形成AMOC的根本能量来源是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盛行风 D.太阳辐射14.全球变暖使AMOC的强度减弱的原因最可能是①海水盐度降低 ②海水温度降低③北上暖流增强 ④海水密度降低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5.AMOC强度减弱后,北上海水的强度及北海渔场渔业资源的变化是A.减弱,增多 B.增强,增多C.减弱,减少 D.增强,减少二、综合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杭州市区人口众多,产业发达,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城市热岛效应显著。有研究证实,其夜晚比白天的热岛效应强。图7为杭州市某日PM2.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请在下图中绘制杭州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并画出高空的等压面。(6分)(2)试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杭州市区城市热岛环流中,空气垂直运动的形成机制(过程)。(6分)(3)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区该日夜晚污染物(PM2.5)浓度较白昼高的原因。(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柬埔寨首都金边位于湄公河平原,在湄公河、洞里萨河等多条河流的交汇处。该城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暖湿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在“一带一路”合作下,2024年8月5日由中国承建的柬埔寨德崇扶南运河正式破土动工,该运河入水口的位置选在首都金边的湄公河畔。运河通航后,对柬埔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但对湄公河下游及湄公河三角洲带来一定的影响。图8为首都金边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图9为金边及周边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试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柬埔寨首都金边夏季多洪涝的原因。(8分)(2)分析运河通航后白马港附近海区盐度的变化及原因。(4分)(3)指出德崇扶南运河建成运行后,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大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1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7分)鄱阳湖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湖泊水位年内变化显著。其西侧的沙岭沙山属于南方荒漠化的一种典型类型,在季风和地形的影响下,鄱阳湖沙岭沙山附近冬季风显著(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风沙活动对周边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当地保护性开发的措施实施,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图10为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季节变化,图11为鄱阳湖畔沙岭沙山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据图描述鄱阳湖水位季节变化特征并指出沙岭沙山的物质来源。(6分)(2)指出形成沙山的外力作用并描述沙山从湖滨到远离湖滨(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其物质组成的粒径(大小)变化。(5分)(3)为防止沙岭沙山面积进一步扩大,维持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的稳定,请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6分)2024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一年级12月联考地理参考答案12345678ABCABCDA9101112131415DCBCDDC1.A飞船到达一定高度,大气极其稀薄,气压下降幅度大,气温也会有很大变化,飞行服及保护头盔需要能调节压力和控制温度,①、②正确;太空中有大量的宇宙射线,需要抵御电离辐射,③正确;是否便于活动,并非主要功能,④错误;故A正确。2.B飞船载人舱到达“卡门线”后,在100km以上的高度有极为稀薄的大气,可能出现流星现象,A正确;即使是在白天也能够看到漆黑的太空,B错误;进入太空后会有失重的情况,C正确;太空旅客可通过飞船舷窗看到地球的地平弧线,D正确;本题需要选择无法感受到的,故选择B。3.C飞船从返回到着陆的过程中,先后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气温经历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过程,A错误;从平流层到对流层,气流先平流后对流,缺少对高层大气的描述,B错误;距地面越近,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高,故C正确,D错误。4.A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构成该地层的岩石为沉积岩,沉积岩层理结构显著,A正确;沉积岩中常含有古生物遗迹,化石燃料可从沉积岩中获得,B项错误;一般先沉积在下,后沉积在上,沉积岩层的年龄是上新下老,C错误;由岩浆冷凝而成的是岩浆岩,而非沉积岩,D错误。故选A。5.B该恐龙生存于中生代白垩纪。自太古宙以来,地球地壳运动持续活跃。我国北方地区在古生代抬升为陆地,而非中生代,A错误;裸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繁盛于中生代,被子植物最早出现于中生代,B正确;元古宙后期,地球大气层氧含量增多,臭氧层逐渐形成,海洋生物由此开始向浅海和陆地发展,C项错误;联合古陆于新生代最终解体,现代海陆格局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B。6.C由材料可知,用四脚行走的巨型植食性蜥脚类恐龙生活在陆地上,主要以植物为食,且食量很大,需要丰富而充足的植物来维持生存。C正确,A、B错误,无法满足巨型植食性蜥脚类恐龙的生存需求;该恐龙生活在陆地环境,D错误。故选C。7.D地震波纵波可通过固、液、气三态介质,地震波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而P为海域,发生地震时,横波难以直接影响停泊在海面的船只,只能出现纵波带来的上下颠簸,A、B、C错误,故选D。8.AP地地震发生于海域,洋壳一般为5-10千米,其震源深度为17千米,应发生于地幔中,A错误;R地地震发生于岛屿的东岸即陆地,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故R地的地壳比P地更厚,B正确;P地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活动频繁,C正确;R地的震源处最深,地下深度更大,压力更大,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选A。9.D维持海底热泉生物群位于海域底部,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而非太阳辐射,A错误;海底热泉生物群也有生物分布,属于地球生物圈的一部分,B错误;海底热泉生物群虽无需大气圈的支持,但不代表地球大气圈是孤立的,地球各大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整体,C错误;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D正确;故选D。10.C北极海冰消融,不影响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海冰消融,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②减少,B错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③增加,C正确;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加,④错误;故选C。11.B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根据材料,“冰雪正反馈机制”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海冰融化,海面比例增加,最终导致海冰融化加速的现象。海面增多,冰面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即②减少;则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即③增加,海冰加速融化。①、④与冰雪正反馈机制无关,故选B。12.C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多,故C正确。ABD对环境有不可预测的影响,不合理。13.D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等的主要动力,所以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D正确。14.D根据材料,“全球变暖导致冰盖融化快,北大西洋的淡水流入量增加,使AMOC的强度正在减弱”,所以AMOC强度减弱的原因是大量淡水流入使海水盐度降低,密度降低,海水下沉减弱,AMOC的强度减弱,北上暖流势力减弱,①、④正确,③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②错误;故选D。15.C由材料可知,表层海水北上到高纬度地区为暖流。AMOC强度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表层海水北上到高纬度地区(暖流)的强度减弱,北上暖海水减少,B、D错误;北上暖流减弱,与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交汇,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