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

2024-12-28 · 12页 · 2.4 M

高一年级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双子座流星雨是北半球规模最大、流星数量最稳定的流星雨。2023年的双子座流星雨从12月14日开始,到17日结束。如图示意双子座流星雨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流星雨的小行星最可能来自()A.火星与地球之间 B.土星与木星之间C.木星与火星之间 D.水星与金星之间2.流星雨陨落物可以降落到火星表面,但大多数不会降落到地球表面,源于()A.火星距小行星带更近 B.地球大气的保护作用C.火星的质量较地球大 D.地球大气层稀薄【答案】1.C2.B【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是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流星体向地球坠落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大部分会烧尽,不会落到地球表面,相当于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与距小行星带距离无关,A错误;火星质量小,大气稀薄,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2024年9月18日20时08分,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4.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①-横波传播速度较大 B.②-内部物质组成不均C.③-软流层所在的圈层 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震源深度为12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9—41千米,所以此次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图中①表示地壳,横波传播速度较慢,A错误;读图可知,横波和纵波在②圈层传播的过程中速度显著增快,说明其内部物质组成并不均匀,B正确;③圈层为外核,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C错误;④是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基本圈层‌。这些圈层的分界面主要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来推测确定。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记录,特别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和物质状态的变化。2024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对我国华北燕山地区15.6亿年前的一类圆盘状化石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这类化石并非此前所认为的多细胞真核生物,而是微生物形成的群落,图为地质年代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含有圆盘状化石的地层形成时期是()A.乙 B.丙 C.② D.③6.该圆盘状化石存在的地质时代()A.生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B.出现哺乳类动物C.生物从陆地向海洋发展 D.是重要的成矿时期【答案】5.B6.D【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圆盘状化石其年代距今15.6亿年,读图可知,应对应图中的丙,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圆盘状化石存在的地质时代为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D正确。生物演化一般是从海洋向陆地发展,主要在古生代,AC错误。哺乳类动物出现在中生代,B错误。故选D。【点睛】地质年代由古至今依次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其中古生代代表性植物为蕨类植物,中生代代表植物为被子植物,新生代代表植物为裸子植物。国产大飞机C919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巡航高度达到8km。下图为“试飞区域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的飞机试飞巡航一直位于()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8.飞机从地面飞到8km高空的过程中()A.气温先升高后下降 B.空气密度降低 C.气流做水平运动 D.气压一直升高【答案】7.A8.B【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km,且图示显示,气温随高度降低的高度达到16km,此地对流层高度大约为16km,此次飞行中巡航高度达到8km,位于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飞机从地面飞到8km高空的过程中,一直位于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A错误;空气密度降低,B正确;空气对流显著,C错误;气压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D错误。故选B。【点睛】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2022年,长江流域进入汛期以来,降雨量严重偏少,河湖水位持续走低,发生了自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下图为长江入海口海域春、夏、秋、冬四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表示夏季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10.长江流域汛期气候异常干旱,导致入海口海域海水较往年同期()A.温度偏高 B.盐度偏高 C.密度偏低 D.水位偏高【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长江入海口海域海水盐度受长江入海径流量影响大,夏季入海径流量最大,海水盐度最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122°E附近海域应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图中显示④曲线表示在122°E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最低,该曲线应表示夏季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0题详解】长江流域汛期气候异常干旱,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入海口海域海水盐度比正常年份增加,海水温度受影响较小,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大致呈正相关,因此由于海水盐度增加导致海水密度也随之增大,由于海洋广阔,长江来水量减少,对入海口海域的海水水位影响很小。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河流径流注入多少、洋流、水域的封闭程度、海冰冻融等。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人类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下图是9月某日浙江一水文站潮水位变化过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1.下列关于图中潮、汐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时段属于潮,乙时段属于汐 B.甲时段属于潮,丙时段属于汐C.乙时段属于潮,丁时段属于汐 D.丙时段属于汐,丁时段属于潮12.丙时段,适宜在当地开展的人类活动是()A.大型满载船舶进港 B.紫菜采集C开采海底油气资源 D.休闲观潮【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乙丙时段属于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甲丁时段属于汐,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读图可知,丙时段潮水退去,潮水位较低,紫菜出露,适宜紫菜采集,B项正确;大型满载船舶此时不宜进港,容易搁浅,A项错误;开采海底油气资源与潮汐无关,C项错误;观潮一般选择涨潮时,而不是落潮时,D项错误。故选B。【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阿拉善苏宏图黑戈壁地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北缘,海拔为900~1200米,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区内多新月形沙丘、风蚀戈壁、灌丛沙丘等。下图示意区内某地灌丛沙丘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形成苏宏图黑戈壁地区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堆积 D.风力侵蚀14.苏宏图黑戈壁地区分布最广泛的新月形沙丘形态最可能是()A B. C. D.【答案】13.C14.B【解析】【1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ABD错误,C正确。故选C。【14题详解】由题干可知,苏宏图黑戈壁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即起沙风多从西北方向吹来,沙粒不断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西北方向为迎风坡,迎风坡微凸而平缓,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故B图示意的新月形沙丘分布最广泛,ACD错误。故选B。【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最为常见的沙丘形态之一。它的形状如同弯弯的新月,弧形凸向主风向,两侧的翼角指向下风方向。1.结构特点新月形沙丘具有明显的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较为平缓,沙粒在风的推动下逐渐堆积形成斜坡。背风坡则非常陡峭,沙粒在重力和风力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滑落,形成一个几乎垂直的坡面。2.形成过程在单一风向的作用下,风不断地将沙粒吹向沙丘的迎风坡,使沙丘逐渐向前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沙丘的形状不断演变,最终形成新月形。在移动过程中,沙丘的两翼会逐渐伸展,长度也会不断增加。3.分布区域新月形沙丘广泛分布于沙漠地区,尤其是在风力较强且风向较为稳定的地方。它们常常成群出现,形成壮观的沙丘景观。位于四川南充嘉陵江边的青居镇南北各建有一个码头,北边的叫上码头,南边的叫下码头。青居人到曲水乡去赶场、走亲戚,可以“来也顺水,去也顺水”。读青居曲流位置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水流流向),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河段常见()A.V形河谷 B.峰林峰丛 C.江心沙洲 D.风蚀蘑菇16.青居人到曲水乡去赶场、走亲戚,往返途中要“来也顺水,去也顺水”,其航程应为()A.青居出发:上码头→曲水返回青居:曲水→上码头B.青居出发:上码头→曲水返回青居:曲水→下码头C.青居出发:下码头→曲水返回青居:曲水→上码头D.青居出发:下码头→曲水返回青居:曲水→下码头【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V形河谷多在河流落差大、流速快的河段;峰林、峰丛为喀斯特地貌区典型地貌;风蚀蘑菇多分布于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强劲区域;图中河段曲流发育,可知地势较为平坦,流水侧蚀与沉积作用表现较为明显。江河中的沙洲由河漫滩和河床相沉积而成,多是由心滩不断接受沉积增大淤高而成,符合该河段特点,由图也可看到该河段分布多个江心沙洲,C正确;V形河谷、峰林峰丛、风蚀蘑菇较少见,ABD错误。所以选C。【16题详解】结合河流流向与青居、曲乡两地位置,可知青居出发应是上码头→曲水;返回青居应是曲水→下码头,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江心洲是江河中的沙洲。由河漫滩和河床相沉积而成。它是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有的江心洲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泛滥时顶部盖上悬移质泥沙;有的江心洲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它们都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如长江下游的太平洲、长江口的崇明岛、湘江中的橘子洲等。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2020年测得其水域面积1646km²,湖面海拔1048m,平均深度9m,最深处达17m。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易受背景风(如当地盛行风)的干扰。材料二: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下左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下右图)。(1)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试分析此举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3)新疆地区当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著名谚语,试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解释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答案】(1)冬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