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01-02 · 12页 · 4.4 M

2024-2025江苏省名校协作12月高一联考地理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4*16=64分)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图甲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图乙中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行星除地球外还有()A.金星 B.水星 C.火星 D.木星2.之所以推测出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主要是因为该行星()A.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读图,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火星,C正确;其它行星不在宜居带内,A、B、D错。故选C。【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有利于形成适宜的温度,这是形成生命的重要条件,A正确;天体表面是否平坦与行星是否宜居无关。地球表面不是平坦的,但它是宜居行星,B错误;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不适合生命生存,C错误;肥沃的土壤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①适宜的呼吸的大气,②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③液态水的存在。2023年10月12日,我国卓奥友峰科考团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了中生代三叠纪晚期地层中的鲨鱼化石,这对了解当时的海洋生态系统和古生物进化链有着重要的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鲨鱼生活的地质年代可能是()A.② B.③ C.④ D.⑤4.与该鲨鱼同地质年代的特征有()A.裸子植物繁荣 B.哺乳类统治地球C.三叶虫出现 D.蕨类植物繁荣【答案】3.D4.A【解析】【分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了中生代三叠纪晚期地层中的鲨鱼化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右图中的⑤距今2.52亿年-0.66亿年为中生代,D正确,ABC错。故选D。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鲨鱼化石存在于中生代的三叠纪地层中,中生代时期是裸子植物繁盛时期,A正确;哺乳类统治地球为新生代,三叶虫、蕨类植物出现于古生代,BC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②圈层、③圈层、④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一般认为,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主要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岩浆一般来源于图中②圈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6题详解】图中①圈层、②圈层、③圈层、④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①圈层(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地壳比海洋厚,A错误;②圈层(地幔)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波横波能通过,B错误;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或熔融态),C正确;④圈层(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D错误。故选C。【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一般认为,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2021年10月30日,据中央气象台早间新闻播报,30日白天到夜间,华北、黄淮、江汉等地有轻至重度霾,31日凌晨起,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的霾将逐渐减弱。下图示意我国2021年10月30日7时等压线分布及未来24小时霾影响地区,完成下面小题。7.判断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A.甲大于乙海拔更高 B.甲大于乙等压线更密,水平气压梯度大C.甲小于乙海拔更高 D.甲小于乙等压线更密,水平气压梯度小8.根据材料判断,未来24小时霾影响地区()A.对流强 B.降水多 C.风力强 D.风力弱【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读图,由于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强;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弱,所以甲地风力大于乙,B正确,D错误;风力大小与海拔高低关系不大,AC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未来24小时霾影响地区等压线比较稀疏,风力较弱,D正确,C错误。受霾影响,太阳辐射弱,地面温度不高,对流运动弱,降水少,AB错误。故选D。【点睛】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近些年来,“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东北吉林、黑龙江是我国寒地蓝莓主产区,主要种植在大兴安岭的山谷、洼地。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蓝莓冻害。图1为堆雪覆盖蓝莓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当地农民采用堆雪覆盖蓝莓方式防止冻害的原理是()A.①增强 B.②受阻 C.③增强 D.④增强10.与半山坡野生蓝莓相比,山谷种植的蓝莓夜间更易受到冻害,其原因可能是()A.半山坡地面辐射强容易增温 B.白天盛行山风山坡温度上升快C.夜晚山坡冷空气下沉至谷底 D.山坡蓝莓植株高大不易受冻害【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图中①为太阳辐射,不受地面是否有覆盖影响,A错误;②为地面辐射,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热量的散失,B正确;③为大气逆辐射,堆雪覆盖无法增强大气逆辐射辐射,C错误;④为大气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其增强或减弱对防止蓝莓冻害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夜晚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而山谷堆积冷空气,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更易受到冻害,A错误、C正确;山谷地区夜晚吹山风,白天吹谷风,B错误;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不是山谷种植的蓝莓夜间更易受到冻害的原因,D错误。故选C。【点睛】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雪层能够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冬季,雪层可以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从而减轻冻害。(2)雪层下的土壤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可以保护蓝莓树体免受低温侵害。海水的盐度差异会导致海水的密度差异,相邻海域的密度差异会形成密度流,给途径该海域的轮船造成一定的影响。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1.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最低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与其他三处相比,上题中盐度最低处是因为()①地表径流量大②降水量大③蒸发弱④水汽输送量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一艘轮船在动力不变的前提下,由乙海域驶入丙海域时()A.轮船实际航速变快,吃水深度变大 B.轮船实际航速变慢,吃水深度变大C.轮船实际航速变快,吃水深度变小 D.轮船实际航速变慢,吃水深度变小【答案】11.D12.C13.B【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丙丁所在的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排除AB。丁附近注入的河流众多,稀释了丁处的海水盐度,盐度比丙处低,故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最低的是丁,排除C。故选D。【12题详解】从水循环角度分析,与其他三处相比,上题中盐度最低处的丁是因为①地表径流量大,众多河流注入;③纬度高,太阳辐射弱,蒸发弱,①③正确。丁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东侧,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不大,水汽输送量不大,②④错误。故选C。【13题详解】一艘轮船在动力不变的前提下,由乙海域驶入丙海域时,由于丙处位于世界盐度最低的波罗的海,轮船吃水深度变大,丙处海域较为封闭,受西风影响明显减弱,轮船实际航速变慢,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洋流对航运事业的影响:顺流速度快,节约时间和能源;逆流速度慢,时间和能源消耗大。牛轭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读北半球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沉积 B.流水搬运 C.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陷15.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A.减小河流流速 B.增强河道淤积 C.增加航运距离 D.减弱洪水灾害16.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答案】14.C15.D16.D【解析】【14题详解】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②阶段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D正确,A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C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B措误。故选D。【16题详解】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自然状态下,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A错误。人类过量用水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脱离,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误。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故选D。【点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床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二、综合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满分36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绵城市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材料二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1)分析海绵城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积极影响。____(2)图中代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有____、____。(填写序号)(3)概述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____【答案】(1)海绵城市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减少城市的地表径流,减轻洪涝灾害;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绿地植被和人工湿地,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 (2)①.①②.③(3)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解析】【分析】本题以海绵城市为背景区域,涉及水循环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