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联考合肥市第一中学等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检测地理

2025-01-07 · 6页 · 876.8 K

安徽省十合肥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检测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马铃薯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贵州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威宁县被誉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这里部分地区采用坖作栽培方式,形成垄沟相间的农田形态,下图示意马铃薯垄上种植景观。据此完成1--2题。1.威宁县垄作利于马铃薯地下茎块生长,得益于()A.加厚土壤耕作层B.增加土壤含水量C.减少土壤气流交换D.减少土壤盐碱含量2.贵州省作为马铃薯生产大省,对外供应量较少,是由于()A.市场距离远B.总产量低C.质量差D.省内需求多城市绿带是城市的边界,与城市发展既存在矛盾,又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伦敦半径约48公里范围内形成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绿环促进了这些圈层从空间到产业的发展融合,塑造出如今的伦敦都市圈(如下图)。据此完成3-5题。3.伦敦绿环得到保护后,对城市发展的限制是()A.影响城市环境B.阻碍城市交通C.减小城市规模D.控制内城扩张4.新城和其他主要城镇发展速度快慢很大程度取决于()A.周边乡村人口规模B.与内圈交通通达度C.周边农业用地数量D.市区迁居该地人数5.伦敦都市圈西北侧的N城最适合布局的产业是()A.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C.生物医药D.农产品加工小明自制一个赤道日晷(晷盘与赤道平面平行),准备放置在校园中的○地。小明的学校位于31°N。下图为校园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6.晷针须指向北极星方向,日晷才能正常使用,安装时该日晷晷盘上的晷针指向()A.宿舍B.办公楼C.运动场D.教学楼7.晷针一年中须从晷盘下方读取时间的日期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1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图2所示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及风向。据此完成8-10题。 8.图2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是()A.F₁B.F₂C.F₃D.F₄9.图1中影响N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大气运动③海水运动④人为扰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与N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成因相同的渔场是()①舟山渔场②索马里渔场③纽芬兰渔场④秘鲁渔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交汇处,被誉为福建的“都江堰”、历经三次筑陂,是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拦河坝是木兰陂的主体工程,坝上设水闸,可按需求提闸、落闸,配套为输水沟渠和海堤。建成后成“平原水库”,七分引入南洋平原,三分引入北洋平原,造就了莆田的农耕文明。该随至今保存完整并发挥着水利综合效用。图1为木兰陂位置及遗址分布图,图2为木兰陂渠系工程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据此完成11-13题。11.相较于前两次建陂,第三次建陂的区位优势是()A.河道较为宽阔,建设工程量小B.地形较平坦,水流缓,冲刷弱C.更靠近河口,泥沙沉积较少D.距海近,受兴化湾潮涌影响小 12.木兰陂水利工程建成后发挥的综合效益主要有()①蓄水灌溉②改善航运③阻挡潮水④梯级发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木兰陂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影响,该工程()A.上游淤积加剧,土壤肥力增加B.上游蓄水引水,灌溉水源充足C.下游盐碱地恢复,种植面积增加D.下游潮水侵蚀减弱,地下水位上升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14.图1中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是()A.持续变强B.逐渐减弱C.保持稳定D.波动增强15.影响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空间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植被B.地形C.土壤D.降水16.图示区域因地制宜防治风蚀的可行措施是()①退耕还林还草②修筑鱼鳞坑③地表覆盖砾石④建设自然保护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村中居民大多为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习惯吃肉吃面却不习惯吃菜。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禾木的美景少不了木屋.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近年来,随着外地游客的不断涌入,禾木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蔬菜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下图示意禾木地理位置与冬季的本屋。(1)禾木有“雪乡”之称,冬季积雪厚度达1.5米。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原因。(6分)(2)结合当地的因然条件,简述禾木村建造特色木屋作为民居的原因。(6分)(3)近年来随着蔬菜需求量增加,当地人开始增加蔬菜种植面积,试分析当地蔬菜种植的困难。(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产品制造业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直接产出品,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势能。下图示意2000—2021年京津冀三地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数量时空演化(如下图)。(1)概括京津冀地区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数量变化差异。(6分)(2)分析北京近些年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发展速度较缓慢的原因,(6分)(3)简述数字产业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内时有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流中下游河道迁徙摆动频繁。下图示意塔里木河流局部和甲河道附近不同距离样点,其中Z1、Z2、Z3、Z4距河流干流距离依次为300m、500m、1000m、3000m,Z1附近有大片棉花种植区。(1)推测塔里木河中下游迁徙摆动频繁的可能原因。(8分)(2)塔里木河中下游周边出现多条带状胡杨林分布区,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3)指出Z1至Z4样点附近表层土壤含盐量变化,并任选Z1或Z4采样点简述原因(6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