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晋豫名校联盟百强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2025-01-09 · 9页 · 106.9 K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12联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先秦时期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当时史料出处(晋)郤錡夺夷阳五田······执而捁之《左传·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鲁)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左传·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齐懿公之为公子也,与丙歇之父争田《左传·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A.土地私有制由此确立B.社会呈现转型之势C.诸侯国之间冲突不断D.铁犁牛耕技术扩展2.在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利用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一案,下令尽捕他们的宾客党羽,牵连致死的多达数万人。此后又颁行“左官律”和“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这些举措A.废除了封国制度B.稳定了基层秩序C.加强了中央集权D.确保了吏治清明3.575年,北周武帝率军向北齐发起大规模进攻。577年,北周军队消灭了北齐政权,统一了中国北方(见下图)。北周统一北方A.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基础B.使北方实力开始超过南方C.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D.加速了南北方的民族交融4.从真宗初年到仁宗中叶的四十多年间,宋代官员数量增长了近一倍,由9000余增至1.7万,至英宗时更是多达2.4万。在“分权”原则影响下,宋朝官僚机构的设置叠床架屋,职能交叉,又常因大因事添设职务。这反映出北宋前期A.地方割据基础遭到削弱B.官场腐败现象异常严重C.基层治理水平日益提高D.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5.宋太祖建隆元年,“诏诸州勿得苛留行旅赍装,除货币当输算外,不得辄发箧搜索”。明文规定对非法滞留和搜查商人的官吏进行惩处,“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这表明宋代A.严格执行重商政策B.经商环境较为宽松C.商业税收普遍繁重D.吏治管理过于严苛6.明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服下移”“委任权臣,止下蒙蔽”,认为皇帝怠政、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明太祖的上述观点旨在A.分散中央权力B.巩固自身统治C.平衡各方利益D.反思前朝教训7.某中学学生在搜集清朝康乾盛世的资料时,分门别类,整理成几个模块,分别为:“人口压力”“吏治腐败”“贫富分化”“自然灾害”“秘密宗教会社与反清起义”。据此可以得出,他研究的主题是A.人地矛盾的加剧B.自然经济结构变动C.社会发展的趋势D.盛世局面下的危机8.下表是明清文学与以往相比的几点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明清文学的变化表现商人成为最活跃的形象在“三言二拍”中以正面主人公的身份频繁登场亮相张扬女性意识、提倡婚恋自由《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流露出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思想“清官”带有人情味《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清官”在办事、断案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浓郁的人情味A.世俗化发展B.商业化趋势C.多元化特征D.趣味性演绎9.鸦片战争结束后,道光询间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耆英:“逆夷接仗之际,所带夷兵,何以能有进无退?”耆英找到的一个原因是:“英夷武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道光批曰:“可恶至极”。这可以用来说明A.统治者积极探寻救亡道路B.清王朝对战败原因反思深刻C.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D.清廷找到了战败的直接原因10.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和列强的侵略,清朝统治者不得不“办洋务”,但这一自救运动在发轫之时,却被指责为“溃夷夏之防,为乱阶之倡”。并且,对应不应该仿造洋枪洋炮洋轮等“救命之举”时,统治者竟还犹豫不决。这表明当时A.早期现代化发展阻力重重B.列强极力阻挠中国的发展C.洋务派具有软弱性妥协性D.变革制度未得到广泛支持11.某条约规定:“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据此分析,该条约A.确立了领事裁判权B.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C.割走中国大量领土D.使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12.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朝廷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么?”这主要用来说明A.民族危机的严重性B.民主革命的必然性C.民生问题的迫切性D.中外勾结的反动性13.1918年6月,《申报》刊载:“据省署传出消息,兼(山西)省长阎锡山以国民学校原为儿童略识文字,能通晓告白、报纸等而设,然查所选教材皆为文话,于实际上甚不适用,因拟将小学课本一律改用白话,俟征集妥协编辑完全后,即饬令一律改用云。”与此相关的是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式学校教育的开始推广C.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D.北洋军阀政治统治的需要14.下表是20世纪20年代部分农民运动的发展状况。据此可知发展状况地区1925年9月,海康县农民协会成立,各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纷纷成立广东省1925年9月,察哈尔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农民革命运动察哈尔省1926年11月,江西农民协会会员有5万多人江西省1926年7月,湖南省农会会员有20万人,到1927年1月,激增到200万人,他们的目标主要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等湖南省1927年3月底,孝感全县农会会员9.4万人,口号是“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湖北省A.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逐渐形成C.国民革命运动影响广泛D.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15.“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心里暖洋洋。穿草鞋背土枪,反围剿斗志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下列口号最符合歌曲传唱时期的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C.“打土豪,分田地”D.“将革命进行到底”16.1935年12月9日,北平多所院校学生集会请愿。由于国民党代表拒绝接见,学生遂把请愿改为示威。游行队伍高呼“反对华北自治”“收复东北失地”“立刻停止内战”。接着,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和游行示威,风暴席卷全国。这一运动反映出A.全面抗战局面已经形成B.日寇已经侵占了平津地区C.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战政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到了南宋,国家较少参与或干预经济运行,民营经济获得发展,国家只对工商业征税,对农民的农业、手工业副产品的地摊交易一律不征税,激发了社会活力。统治者还重视理财,使商业、商贸和钱庄业获得发展。一些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激活了民间经济。南宋在南方的开拓与经营奠定了南方的富裕,特别是大量北方、中原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使南方繁荣起来,促进了江南市镇周边地区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摘编自赵志浩《试论南宋时期江南的城镇化现象》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国外“洋货”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商品流通量增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江南市镇的商品经济得到普遍发展。自然经济解体后,由于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生活所需仰赖市场,所以一部分商业市镇迅速发展起来,如川沙县的文兴镇,就是通过其商业职能发展成川沙首镇的。杭州的拱宸桥“地本荒凉、墟墓所萃,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辟其地为商埠······市廛栉比”。-摘编自徐占春《试论近代江南市镇人口的城镇化》(1)根据材料一,简析南宋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江南市镇的变化。(6分)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12月联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这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出现争夺土地的现象,一些大夫家的管家都占有很多土地,这说明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现象出现,社会呈现转型之势,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C、D两项均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2.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处置封国的谋反,又实行“左官律”和“附益法”,都抑制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A项从材料无法得出,且与史实不符,排除;汉武帝的举措与基层秩序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吏治无关,且“确保了”一说过于绝对,排除D项。3.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北周统一北方之后,形成了对南陈的压倒性优势,这就为之后的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南北方实力的对比,且“开始”一说明显错误,排除B项;C项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从材料无法得出是否加速了南北方的民族交融,排除D项。4.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官僚队伍膨胀,形成“冗官”局面,这一局面又造成官俸开支巨大,表明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D项正确。削弱了军队的割据基础是“制钱谷”,排除A项;官员多不一定就都腐败,排除B项;地方基层治理具有相关制度机制,而非靠大量官员,排除C项。5.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出台了保护商人,支持商业的政策,这说明宋代的经商环境较为宽松,B项正确。中国封建政府一直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明太祖批评元朝皇帝怠政、中书省权重,目的是加强皇帝的权威,巩固自身统治,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反思前朝教训是表现,不是目的,排除D项。7.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清朝康乾盛世时,仍然存在着“人口压力”“吏治腐败”“贫富分化”“自然灾害”“秘密宗教会社与反清起义”,这反映的是盛世局面下的危机,D项正确。A、C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自然经济结构变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8.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文学与以往文学的不同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受众广泛,带有世俗化和大众化的发展特点,A项正确。商业化趋势应从通俗化小说的出版、销售的状况得出,排除B项;多元化应从文学的高雅、世俗等品味来看,材料信息与之不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道光皇帝试图探析英国取胜的原因,但大臣耆英归因荒谬肤浅,这说明清政府未能认识到鸦片战争胜败的真正原因,在战争中不能做到知己知彼,所以说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具有必然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统治者对救亡道路的探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中耆英的说法都是自我臆断,并非是清廷战败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10.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洋务运动在兴办之初就阻力重重,在发展过程中,对仿造西方武器装备也是犹豫不决,这表明当时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阻力重重,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列强对中国洋务运动的态度,排除B项;C项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洋务运动并不是要变革制度,排除D项。11.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该条约是《辛丑条约》,这一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南京条约》附件确定的,排除A项;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的是《天津条约》《马关条约》等,排除B项;《辛丑条约》并没有割地条款,排除C项。12.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陈天华在《猛回头》中提出“洋人的朝廷”一词,激发了国人推翻清朝的革命斗志,这说明了民主革命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