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25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正确选项C。根据图中河姆渡、大汶口、仰韶等信息,判断其为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从图中可以看到各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与相互影响,可直选。A错,无法体现“频繁”,且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山川阻隔,不可能联系频繁。B错,不符合时空,应为“春秋时期”出现华夏认同。D错,材料无法体现,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不等于结盟。2.D【解析】正确选项为D,由材料中汉文帝时“......使民放铸”可知汉初政府铸币权下方到民间,这得益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所以选D。汉初政府铸币权下方到民间,并不意味着汉初的币制混乱,所以A项错误。材料中只体现出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因掌握铸币权而富有,并非由于经济发展而富有。因此,不能推出汉初的经济恢复成效显著,所以B项错误。汉初政府铸币权下方到民间,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也有利于富商大贾势力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威胁统治,另外吴王刘濞是诸侯王,邓通为士大夫,并不能代表富商大贾。所以C项错。3.B【解析】正确选项为B,由材料唐太宗李世民“尤控死刑”可知,唐太宗仁政治国,说明其深受儒家的影响,所以B项正确。选项A没有全面体现材料的主旨,所以错误;C项中“政治开明社会稳定”与材料中重新修订刑律条款的主旨相不符;律令儒家化强调律令本身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德的原则之一,而材料只涉及唐太宗李世民“尤控死刑”的数量,两者主旨不符,D项错误。4.D【解析】正确选项D。市舶司主要管理对外贸易,两宋其数量增加表明海外贸易有所发展。两宋相较于唐朝基本丧失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加之“三冗两积”,因此,两宋政府比唐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A错,经济重心南移主要源自人口南迁及其带来的江南地区的发展,选项与材料之间不构成一定的因果关系。同理B错,用“源自”不合适;C错,陆上丝绸之路衰落与中原王朝的疆域变化等因素相关,海外贸易与陆路贸易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5.C【解析】正确选项C。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第谷、哥白尼、开普勒等人,是西方近代科学的代表人物。因此中国传统历法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的部分成果,可视为呈现出一种近代化发展趋势。A错,与史实不符,西方近代科学在明清时期影响范围有限,谈不上“广泛”;B错,材料为体现较往的“双向”性,也无法表明“交流频繁”;D错,并非材料主旨,且不符合史实。6.A【解析】正确选项A。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由陆路和海路两条,根据材料可直选。B错,与史实不符;C错,没有比较无法得出结论,清朝前期曾有东南沿海四口通商,即使后来仅留广州一地,材料并未就其与恰克图、尼布楚的对外贸易额进行比较,因此无法得到该结论。D错,中俄贸易并不属于朝贡贸易范畴。7.A【解析】正确选项A。由材料可知,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即将爆发前夕,对英国即将对华开战判断失误,将英军屯军海上仅仅视为保护鸦片贸易,且对英国实力大大低估,认为其“实无能为”,因此A正确。B错,并非材料主旨,与材料之间不构成一定逻辑关系;C错,不符合史实,英国侵华在于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攫取利益,倾销鸦片并非“首要”目的;D错,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主旨不符。8.C【解析】正确选项C。根据材料,盐业公司、碱厂都属于实业范畴,创设黄海化工研究社也服务于企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范旭东与张謇都是19世纪晚期“实业救国”思想的积极践行者。因此可以直选C。A错,盐业同样属于轻工业,近代工业结构“后天畸形”,原本就是指轻工业较重工业更为发达;B错,史实错误,1914年时临时政府已经被北洋政府所取代;D错,“大沽”、“塘沽”并非在湖南,而在北方。9.B【解析】正确选项B。根据材料英美两国在1941年,放弃一些在华特权。结合所学知识,主要源自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且有效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二战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选B。A错,史实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C错,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同样源自中国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D错,材料设问是“英美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应从英美角度选取主要原因。10.D【解析】正确选项D。根据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都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生动体现,因此D正确。A错,史实错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作出的时代判断;B错,史实错误,新中国建国初期,就迎来一次建交高潮。C错,1954年,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政治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11.A【解析】正确选项A。由材料可知,乡镇企业数量和规模有了一定发展,这都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实施基础之上,且有进一步发展。因此A正确。B错,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国企改制与材料主旨不符;C错,材料中乡镇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是无法判断是否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支柱”,农业生产应仍占较大比例;D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在1992年,且材料仅涉及农村乡镇企业发展,无法指向整个面向城乡的经济体制。12.D【解析】正确选项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欧洲在基督教会的影响下盛行禁欲主义,天主教会诱使人们放弃现实生活,却为死后的非现实生活而做所谓的努力,信众还要向压制他们的教会表达无尽的虔诚笃信,心智扭曲,终日禁欲、斋戒、忏悔。禁欲主义就是这样全面否定了人的价值和现实生活的意义,颠倒了幸福与苦难、健美与孱弱等方面的关系。这不仅迫使人类精神文明停滞不前,也导致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倒退。所以D正确。A错,史实错误,且材料无法体现;B错,禁欲主义主要是宗教影响,而非经济;C错,不符合史实,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且人体健美只是人文主义的部分表现,不足以说明整个古希腊人文主义。13.B【解析】正确选项B。根据材料,歌剧内容中既有“老贵族”也有这个时代的新事物,体现出一种新旧并存,且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法国正在经历艰难的“共和之路”,因此可以选B。A错,老贵族的一段台词,无法反映封建势力强大与否;C、D错,都无法完整涵盖材料中台词的全部内容。14.B【解析】正确选项B。由材料数据可知,英国在这一时期制造业产值及出口额的增长幅度都要低于美国和德国。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发展相对较快,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英国经济霸主地位面临美德的挑战。A错,材料并未涉及“政治”的发展不平衡;C错,并非材料主旨;D错,与材料相关数据信息的逻辑矛盾。15.C【解析】正确选项C。根据材料信息,1901-1991年间,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城市建设速度具有阶段性特点,但基本保持高速发展,苏联时期斯大林模式下的快速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密切相关,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也为城市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所以C正确。A错,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无法得出该结论。B错,没有进行东西部地区的城市建设速度比较,无法得出;D错,经济发展只是苏联城市化建设高速度的原因之一,斯大林模式对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保障也是重要原因,且苏联经济在1901-1991也并非一直持续增长,如二战期间。16.B【解析】正确选项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与此同时,非洲的政党广泛建立,推动在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A错,材料重在非洲一些政党领导了对外的民族解放运动,而“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与材料主旨不符。C错,政治民主化多指从专制走向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91%E4%B8%BB/291141?fromModule=lemma_inlink民主的过程,材料主旨在于反侵略取得民族独立,与材料主旨不符;D错,根据所学知识,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在近代的民族独立运动并非由政党领导完成,因此“各国”表述错误。二、材料题17.(1)根据材料,概括《资治通鉴》的编撰特点。(8分)【参考答案】①采取编年体通史体例;②取材丰富,兼采多种史料;③考证详密,注重历史的真实性;④侧重于政治史,对经济史和文化史关注少;⑤服务于政治统治。(1点2分,回答4点给8分)【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可知体例是编年体通史;由“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得出目的是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由“除正史外,杂史多至322种”可知取材丰富,兼采多种史料;由“一事用三四种资料纂成,史料的真实性胜过许多正史”可得出考证详密,注重历史的真实性;由“记述历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则很少记载”可得内容侧重于政治史,对经济史和文化史关注少。(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以“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0分)【示例答案】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施政方针,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推动“文景之治”出现。(3分)政治上延续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但错误地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缺乏诸侯国保护,在地方推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又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3分)北宋初期的统治者借鉴唐后期以来军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知州,并设通判牵制,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并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的稳定的作用。(3分)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开明统治者往往善于从前代王朝的兴亡得失中吸取治国经验和教训,调整相关统治策略,推动经济发展,维系政权稳定。但为巩固统治进行的调整,也可能带来新的隐患和问题。(1分)(本题需要从中国古代史中选取3个或以上史实加以论证,并进行总结升华;史实正确,逻辑严谨,表述准确,每点给3分;角度正确,但存在逻辑不清晰或表述不准确的问题,每点给2分;史实正确,但逻辑混乱,表述不准确,每点给1分;史实不正确,不给分;总结升华且论述全面,语言准确,有适当升华给1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述“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前朝兴亡给后世王朝提供经验和教训,需要在大时间概念下理解历史发展变迁的逻辑关系。本题要求至少从3个史实展开完整的论述,最后简明扼要进行提升总结。如,史实1: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商,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统治期间出现开明的政治局面“贞观之治”。(3分)史实2:唐朝政治上继承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选官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推动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完善。(3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6分)【参考答案】①专制王权国家的建立;②战争的刺激;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商品经济发展);④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强化世俗权力,启蒙运动传播民族思想);(1点2分,回答3点给6分)【解析】依据材料信息“都铎时期是英国”“王权至上”可得出专制王权国家的建立;由“百年战争、玫瑰战争、三十年战争和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争”可得出战争激化民族意识觉醒;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可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宗教改革强化世俗权力,启蒙运动传播民族思想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三人的言论中的“民族意识”。(10分)【参考答案】面对鸦片战争中国不断失利的局面,耆英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不顾民族大义,主张接受英国的侵略要求,以保全大局。这反映出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尚未形成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3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梁启超推崇西方资本主义民族主义思想,主张与西方列强平等的交往,建立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它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3分)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北
湖南省株洲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答案
2025-01-14
·
6页
·
42.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