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本试卷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殷人认为天命素定,但周公在总结夏商亡国教训时,明确意识到“天命靡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一思想在周公那里被上升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并较为理性地认为天命不是固定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人身上的,而是根据王者的“德行”而转移的。周公的天命靡常思想A.使民本思想贯穿于周朝始终 B.意在确立周朝统治的合法性 C.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 D.否定了夏商君主的治理效果2.春秋初期,晋国多次举办大搜礼来检阅军队、演习军事,并舍弃了传统繁缛的礼仪程序。在典礼中选拔任命将领,变更军制,颁布新政策,并将对百姓的教化也融入到典礼的过程中。材料表明大搜礼的举办A.标志着礼乐制度崩溃 B.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C.瓦解了分封宗法制度 D.壮大了儒家学派力量3.史学家钱穆曾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其意在强调秦汉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 B.“大一统”政体确立C.奠定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D.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4.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与郡国举荐的贤良文学派进行了辩论。贤良文学派提出盐铁官营、均输等“与民争利”,且造成“盐铁贾贵,百姓不便”。桑弘羊则认为兴盐铁、置均输平准,“以佐助边费”,堵塞豪强兼并之路,且可济民救灾,有益于民。这场辩论A.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B.折射出汉代选官制度弊端C.引起“党锢之祸”发生 D.有助于评估当时经济政策5.《魏书》记载,孝文帝嫡长子元恂“不好书学,体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竟在孝文帝外出时,和亲信密谋,准备奔回平城,孝文帝对左右说:“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该记载可以佐证A.孝文帝废除宗法制的坚定决心 B.民族交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C.北魏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D.环境差异阻绝北魏封建化进程6.士族的存在,都是以田庄为其物质基础。永嘉以后,士族南迁,依仗与司马氏共天下的政治势力经营产业。唐朝中期以后,士族门阀政治衰落之势日益加剧。士族门阀衰落的主要原因有A.均田制的建立与发展 B.三省六部制的冲击C.安史之乱社会动荡 D.乡举里选制度被破坏7.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思想呈现多元特征 B.“清议”之风盛行C.儒学复兴提上日程 D.南北文化不断交融8.王安石提出:“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对此评价道:“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不取于民,将焉取之?”而现代有学者则认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这一点值得关注”。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A.评价王安石变法应结合具体历史背景 B.司马光完全否定了王安石变法C.财税制度改革是王安石变法核心内容 D.阶级属性决定历史解释客观性9.宋元时期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民族内容梳理①实行南北面官、四时捺钵制度②古代羌人的分支,基本制度模仿北宋,中央机构官称实行双轨制③曾经出现过“大定之治”的繁荣,后为蒙古所灭④完成统一,推行“四等人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 D.党项、女真、鲜卑、蒙古10.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11.据清人汪士铎《乙丙日记》记载:“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即使种植之法既精,糠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这说明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人地矛盾渐趋严重C.高产作物适应力D.生态环境破坏严重12.19世纪30年代末,《泰晤士报》刊载了部分英国人关于鸦片贸易与战争的讨论(如下表)。这些报道读者讨论内容(一)现在还没开战,即使最后开战也不要以鸦片的名义开战(二)中国政府和中国人在用他们认为正义的手段对付和制裁我们,是因为我们违反了他们的法律,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他们的政策有失合理(三)最近与中国进行的鸦片贸易,是一个涵盖了道德、贸易、政治走向以及对利润的极大追逐的重要议题。从道德立场出发,我应该说我们的考虑欠妥A.佐证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B.折射出主流媒体左右英国社会舆论导向C.阐明了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D.反映出英国民众普遍反对政府发动战争13.1872年,李鸿章饬令商人朱其昂成立轮船招商局,该局于1873年改组后与外国轮船公司竞争并扭亏为盈。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又试办了一批洋务企业,如1875年的湖北开采煤铁总局、1876年的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1878年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79年的电报局等。这些企业A.使洋务经济初步产生规模效B.完全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C.推动了实业救国运动的开展D.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4.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另一位学者也感慨道:“今之青年,当如火炬,照亮旧制之黑暗;似利斧,破除传统之束缚。”据此可知,他们都期望青年A.迎合十月革命潮B.引领时代变革C.促进文学革命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15.1920年,梁启超游历欧洲后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并非单纯的“全盘西化”,其复杂性正在于,在中国最渴望西化之时,恰好西方开始“崩坏”,西化“崩坏”的新潮流又即刻汇入国内,两股方向相反的潮流在中国形成漩涡甚至乱流。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新文化运动造成中国思想界的混乱B.欧战激起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反思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D.一战打乱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16.1937年3月,毛泽东在讨论同国民党的谈判时说,谈判的方针,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方向,而不是无产阶级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便要失去信仰。这表明A.抗日民主政府应遵循“三三制”的原则B.中共强调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C.联合政府建立以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D.中共决定国共和谈解决西安事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从秦朝建立起,官僚政治在中国就已经开启了,然而这种官僚政治并不成熟。秦与两汉,由于大地主经济的发展以及门荫制度的存在,官员大多数来自于地主豪强,官僚组织成员中的大多数人是贵族,所谓的官僚政治,实际是贵族政治。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和发展,使得官僚组织中每一个个体的角色被重新定位,官员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科举制度在促进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摘编自黄炬《政治生态视野下的隋唐科举剖探析》材料二明朝建国之初,“初制,礼闱取士,不分南北”,在这样的科举制度设计下,南方举子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应试优势便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了平衡南北文化水平的差异,明仁宗洪熙元年,杨士奇向皇帝以“长才大器多出北方,南人有文多浮”为据建议采取“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十分之六),北人十四(十分之四)”的政策。在宣德、正统间,又确立了“分为南北中卷,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这一具体的进士配额比例。……这种做法依然是延续传统中国历代政府采取的“中庸”方式,即在加强政治统治的向心力、保证人才素质和确保人才选拔制度公平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并根据经济政治文化形势的新变化适时调整政策。——摘编自龙昌蔚:《科举制中地缘政治利益的分配及其影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对官僚政治发展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考试中形成南北(中)卷的主要原因。(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顾准先生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且是一种法权体系,但皇权专制主义绝不允许中国形成“无代议,不纳税”的资本主义法权体系。可是从晚明江南社会的情形来看,形成此种法权体系也并非全无可能。江南地区不仅是费正清所说的:“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的中心”,而且是晚明中国“市民社会”萌芽最为显著的地方,是全国在野政治力量集结的中心、知识分子党社运动的中心。早期市民运动与知识分子党社运动相结合,对上限制专制权力的滥用,从而构成了对帝王权力的制约;对下维护市民阶层的利益,从而形成了一道保护市民阶层不受专制权力非法掠夺的屏障。这正是从臣民型政治文化向公民型政治文化转型的表现。它标志着江南城市中已经生长出现代市民社会的最初萌芽。——摘自许苏民《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程——17世纪中西大分流的历史教训》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江南地区市民社会萌芽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市镇发展的影响。(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从近代工业布局的时间跨度而言,李鸿章的工业布局行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到80年代后期,大约历经了30年。李鸿章的工业布局区域有“两片”:“一片”指环渤海地区,这里分布着开平矿务局等企业,另“一片”则指长三角地区,这里集中了轮船招商局等企业。——摘编自《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材料二清末民初,在晚清新政的带动下,河北保定经济迅速向近代化过渡。一批官僚政客、富商投资于近代企业,尤其是天津与保定的近代交通的开通和京汉铁路的修建,极大带动了保定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保定的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向近代化过渡的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摘编自《清末民初保定经济近代化初探》材料三为了发展中国的现代食盐生产技术,范旭东于1914年创建了久大公司,到1933年,公司在天津已拥有七家工厂,在浙江还有一家兴业盐厂。久大集团“直接或通过任命者、公司员工以及化名等形式,在几个公司中有数目巨大的利息,如三家销售两淮牌粗盐的公司、天津轮船公司以及渤海化工厂”。——摘编自《近代中国早期的公司》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认识。(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
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2025-01-14
·
7页
·
366.5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