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惠州三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5-01-19 · 13页 · 3 M

惠州市2025届⾼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DCACDADA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BBCABCD1.【考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诸侯间赠送、交换⼟地的⾏为⾮常频繁,甚⾄还发⽣“与天⼦争夺⼟地归属”的事件,这表明原⻄周⼟地国有原则遭到破坏,故选D。宗法观念的核⼼是通过⾎缘关系来维系家族和社会秩序,材料未直接体现⾎缘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春秋时期,⼟地私有开始逐渐形成,⼟地兼并加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争霸战争频繁,排除C项。【答案】D2.【考点】东汉的监察与社会治理【解析】依据材料“务⽤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可知,东汉初光武帝采⽤道家学说作为统治的指导思想;另材料中“‘⼴求⺠瘼,观纳⻛谣’,以⺠间歌谣所反映的⺠意来监督评估州郡官员的吏治和管治”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以⺠为本”的理念,也显示了光武帝对⺠意的重视,故选C。A项过于绝对;材料体现的是对地⽅官吏的监察,排除B项;材料不能直接得出⾏政效率提⾼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C3.【考点】⼗六国时期北⽅⺠族交融【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六国时期,少数⺠族政权的统治者刘渊和苻坚都强调“帝王⽆常”,推崇“惟德所授”,这些思想旨在打破根深蒂固的“夷夏之辨”观念,即认为只有汉族才能统治中原的正统观念,他们通过强调德⾏⽽⾮种族来论证⾃⼰的统治合法性,试图获得胡汉各族的认同和⽀持,故选A项。BCD项⾮材料中统治者的主旨⽬的。【答案】A4.【考点】唐中后期“新春秋学”兴起【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唐代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握重兵的节度使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量。“新春秋学”兴起,抨击春秋时期的诸侯会盟,否定藩镇割据的合理性,利⽤经学为唐王朝服务,伸张中央权威,维护⼤⼀统政权,故选C。汉武帝时期奠定了儒学的官学地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借助经典来强化中央权威的现实诉求,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佛、道教内容,排除D项。【答案】C5.【考点】宋辽⺠间⾛私贸易【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时期宋辽边境⺠间⾛私贸易活跃,体现了⺠族政权之间经济联系相当紧密,故D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宋辽边境⺠间⾛私贸易,不是边境互市贸易,A项错误;材料所述的是宋辽边境⺠间⾛私贸易,⽽⾮榷场贸易,排除B项;材料叙述的是北宋时期⽆法禁⽌宋辽边境⺠间⾛私贸易,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学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D6.【考点】清朝疆域奠定【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康熙时期进⾏全国各省的实地测绘;乾隆中叶,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了天⼭南北,清王朝在⻄北及⻄部地区疆域版图得到了进⼀步开拓,通过对新疆、⻄藏的实地测绘,完成了最完整的国家地图,“以昭中外⼀统之盛”,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奠定,反映出国家⼤⼀统局⾯得到加强,故选A。明清之际经世致⽤思潮已兴起,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边疆治理模式,排除C项;雍正时期实⾏严厉的禁教政策,驱逐了⼤部分传教⼠,⻄学东渐逐渐停滞,排除D项。【答案】A7.【考点】晚清外交近代化【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总理衙⻔出资翻译国际公法并发到各通商⼝岸参考应⽤,这体现了清政府开始利⽤国际公法来维护⾃身的权益,具有务实的特征,故选D项。这⼀时期外交虽然逐渐⾛向近代化,但清政府并未认清国际形势,洋务运动刚开启⻄学还未⼴泛传播,排除AB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传统宗藩体系,且从1879年⽇本吞并琉球起,宗藩关系逐渐瓦解;甲午战败,清朝丧失对朝鲜的宗主权,宗藩关系彻底瓦解,故排除C项。【答案】D8.【考点】⻄⽅列强的经济侵略【解析】根据材料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在⼀战期间增⻓快,特别是30年代占⽐最⼤,故甲是⽇本。⼄在五个时间点的投资占⽐都较⾼,英国在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开始最早,扮演重要⻆⾊,故⼄是英国。1898年美国提出“⻔户开放”,在华投资不断增加,故丙是美国。⼀战期间,德国在华的投资受到严重打击;战争结束后,德国被迫赔偿巨额战争费⽤,并且失去了在中国的许多特权和市场,另凡尔赛条约,德国受到严格的经济制裁,这些都导致德国在华投资的下降,故丁是德国。【答案】A9.【考点】中共倡导建⽴世界反法⻄斯统⼀战线【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德战争的爆发后,1941年7⽉,中共中央根据欧洲战场的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中国共产党在此背景下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反法⻄斯统⼀战线的建⽴,有有助于获得国际⽀持,壮⼤抗战⼒量,故选D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向成熟,排除A项;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签署,标志世界反法⻄斯同盟建⽴,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对国际反法⻄斯形势的新认识,不能直接说明抗⽇⺠族统⼀战线的巩固,排除C项。【答案】D10.【考点】三⼤改造【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1953年开始三⼤改造,1955年,除国营⼯业企业外,规模较⼤的⼯业企业中公私合营企业已占据较⼤份额,私营⼯业企业⽐重很⼩,这反映了当时公有制经济已占据国⺠经济的主体地位,这说明全国出现了对资本主义⼯商业进⾏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故选B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营⼯业企业与公私合营企业的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建设成效突出的信息,排除D项。【答案】B11.【考点】经济体制改⾰与产业结构调整【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期以来,由于“左”的错误,加之经验不⾜,我国在产业结构⽅⾯,过分偏重于发展⼯业,特别是重⼯业,⽽与⼈⺠⽣活息息相关的许多服务性⾏业和⼀部分消费品⽣产⾏业,却⼜⼈员不⾜。现“发展与⼈⺠⽣活关系密切的商业、服务业、消费品⽣产⾏业”适应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故选B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2学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全⾯展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解决城镇就业问题,⽆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故排除CD项。【答案】B12.【考点】史学理论、洪⽔传说【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洪⽔传说在不同⽂化中流传,呈现出本⼟化的改编,在不同⽂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版本,故选C。神话传说不能客观反映⼈类⽂明的起源,但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并不是经过考古证实传说才具有史料价值,可与考古发现、⽂献记载等多种史料相互印证,AD项错误;洪⽔传说在不同⽂明间的流传说明早期⽂明之间存在交流,但传说推动了多元⽂明之间的交流,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答案】C13.【考点】英国王权的加强【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宪章》确⽴了“议会控制征税权”的宪政传统,因此这⼀时期国王经常需要召集议会以获得额外税收的批准。根据材料信息,与13-14世纪相⽐较,15世纪末⾄16世纪初(亨利七世时期)的英国议会召开次数锐减且不定期,说明国王不再像之前那样依赖议会来筹集资⾦,⽽且开会只是为了“通过”税收法令,议会逐渐成为国王“实现⾃⼰意志的⼯具”⽽不是制约王权的机构,这体现了国王权⼒的强化,故选A。英国⺠族国家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12世纪以来,通过司法改⾰、宗教改⾰等激发⺠族意识,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市⺠⼒量和封建经济,排除CD项。【答案】A14.【考点】⻔罗主义【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主义”提出“反对欧洲在美洲的殖⺠扩张”的真实意图是想将整个美洲⼤陆划⼊美国势⼒范围,然⽽在19世纪上半叶并未真正得到贯彻,在提出之初更像是⼀种原则性的声明⽽⾮具有法律约束⼒的承诺,这⼀时期美国与欧洲列强相⽐还是⼀个“弱势国家”,直到19世纪末美国才基本确⽴了在美洲的霸权地位,可⻅主要是受限于国家实⼒,故选B。AD项与材料⽆关,C项与材料不符。【答案】B15.【考点】⼀战前的国际秩序【解析】根据漫画“19世纪末”“⼤⻄洋周围”“⼏个⼤国的领导⼈”“沉重磨盘”“不愿率先抛弃”等信息分析,该漫画描绘了⼀战前主要⼤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和相互不信任的情况,国际局势紧张化,故选C。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从孤⽴主义向扩张主义转变,但尚未谋求世界霸主地位,故排除A项;该漫画并没有体现殖⺠体系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家间结盟的情况,1904-1907年英法俄组成三国协议,两⼤军事集团才形成,D项错误。【答案】C16.【考点】冷战时期法国的外交政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法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退出北约军事⼀体化机构,改善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提出“⼤欧洲”设想,这体现了法国⼒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地位的努⼒,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多种国际⼒量或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量变化,法国争取⼤国地位的努⼒不能直接说明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且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是在冷战结束后,排除A项;B项与材料⽆关,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D17.【考点】古代儒医群体的发展与明清“医宗”编纂、宋代社会变化、明清的时代特征3学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本题以宋代儒医群体的发展变化和明清“医宗”编纂为切⼊点,考查学⽣获取解读信息、⽐较分析问题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考查学⽣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第(1)问概括宋代前后儒医的变化,根据材料可从儒医的⼈数、出身、学医⽅式、诊疗对象等⻆度进⾏对⽐;然后结合宋代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医学的教育机构”“以医学为博学穷理之内容”等信息,分析变化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三“探究经典和由博返约的两个倾向”“以朝廷名义”“集⼤成”等信息先概括出明清“医宗”编纂的正典化、系统化、⼤众化、注重实践及承古萌新等特点,结合明清的时代特征解释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或影响。【参考答案】(1)变化:⼈数增多;出身由“⻔阀医家”扩⼤到“下层⼠⼈”;诊疗对象逐渐平⺠化⼤众化;学医⽅式由⺠间拜师学艺到官⽅医学教育机构学习。(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总分4分)原因:市⺠社会形成,⻔第观念淡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尚医观念形成;科举制发展,⼠⼤夫阶层壮⼤,崇⽂兴教的社会⻛尚;理学的发展,“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总分4分)(2)解释:明清⼤⼀统的巩固,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府重视,推动医宗编纂呈现正典化,推动明清医药学总结性巨著的产⽣,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扩⼤了中医学的世界影响;商业的繁荣、印刷技术的普及、市⺠阶层的壮⼤,促使医宗编纂的⼤众化,重视对临床应⽤知识的阐述,有利于医学知识的普及,促进明清公共医疗卫⽣的整体提升;理学探究经典的精神和经世致⽤思潮的兴起,医宗编纂注重实践与总结,承古萌新,有利于对传统医学知识传承与发展。(每个⻆度2分,总分6分)18.【考点】英国对⾮洲的殖⺠与“⾮殖⺠化”政策【解析】本题以19-20世纪英国对⾮洲殖⺠政策的演变为切⼊点,考查学⽣获取解读信息、⽐较分析问题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考查学⽣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第(1)问根据材料“⻄⾮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国际平衡的变动”“苏伊⼠运河开通”“英国⼯农业危机”等信息,分析英国在19世纪60年代后加紧对⾮洲殖⺠侵略的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英国被动应对“突发事件”、⼆战后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战后美国和联合国对⺠族⾃决的态度等⻆度驳斥英国政府宣扬的“计划性”,阐述其政策调整是对时局变化的被动应对。第(3)问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格局,通过分析美国对英国的⾮洲政策保持克制的动机,从对英美同盟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洲独⽴进程等⻆度分析美国这⼀态度的影响。【参考答案】(1)原因:⼯业⾰命的深⼊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加/资本主义⾃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欧美主要国家实现了⼯业化,英国经济形势恶化加紧对⾮洲的侵略;苏伊⼠运河开通极⼤缩短了欧亚的航程,⾮洲战略位置重要/控制⾮洲巩固海上霸权地位;欧洲列强加紧对⾮洲的侵略,英国⼒图强化在⾮洲的优势。(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总分4分)(2)⼆战后“⺠族⾃决”思想的传播,殖⺠地的独⽴是⺠族解放运动⽃争的结果;英属⾮洲殖⺠地的瓦解并没有计划性,⼆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急需恢复经济和构建福利国家,英国难以维持对⾮洲的暴⼒压制,对埃及军事⾏动的失败迫使英国政府调整殖⺠政策;联合国的推动,新兴独⽴国家的联合,反霸权主义和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