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地理试卷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位置)甲国是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协助该国成功发射多颗人造卫星。Xiat示意甲国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甲国位于()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2.甲国向中国出口石油,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3.相比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卫星,在该国发射卫星突出优势是()A.纬度较低B.距海洋近C.地形平坦D.晴天较多每年冬至前后的正午,北京(40°N,116°E)故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和下面的五条金龙,会被地面金砖反射的阳光依次点亮。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冬至日正午拍摄到的被“点”亮的“正大光明”匾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匾的朝向与最先被照亮的字分别是()A.北、“正”B.北、“明”C.南、“正”D.南、“明”5.冬至日乾清宫正午太阳高度角约)第1页/共5页A.23.5°B.26.5°C.40.0°D.73.5°6.照片拍摄当日,北京()A.日出东北方向B.于当地6:00前日出C.昼长较太原短D.正午日影全年最短咸海是中亚最大的两条内流河——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尾闾湖,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左图为咸海流域示意图,右图示意咸海1961-2020年不同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山地降水B.高山积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8.引起咸海近60年来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蒸发量D.地表径流量9.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的咸海地区()A.沙尘天气增多B.灌溉面积减小C.湖水水位下降D.绿洲面积缩小秘鲁鳀是栖息于秘鲁附近的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50米水深海域的冷水性鱼类,该鱼种数量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极大。下图示意南美洲西海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鳀栖息的是()A.甲B.乙C.丙D.丁11.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秘鲁鳀的活动范围()①拉尼娜年,向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第2页/共5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0°~3°S之间,东西延伸约80千米,海拔5859米,因其山顶的火山口终年遍布冰雪,被称为“赤道雪峰”。有科学家预言,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的冰雪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消融殆尽。下图示意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甲自然带是()A.针阔叶混交林带B.热带雨林带C.热带稀树草原带D.灌木草甸带13.南坡雪线较北坡低是由于()A.迎风坡降水多B.坡度比较缓C.纬度高温度低D.阴坡光照弱14.科学家预言的主要依据是()A降水减少B.火山喷发C.风力吹散D.气候变暖黄土高原曾覆盖茂密森林,但自汉代起环境恶化,唐代后尤为严重。开垦土地破坏了天然植被,导致草地、森林和灌木林消失。这种人为的破坏使地表失去了原有的保护层,地表受到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沟壑纵横,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差异性C.开放性D.整体性16.黄土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主导因素是()A.气温B.土壤C.地形D.光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雅加达位于爪哇岛北部的平原,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尽管如此,该市依然供水短缺,严重依赖抽取第3页/共5页地下水,这引发了地面沉降问题。目前,雅加达约有40%的区域位于海平面以下,部分地区甚至低于海平面4米,面临着严峻的洪涝灾害威胁。2024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国会正式通过法案,撤销雅加达首都地位,并将其设立为特区。左图示意爪哇岛地形河流分布,右图为雅加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1)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雅加达地面沉降是印尼迁都的原因之一,指出过度抽取地下水的主要时间段并简述理由。(2)分析雅加达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3)请你为雅加达地区缓解地面沉降提出合理化建议。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纽芬兰岛位于北大西洋的中高纬度海域,1912年,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其附近海域不幸沉没。该海域东西两岸水热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北大西洋中高纬洋面年均水温及泰坦尼克号航线。(1)简述图示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征。(2)结合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推测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3)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图示海域中北部东侧水热交换较西侧活跃的原因。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冷涡是一种深厚的冷性气旋,其内部的空气呈现出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东北冷涡通常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区域形成,随后东移影响我国,导致我国某些地区经历剧烈的天气变动。下图示意某时刻东北冷涡出现时亚洲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分布形势。在图中冷涡系统内西侧区域,天空常出现蓝天少云、能见度高的高颜值景观,被称为“冷涡蓝”。第4页/共5页(1)在图中槽线上的适当位置用锋面符号标出锋面。(2)说明图中甲地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3)试对当地天空出现“冷涡蓝”做出合理解释。第5页/共5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Word版无答案
2025-02-21
·
5页
·
4.7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