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高三生物组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显微镜是一种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光学放大仪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为显微镜的物镜,由a转成b,视野变亮B.图②为显微镜下的视野,向右移动装片,c细胞可移到视野中央C.图③作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观察的实验材料时需对该植物细胞染色D.若图④为物镜10×的显微镜下的图像,物镜换成40×,可观察到4个细胞2.核孔蛋白基因变异会导致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想要研究该疾病需要对核孔及围绕核孔的相关蛋白有更深刻的认识。下列关于核孔及核孔蛋白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蛋白的合成很可能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结构B.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分泌蛋白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核孔数目较多C.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这种跨膜方式是耗能的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会影响到核内外的信息交流3.为探究某细菌对A、B、C三种生长因子的需求,研究小组采用生长图形法进行实验,首先把该菌的悬浮液与不含A、B、C的基本培养基混合后倒成平板,然后在平板上划分数区,A、B、C三种生长因子添加区域及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图形法不能用于筛选某些菌种 B.添加生长因子后需再次进行灭菌处理C.图示结果表明该菌需要生长因子A和C D.实验所用培养基和器具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4.基塘农业是劳动人民根据环境条件,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由基面陆地和鱼塘两部分组成。如图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桑基鱼塘中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B.基塘农业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应用该工程要考虑基面陆地和鱼塘的配比以及池塘中不同鱼类的关系,保证生物具有充足的生存空间D.鱼塘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水草等生产者的同化量+蚕沙和蔗叶中的能量)5.利用小麦细胞与柴胡细胞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希望获得具有柴胡药效的小麦。通过PCR对杂种植株和双亲植株的物种特异性DNA进行扩增,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柴胡和小麦细胞B.用电融合的方法或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杂种细胞中丢失了部分来自小麦的遗传信息D.杂种细胞染色体组成与柴胡细胞完全相同6.坚持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和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的目标。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循环的主要形式都是CO2B.近年我国人口总量明显下降,我国生态足迹总量也将随之明显下降C.坚持低碳生活方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碳中和时,生产者固定的CO2量等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7.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在果园中常同时存在,研究人员设置了三组果蝇培养瓶(单独培养黑腹、单独培养伊米及将黑腹和伊米按数量比1:1混合培养),并测定其中的果蝇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单独培养黑腹或伊米的培养瓶中,果蝇种群的初始增长曲线可看作“J”形B.混合培养黑腹和伊米的培养瓶中,两种果蝇在生存资源和空间等方面存在竞争C.三组果蝇的数量增长到最大值时,就形成了每组培养瓶培养相应果蝇的K值D.影响果蝇种群增长速率的因素不仅有环境因素,也有种间因素和种内因素8.图1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肌肉收缩。图2是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膜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能作为突触后膜的细胞除了神经元外,还有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等B.图1中A具有传递信息和运输物质的功能C.生理盐水中Na⁺的浓度降低会使图2中曲线Ⅱ的峰值升高D.图2中曲线Ⅰ的B点时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不相等9.为探究远红光(红外光的一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使用黑色尼龙纱和远红光LED灯来控制大豆冠层光照,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了大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不同时间的株高和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正常光照下,远红光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B.正常光照下,补充远红光能实现大豆产量的增加C.“低光照+远红光”组大豆的光合速率会低于呼吸速率D.相同时间内的不同光照下大豆株高与光合作用强度均呈正相关10.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一个21三体综合征男孩儿,对该患儿及其父母的21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有H1~H4四种复等位基因)进行PCR扩增,经凝胶电泳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患儿致病的原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B.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C.若考虑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则生出的患儿应含有两个H1或两个H4D.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可能含有两条H基因不同的2染色体,也可能无21号染色体11.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亲本必须选①和④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能观察②和④杂交所得F1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任意选择两植株杂交都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12.酵母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核膜并不会消失和重现,而是长时间的完整存在。另外,与细胞分裂直接相关的纺锤体不在细胞质而是在细胞核内形成,这种有丝分裂称为封闭式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封闭式有丝分裂因纺锤体在细胞核内,所以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B.酵母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与DNA数量变化同步发生C.若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发生缢裂,则可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酵母菌的有丝分裂过程与动物细胞不同,与植物细胞相同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错选得0分。)13.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HBsAg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b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研究表明,急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活化的针对HBsAg的T细胞;在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能利用机体mMDSCs细胞剔除部分未发育成熟的T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肝患者体内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的HBsAb能与HBsAg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B.急性肝病患者体内的特异性T细胞能直接清除HBsAg,从而快速康复C.慢性肝炎患者体内mMDSCs细胞对未发育成熟的T细胞剔除发生在淋巴结D.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保护人体健康最有效的免疫治疗措施14.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若某红树林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图乙所示比例关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海岸到外滩,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这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若物种a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物种a的频度级最可能属于图乙中的戊级C.若属于丁级的植物有4种,则该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500种D.若属于戊级的物种b不是优势种,则物种b具有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的特点15.为研究酒精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测试了若干受试者饮酒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和其对视觉信号的反应速度、视觉保留(5秒内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的情况为对照,计算出相关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人体对视觉信号作出正确判断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饮酒后,0.5h内受试者的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升高C.据图可推测乙醇会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导时间延长D.有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能作为受试者16.用燕麦幼苗重复向光性实验,将幼苗尖端切下置于琼脂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取下幼苗尖端,将处理过的琼脂块继续在黑暗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的增加,去顶的燕麦幼苗的弯曲程度也会随之增加B.若用人工合成的2,4-D(植物生长调节剂)取代尖端在上图的处理,燕麦幼苗也会弯曲C.科学实验也证实:幼苗尖端所合成激素的作用具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效果D.若将处理过的琼脂块置于切去尖端的燕麦幼苗正上方、完全盖住尖端切口,则此燕麦幼苗不生长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17.(12分,每空1分)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其叶肉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请据图回答:(1)光反应的场所是,在上面分布有吸收光能的,其经提取后再层析分离,在滤纸上会出现条色素带。(2)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若突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3)图乙中暗反应的具体部位是(填字母名称)。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4)图丙中C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答出两点)。若曲线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再提高温度,B点将如何移动(左移;右移;不动;无法确定)。(5)丁图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18.(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1)该农作物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分裂I时能形成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的比例为。(2)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杂交亲本实验结果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由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可知:6号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填“多于”或“少于”)n型配子,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6号单体的6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往往因而丢失;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填“雌”或“雄”)配子育性很低。(3)现有该农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填“父本”或“母本”)(2分)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2分)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自交,
南昌十九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2月月考高三生物+答案
2025-02-25
·
9页
·
1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