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全解全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Cl35.5Ca40Mn55Cu64Ge73I127La139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广使用聚乳酸材料、碳酸酯材料,二者都可自然降解B.近年来,“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电子烟)”风靡全球,但实际吸电子烟也会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健康C.因制作口红时,添加天然矿物云母等着色剂,其中含Pb、Na、Mg等元素,吃饭前应擦拭干净D.含氨基等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为阳离子交换树脂【答案】D【解析】A.聚乳酸、碳酸酯都能水解,二者都可自然降解,故A正确;B.电子烟的烟油含有尼古丁,故使用电子烟时,也会产生有害物质,故B正确;C.因制作口红时,添加天然矿物云母等着色剂,其中含Pb、Na、Mg等元素,其中铅是重金属元素,对身体有害,吃饭前应擦拭干净,故C正确;D.含氨基等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为阴离子交换树脂,故D错误;选D。2.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A.HClO的电子式:B.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C.H2O的VSEPR模型:D.碳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答案】A【解析】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电子式为,A正确;B.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质子数为7、质量数为16,原子符号为,B错误;C.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2,分子的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型,C错误;D.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D错误;故选A。3.关于非金属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所以实验室通常用浓硝酸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银镜B.加热浓硫酸与NaCl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备HCl,说明浓硫酸酸性强于HClC.将CO2通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也无明显现象D.向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证明NaClO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反应【答案】D【解析】A.实验室通常用稀硝酸清洗银镜,稀硝酸成本更低,故A错误;B.加热浓硫酸与NaCl固体反应方程式为:,反应能发生,是由于HCl为挥发性酸,不断离开反应体系,使得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得以进行,与浓硫酸和HCl的酸性大小无关,故B错误;C.SO2通入Ba(NO3)2溶液中,SO2被氧化为硫酸根,会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C错误;D.向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是由于次氯酸根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由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得溶液变红后褪色,故D正确;故选D。4.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原子数目为B.电解熔融,阴极增重,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C.和的混合物中含,则混合物中质子数为D.完全溶于所得的溶液中,微粒的数目为【答案】C【解析】A.在标准状况下,HF是以聚合分子(HF)n存在,而不是以气体形式存在,因此不能根据HF的体积计算其中含有的分子数,故A错误;B.电解熔融CuCl2时,阳极反应为2Cl--2e-=Cl2↑,阴极反应为Cu2++2e-=Cu,阴极增加的重量为Cu的质量,6.4gCu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阴极反应可知,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数目为0.2NA,故B错误;C.混合物中含,则含有钠离子和铵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而钠离子和铵根离子的质子数均为11,所以混合物中质子数为11NA+17NA=,故C正确;D.氨气溶于水后存在,所以微粒的数目小于,故D错误;故选C。5.纽甜(Neotame,NTM)是一种无热量的人工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倍。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纽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 B.该化合物最多消耗C.分子中含2个手性碳原子,存在立体异构体 D.具有两性【答案】B【解析】A.键线式中线段的端点以及交点省略了碳原子以及碳上的氢原子,所以分子式为,A正确;B.该化合物含有亚氨基与酰胺基,最多消耗,B错误;C.连有四个不同原子或者基团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如图标有数字的碳为手性碳原子,存在立体异构体,C正确;D.该化合物含有亚氨基,具有碱性,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则该化合物具有两性,D正确;故选B。6.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溶液与铜粉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ⅠⅡⅢ实验步骤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实验现象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Ⅲ中均涉及被还原B.对比实验Ⅰ、Ⅱ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C.实验Ⅱ、Ⅲ中加入蒸馏水后相同D.向实验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答案】C【解析】A.实验Ⅰ、Ⅱ、Ⅲ中的现象为溶液黄色变浅或溶液黄色褪去,说明被Cu还原,A正确;B.对比实验Ⅰ、Ⅱ,实验Ⅰ加入少量铜粉,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实验Ⅱ加入过量铜粉,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B正确;C.对比实验Ⅱ、Ⅲ,参加反应的的量相同,则生成的应相同,但由于实验Ⅱ生成CuCl,所以加入蒸馏水后不相同,C错误;D.实验Ⅲ溶液为蓝色,含有和过量的铜,向实验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CuCl,D正确;故选C。7.某双离子电池如下图所示。该电池以并五苯四酮(PCT)和石墨为电极,以室温离子液体为电解液,离子可逆地嵌入电极或从电极上脱离返回电解液中。已知充电时,PCT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PCT电极是负极B.脱离电极时,电池处于充电过程C.PCT完全反应,理论上嵌入石墨电极D.放电时,石墨电极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A.充电时,PCT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放电时,PCT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A正确;B.充电时,PCT电极为阴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向电极移动,B错误;C.由反应可知,完全反应时,中有4个-CO-可以得到4个电子,2C22H10O4+4e-=2C22H10O,PCT完全反应,转移2mol电子,理论上嵌入石墨电极,C正确; D.放电时,石墨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从电极中脱出,反应式为:,D正确;故选B。8.苏轼咏橘“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某实验小组设计提取橘皮精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沸点:℃)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对橘皮进行反复蒸馏萃取可提高产率B.有机试剂X可选用丙酮,分液时两相溶液依次从下口放出C.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有机层中的水D.蒸馏所得柠檬烯的结构,可用X射线衍射实验进行进一步确定【答案】B【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碎橘皮中加入水和乙醇用索氏提取器反复萃取提取得到提取液,向提取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分液得到有机相,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有机层中的水后,蒸馏得到橘皮精油。【解析】A.萃取时可采用多次萃取的方法,以获得较多的橙油,从而提高橙油的产率,故A正确;B.分液操作中必须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C.无水硫酸镁常用作干燥剂,因此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除去有机层中的水,故C正确;D.X射线衍射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进一步确定蒸馏所得柠檬烯的结构,故D正确;故选B。9.某离子液体结构如图所示。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和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和基态原子的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之和为是第四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低于B.电负性:C.W、Y、Z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D.已知阳离子环与苯环的结构相似,则环上的两个Y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答案】D【分析】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和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4,故W、X和Y应为前两周期的元素,且W只形成1个共价键,为氢元素。形成4个共价键,形成3个共价键,且和基态原子的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之和为5,故X为碳元素,Y为氮元素。带1个负电荷,且是第四周期元素,则为溴元素。【解析】A.该物质为离子液体,是室温或接近室温时呈液态的盐类物质,故A正确;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增大,电负性:,故正确;C.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故正确;D.阳离子环与苯环的结构相似,则环上的5个原子均为杂化,其中带正电荷的原子的轨道提供1个电子,另一个原子的轨道提供1对电子,形成大键,故D错误;故选D。10.一定条件下,反应H2(g)+Br2(g)2HBr(g)的速率方程为v=kcα(H2)·cβ(Br2)·cγ(HBr),某温度下,该反应在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如下:c(H2)/mol·L−1c(Br2)/mol·L−1c(HBr)/mol·L−1反应速率0.10.12v0.10.428v0.20.4216v0.40.142v0.20.1c4v根据表中的测定结果,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α的值为1B.表中c的值为2C.反应体系的三种物质中,Br2(g)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D.在反应体系中保持其他物质浓度不变,增大HBr(g)浓度,会使反应速率降低【答案】B【分析】速率方程为v=kcα(H2)·cβ(Br2)·cγc(HBr),将表中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可得到①,②,③,④,由①②得到,②③得到,①④得到,对于⑤与①,将,,代入,解得c=1,据此分析解题。【解析】A.根据分析,α的值为1,A正确;B.根据分析,c的值为1,B错误;C.由于v=kcα(H2)·cβ(Br2)·cγc(HBr),,,,速率与H2(g)和Br2(g)的浓度成正比,与HBr(g)的浓度成反比,反应体系的三种物质中,Br2(g)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C正确;D.由于,增大HBr(g)的浓度,cγc(HBr)减小,在反应体系中保持其他物质浓度不变,增大HBr(g)浓度,会使反应速率降低,D正确;答案选B。11.利用丙酮酸与废水中的电催化耦合,可在温和条件下去除并生产丙氨酸,其工作原理如图。,丙氨酸主要以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B.阴极的电极反应有:C.反应一段时间后,阴极区溶液的基本不变D.极区生成丙氨酸时,极区至少生成了【答案】C【分析】该装置为电解池,a电极处水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a极接电源正极为阳极;硝酸根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极接电源负极为阴极;制备丙氨酸分为三步,硝酸根离子在阴极反应转化为NH2OH,NH2OH和丙酮酸反应生成C3H5O3N,C3H5O3N在电极上反应生成丙氨酸,据此回答。【解析】A.由分析可知,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A正确;B.硝酸根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电极方程式为:,B正确;C.在阳极,水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氧气和氢离子,同时氢离子从阳极区移向阴极,阴极氢离子浓度增大,C错误;D.a电极处水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方程式为:2H2O-4e-=O2+4H+,阴极区产生丙氨酸,电极反应为:+NO+10e-+11H+ +4H2O,极区生成丙氨酸时,转移10mol电子,极区至少生成了,D正确;故选C。12.科研工作者合成了低温超导化合物M,再利用低温去插层法,获得了一个新化合物N。二者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辽宁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25页
·
2.2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