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全国卷新教材)(全解全析)

2025-04-12 · 10页 · 359.8 K

2025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卷)生物·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细胞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生成化合物(或结构)D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C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为葡萄糖,B为半乳糖,则D为动物特有的乳糖B.若A、B为两条肽链,D为蛋白质,则C为肽键C.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化合物D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D.若A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则C一定为磷酸二酯键【答案】A【解析】若A为葡萄糖,B为半乳糖,则D为动物特有的乳糖,A正确;若A、B为两条肽链,D为蛋白质,则C可能是二硫键,B错误;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D是脂肪,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含有脂肪,C错误;若A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NA分子中二者通过氢键或磷酸二酯键连接,故C为氢键或磷酸二酯键,D错误。故选A。2.奥密克戎(Omicron)是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被世卫组织定性为“密切关注变异株”,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奥密克戎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装配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密克戎进行翻译所需rRNA、tRNA均由病毒+RNA复制形成B.+RNA在奥密克戎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起决定性作用C.奥密克戎进行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中心法则的全过程D.T2噬菌体与奥密克戎遗传物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碱基种类【答案】B【解析】奥密克戎进行翻译所需rRNA、tRNA均由宿主细胞提供,A错误;+RNA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也可复制产生子代病毒的RNA,B正确;奥密克戎进行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只体现了中心法则的部分过程,中心法则还包括DNA复制、逆转录、DNA转录,C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奥密克戎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碱基种类和五碳糖种类,D错误。故选B。生物体内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P水解需要酶的催化,ATP合成不需要酶的催化光合作用中C_3的还原属于吸能反应,消耗的ATP由光反应提供C.有氧呼吸过程中,ATP的合成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D.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储存的ATP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ATP水解、ATP合成都需要酶的催化,分别需要ATP水解酶、ATP合成酶的催化,A错误;光合作用中C_3的还原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ATP、NADPH提供,属于吸能反应,光反应产生ATP,故C_3还原消耗的ATP由光反应提供,B正确;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其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ATP的合成不消耗氧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伴随着氧气的消耗,C错误;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储存着化学能,并没有ATP,糖类、脂肪等有机物氧化分解,能合成ATP,D错误。故选B。4.艾滋病、过敏、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可以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增殖B.过敏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有关C.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其心脏瓣膜D.艾滋病患者可能死于癌症,与免疫监视失调有关【答案】A【解析】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毒,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没有病毒增殖所需要的结构基础,A错误;过敏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别属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有关,B正确;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可知,由于心脏瓣膜上的结构与病原体相似,导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其心脏瓣膜,C正确;艾滋病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监视失调,可能死于各种癌症,D正确。故选A。5.科研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田鼠→狐”食物链及其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其中草固定的太阳能为2.45×1011 J⋅hm−2⋅a−1,田鼠和狐的各项能量值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J⋅hm−2⋅a−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田鼠和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B.田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3.5×107 J⋅hm−2⋅a−1C.田鼠的同化量中有一部分通过其粪便流向分解者D.草固定的太阳能是指草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答案】C【解析】田鼠和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二者的同化量之比,(2.25×107)/(7.50×108)=3%,A正确;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7.50×108−7.15×108=3.5×107 J⋅hm−2⋅a−1,B正确;田鼠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田鼠同化,属于田鼠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草固定的太阳能是指草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D正确。故选C。6.(10分)紫色西红柿经基因编辑后可产生比普通西红柿多9倍的花青素(紫色)。紫色花青素能降低人类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如图是花青素基因(S)的cDNA(某种生物发育某个时期的mRNA经逆转录产生的互补DNA)和Ti质粒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最好选用XbaⅠ、HindⅢ切割S基因的cDNA和Ti质粒B.在用农杆菌侵染时,常要使用一些抗生素,其目的一是抑制农杆菌生长,二是筛选转化细胞C.用于扩增S基因的引物需满足的条件是两种引物分别与两条模板链3′端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D.若检测出标记基因所表达的性状,则说明重组质粒已经成功导入西红柿细胞【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最好选用XbaⅠ、HindⅢ切割S基因的cDNA和Ti质粒,既能保证目的基因与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又不破坏目的基因,A正确;在用农杆菌侵染时,既要让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又要避免农杆菌的大量繁殖,因此培养基中通常加入抗生素,B正确;用于扩增S基因的引物需满足的条件是两种引物分别与两条模板链3′端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以保证子链从5′端向3′端延伸,C正确;若检测出目的基因所表达的性状,则说明重组质粒已经成功导入西红柿细胞,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4分。31.(10分)根据植物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卡尔文利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14C的去向,最终探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若​18O2进入线粒体一段时间后,线粒体内含18O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种即可)。(2)当叶绿体中核酮糖−1,5−二磷酸含量低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增加其含量;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中酶的数量和活性都会受到调控,图2表示卡尔文循环中某些酶在黑暗中巯基会氧化形成______键,从而使酶失活。(3)景天科植物有一种很特殊的CO_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_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出CO_2用于光合作用。推测景天科植物的原始生活环境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4)丙糖磷酸通过叶绿体膜上的Pi运转器运入细胞质的同时将等量的Pi运入叶绿体。丙糖磷酸合成蔗糖时会释放Pi,如果蔗糖的输出受阻,则其合成速率会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造成丙糖磷酸在叶绿体中积累,从而影响卡尔文循环的正常运转。【答案】(1)碳元素转移(或“CO_2中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碳”)CO_2的固定和C_3的还原水、二氧化碳、丙酮酸(2)丙糖磷酸不输出循环,从而增强图中③过程二硫(3)炎热干旱(4)降低【解析】(1)卡尔文利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14C的去向,最终探明了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若​18O2进入线粒体一段时间后,该氧气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生成含有​18O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含有18O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因此一段时间后,线粒体内含18O的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丙酮酸。(2)核酮糖−1,5−二磷酸是由丙糖磷酸还原得来,当叶绿体中核酮糖−1,5−二磷酸含量低时,丙糖磷酸可以不输出,增强图中③过程;由图2可知,某些酶在黑暗中巯基会氧化形成二硫键,从而使酶失活。(3)景天科植物夜晚气孔开放,而白天气孔关闭,说明其可能生活在炎热干旱的环境中,气孔关闭可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4)丙糖磷酸合成蔗糖时会释放Pi,如果蔗糖的输出受阻,则其合成速率会降低,Pi的释放会减少,丙糖磷酸通过叶绿体膜上的Pi运转器运入细胞质的同时将等量的Pi运入叶绿体,Pi的运输减少,则会造成丙糖磷酸在叶绿体中积累,从而影响卡尔文循环的正常运转。32..(12分)尘螨的粪便颗粒中含有的Der p1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抗原,该物质是一种蛋白酶,能切割气道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蛋白组分,改变其通透性,从而侵入机体内环境。图1表示Der p1接触皮下APC(抗原呈递细胞)后发生的免疫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显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免疫,细胞①是_________细胞,在该免疫过程中,细胞①对细胞②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敏性个体在______(填“初次”或“再次”)吸入Der p1后,会引发过敏性鼻炎。这是因为过敏性个体在接触Der p1后,其细胞③产生的______与肥大细胞膜表面的Fc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能吸附在呼吸道黏膜下的肥大细胞表面。(3)过敏性鼻炎(AR)的发病率日渐提升,在中医治疗上,常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AR进行治疗。为研究该药汤在治疗Der p1引起的AR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科研人员选用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进行体外培养连接成单层,模拟人体HNEpC屏障进行相关实验:①组使用正常的HNEpC屏障,②~⑤组则使用Der p1处理过的HNEpC屏障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③~⑤组在使用Der p1处理的同时分别加入了不同剂量的麻黄细辛附子汤药进行培养,检测各组的通透性(反映屏障的功能)以及闭合蛋白与密封蛋白两种细胞间连接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请尝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麻黄细辛附子汤在治疗Der p1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中的机制与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体液辅助性T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2)再次抗体(3)通过降低通透性,并提高闭合蛋白和密封蛋白的含量来治疗Der p1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且高剂量情况下作用效果明显【解析】(1)图1中过程有抗体产生,属于体液免疫。细胞①能接受抗原呈递细胞的呈递,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且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