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天津卷)(全解全析)_20250205_113504

2025-04-12 · 18页 · 1.4 M

2025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天津卷】生物(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SREBP前体由S蛋白协助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白桦醋醇能特异性结合S蛋白并抑制其活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不溶于水,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SREBP前体常以囊泡形式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加工C.S蛋白可以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D.白桦醋醇能抑制胆固醇合成【答案】C【分析】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详解】A、胆固醇属于脂质中的固醇,不溶于水,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并不直接相连,SREBP前体常以囊泡形式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加工,B正确;C、由题干“SREBP前体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SREBP前体经酶切后产生可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的结构域,而不是S蛋白,C错误;D、白桦醋醇通过抑制S蛋白活性,从而减少SREBP经酶切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结构域,使胆固醇合成相关的基因不能表达,即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D正确。故选C。2.相互对照也叫对比实验,即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而不另设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中O2中的氧是来自H2O还是CO2C.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对实验材料先后进行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处理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答案】C【分析】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呼吸方式的区别,这两组实验都作了一定的人为因素处理。【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即有氧呼吸组和无氧呼吸组,属于对比实验,A错误;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中O2中氧的来源时,设置了给小球藻分别供应H218O、CO2和H2O、C18O2两组,属于对比实验,B错误;C、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对实验材料先后进行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处理,构成了自身前后对照,不属于对比实验,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设置了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构成对比实验,D错误。故选C。3.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浓度是血浆中的30倍。血浆中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如图所示)。已知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硝酸根离子()可以与竞争NIS。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并分泌更多甲状腺激素B.能够同时影响和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C.NIS运输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D.哇巴因可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吸收碘,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答案】D【分析】根据题图分析: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钠离子通过钠钾泵运出细胞时需要ATP提供能量,故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然后由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A错误;B、硝酸根离子(NO3-)可以与I-竞争NIS,因此NO3-能够影响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但不影响Na+运输,B错误;C、NIS运输I−所消耗的能量直接由Na+浓度差提供,需要载体,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D、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会抑制Na+运出甲状腺滤泡细胞,导致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时需要借助Na+的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因此哇巴因可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吸收碘,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D正确。故选D。4.染色质由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等构成。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会影响染色质的结构而产生表观遗传,也会激活基因的转录过程。已发现多种癌细胞内的组蛋白乙酰化不足,但这些癌细胞内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表达水平过高,过量的HDAC阻止了控制细胞正常活性的基因的表达。已知调节HDAC的药物伏立诺他是一种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组蛋白乙酰化和DNA的甲基化都不会改变DNA的核苷酸序列B.和乙酰化一样,组蛋白所发生的各种化学修饰都会激活基因的转录过程C.癌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不足可能使抑癌基因的表达受阻,从而引起细胞异常增殖D.伏立诺他可能通过抑制HDAC的活性来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答案】B【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质包括:DNA的甲基化、基因印记、RNA干扰和组蛋白修饰。【详解】A、组蛋白乙酰化和DNA的甲基化都属于表观遗传,都不会改变DNA的核苷酸序列,A正确;B、组蛋白可发生包括乙酰化在内的多种化学修饰,仅根据乙酰化的特点无法推测各种化学修饰都会激活基因的表达,某些化学修饰可能阻遏基因的表达,B错误;C、细胞中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由此推测癌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不足将使抑癌基因不能正常激活而无法转录,从而无法阻止细胞异常增殖,C正确;D、癌细胞中过量的HDAC阻止了控制细胞正常活性的基因的表达,而伏立诺他可以调节HADC的活性,推测伏立诺他的作用机理是降低HDAC的活性,使细胞中有正常活性的基因能表达,从而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D正确。故选B。5.研究发现,讨厌香菜的人11号染色体上的OR6A2嗅觉受体基因中出现了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异,也就是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化,当这类人接近香菜时,香菜所散发出来的醛类物质会让他们感受到肥皂味。研究发现,喜爱吃香菜与A基因有关,讨厌吃香菜与a基因有关。据调查某地区人群中a基因频率为3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群中全部A和a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a基因频率较低是因为该人群中SNP发生得晚C.香菜散发出来的醛类物质会导致a基因频率逐渐上升D.人口流动可能导致该区域的a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答案】D【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A错误;B、SNP属于变异,其发生的早晚与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不呈正相关,B错误;C、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其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香菜所散发出来的醛类物质不会影响a基因频率,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人口流动可能导致该区域的a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D正确。故选D。6.某些人的某编号染色体全部来自父方或母方,而其他染色体均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单亲二体”。三体细胞(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1条)在有丝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丢失,可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体细胞,这种现象称为“三体自救”。发育成某女子的受精卵为三体细胞,该细胞发生“三体自救”后,该女子成为“单亲二体”,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B.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三体自救,来自父方的性染色体丢失C.此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高于母亲D.发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XY【答案】C【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详解】A、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说明不是相同的染色体,则来自母亲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A正确;B、该女子成为“单亲二体”,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则说明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三体自救,来自父方的性染色体丢失,B正确;C、此女子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与母亲的一样,则该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相同,C错误;D、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产生的卵细胞性染色体为XX,父亲产生的精子性染色体为X或Y,故发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XY,D正确。故选C。7.外源mRNA进入人体后大多在内环境快速降解,少数进入细胞后会被TLR受体识别从而被降解。流感mRNA疫苗研发的策略是:用脂质纳米颗粒(LNP)包裹mRNA疫苗,避免其在胞外过快降解并促进其进入细胞;用假尿嘧啶修饰mRNA避免其被TLR识别。mRNA疫苗进入细胞后发挥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图中A~I表示细胞,a表示物质,①~⑥表示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细胞属于APC细胞,可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B.与未修饰的mRNA疫苗相比,假尿嘧啶修饰的mRNA疫苗更难被降解C.接种疫苗后,当流感病毒入侵人体,细胞C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物质aD.与传统灭活疫苗不同的是,mRNA疫苗能激活过程④【答案】C【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是: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详解】A、由图可知,mRNA疫苗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内会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首先被A(APC细胞)识别处理后呈递给相应的细胞,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外源mRNA进入人体后大多在内环境快速降解,少数进入细胞后会被TLR受体识别从而被降解,用假尿嘧啶修饰mRNA避免其被TLR识别,所以与未修饰的mRNA疫苗相比,假尿嘧啶修饰的mRNA疫苗更难被降解,B正确;C、由图可知,细胞C能产生a抗体,该细胞是浆细胞,所以接种疫苗后,当流感病毒入侵人体,细胞G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物质a,C错误;D、与传统灭活疫苗不同的是,mRNA疫苗既可以产生体液免疫,也可以产生细胞免疫,免疫效果好,而④代表的是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进行细胞免疫,D正确。故选C。8.柑橘成熟时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