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上海卷】生物·全解全析考生注意:1.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2.“单选”指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指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为正确答案;“编号选填”指每空有一个或多个选项为正确答案。一、非选择题1.(20分)斑马鱼在面临“饥饿胁迫”时,仍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探究斑马鱼对“饥饿胁迫”做出响应的调节机制,研究员对斑马鱼的成纤维细胞(ZF4)开展研究,如图所示。其中,I~VI代表生理过程。(1)(2分)虽然斑马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相似。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原因最可能是相关调控基因中______相似。(单选)A.遗传信息B.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C.核苷酸种类D.磷酸与脱氧核糖组合方式(2)(2分)据图分析,ZF4的特点有______。(多选)A.能够增殖B.具有其他细胞分化潜能C.具有全能性D.核质比大(3)(2分)由受精卵最终发育成斑马鱼的过程中,I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实质是。(4)(2分)饥饿处理0~48h,测得ZF4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总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如表所示,据此推测,所处时期处理时间G1期(%)S期(%)G2+M期(%)0h71181112h80101024h838948h9154“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主要的影响是______。(单选)A.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B.促进纺锤体的形成C.抑制DNA复制酶的合成D.使染色体数目加倍(5)(2分)“饥饿胁迫”会激活斑马鱼ZF4的相关基因表达,据图及已学知识分析,在IV和VI中可进行的生理活动是(编号选填)(6)(2分)图中III是斑马鱼的细胞自噬过程,在atg/2基因的调控下,能促进细胞自噬的活动,从而分解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结构,图中与“细胞自噬”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单选)A.核糖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7)(2分)细胞自噬过程体现生物膜的功能是______。(单选)A.流动性 B.信息交流 C.选择透过性 D.物质交换(8)(2分)据图推测,V所需的酶最可能是______。(单选)A.DNA甲基转移酶 B.RNA聚合酶C.切割RNA的核酸酶 D.组蛋白修饰酶(9)(2分)图中经过VI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生理现象可能是______。(多选)A.细胞坏死 B.细胞凋亡 C.细胞衰老 D.程序性死亡(10)(2分)据图及所学知识推测,斑马鱼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可能是______。(多选)A.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为机体提供新的细胞B.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I帮助机体“及时止损”C.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II生命活动提供所需原料D.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来降低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答案】(1)A(2)ABD(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C(5)①②(6)D(7)B(8)A(9)BD(10)BCD【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详解】(1)A、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决定性状,斑马鱼虽然斑马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相似,原因最可能是相关调控基因中遗传信息相似,A正确;BCD、斑马鱼不同个体之间的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组合方式、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都是相同的,核苷酸种类都是有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并无差异,BCD错误。故选A。(2)据图可知,ZF4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能进行增殖产生多个子细胞,故其可能属于体细胞、胚胎干细胞,因此能够增殖,具有其他细胞分化潜能,核质比大的特点等特点,ABD正确,C错误。故选ABD。(3)I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分析表格可知,随处理时间延长,G1期细胞比例增多,而S期和G2+M期所占比例降低,其中S期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饥饿处理后,细胞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降低,说明“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主要的影响是抑制DNA复制酶的合成,导致S期DNA分子复制受阻。故选C。(5)据图可知,图中的IV是atgl2基因表达,发生细胞自噬,VI主要是casp9基因表达,导致细胞最终死亡,结合图示可知,两个过程中都有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发生了转录和翻译过程,对应图中的①②。(6)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细胞自噬过程分解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结构,故与该现象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故选D。(7)细胞自噬要接受了信号之后才会启动,因此细胞自噬过程体现生物膜的功能是信息交流。故选B。(8)据图可知,V过程发生了DNA分子的甲基化(添加了-CH3),故V所需的酶最可能是DNA甲基转移酶。故选A。(9)VI细胞最终死亡是casp9基因控制的结果,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与图中的VI过程相符,即图中经过VI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生理现象可能是细胞凋亡、程序性死亡。故选BD。(10)A、长时间饥饿条件下,DNA复制酶等合成受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影响,I过程不会增强,A错误;B、据图可知,长时间处理下(48h)casp9基因表达相对值增加,可通过增强VI帮助机体“及时止损”,B正确;C、据图可知,短时间处理下(12h)atgl2基因表达明显增加,此时主要是增强III细胞自噬,重新利用分解后的有用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原料,C正确;D、据图b可知,短时间饥饿(12h、24h)处理下,V的反应水平有所升高,推测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来降低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D正确。故选BCD。2.(26分)某脆性X综合征(一种智力低下综合征)家系,如图1所示。X染色体上F基因的某区域存在(CGG)n三核苷酸片段重复,正常基因(F)、前突变基因(F+)和全突变基因(f)的相关差异。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卵细胞形成过程中,F基因的(CGG)n重复次数会显著增加,而精子形成过程中则不会增加。(1)(1分)据图判断,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显性/隐性)遗传病。(2)(1分)下列关于该病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A.只要表达F蛋白的个体,表现即为正常B.含f基因的男性一定患病C.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含一个f基因的女性可能患病(3)(2分)图中I-1的基因型可能是。(4)(2分)下列图示中表示I-1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图(图中所示为性染色体)是____A.B.C.D.(5)(4分)已知I-2的基因型是XFXF+,II-2为男孩,则II-2是否患病?。请判断并写出分析过程。脆性X综合征(FXS)患者在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细丝部位),是由于X染色体上编码F蛋白的基因中序列CGG重复过度扩增导致。(6)(2分)正常编码F蛋白基因中序列CGG有6~54次重复,而患者中有230~2300次甚至更多次的重复。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A.基因重组 B.碱基插入 C.碱基替换 D.染色体片段重复CGG的重复次数有随代际增加的倾向。科研人员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如图所示。(7)(4分)据图所示,在过程中,以含有CGG重复序列的DNA单链为模板,按方向合成子链时,子链会发生局部滑落并折叠,子链继续延伸,导致子链中CGG重复序列增加。cDNA是在体外由RNA经过逆转录获得。通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可将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离开来。下图为某FXS患者家族中不同个体编码F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凝胶电泳的检测结果。(8)(2分)在cDNA获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__。A.DNA→RNA B.RNA→蛋白质 C.RNA→DNA D.RNA→RNA(9)(2分)据图所示,推测男性和女性患FXS的可能原因分别是和。(编号选填)①编码F蛋白基因过多 ②编码F蛋白基因不表达 ③异常编码F蛋白基因表达(10)(2分)下列有关FXS的遗传图谱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A.B. C. D.(11)(4分)研究发现,CG二核苷酸处容易发生胞嘧啶甲基化,这种现象属于表观遗传中的。据此推测,男性患FXS的分子机制可能是。【答案】(1)隐性(2)BCD(3)XFY或XF+Y(4)C(5)不一定患病Ⅰ-2的基因型是XFXF+,Ⅱ-2为男孩,该男孩从Ⅰ-1处获得Y染色体,从Ⅰ-2处获得X染色体,可能获得XF、XF+其中一个基因,卵细胞形成过程中,F基因的(CGG)n重复次数会显著增加,该男孩可能患病(6)B(7)DNA复制5'→3'(8)C(9)②③(10)ABC(11)DNA甲基化患病男性编码F蛋白基因中CGG重复序列多,导致CG的比例大,而CG二核苷酸处易发生胞嘧啶甲基化,因此编码F蛋白基因中甲基化修饰增多,抑制了编码F蛋白基因的转录,从而使编码F蛋白基因不能表达。【分析】分析图1:“无中生有为隐性”,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分析图2:F基因(CGG)n重复序列<55次,F基因(CGG)n重复序列在55到200次之间,f基因(CGG)n重复序列大于200次;F基因和F'基因都能编码F蛋白,但f基因不能编码F蛋白。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主要有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详解】(1)结合图可知,基因f不能表达出F蛋白,从而患病,基因F对f为显性,基因F+能表达少量F蛋白,有可能患病;结合图1,图中Ⅱ-1患病,但其父母表现正常,说明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隐性遗传病。(2)A、能表达F蛋白的个体,不一定表现即为正常,例如基因型为XF+Y的个体可能患病,A错误;B、含f基因的男性基因型为XfY一定患病,B正确;C、含一个f基因的女性可能患病,例如基因型为XF+Xf的女性可能患病,C正确;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D正确。综上所述,BCD正确,A错误。故选BCD。(3)Ⅰ-1为男性,表现患病,结合图可知,含F+的男性也可能患病,故I-1的基因型可能是XFY或XF+Y。(4)ABC、图中染色体表示性染色,男性性染色体为X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故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会同时出现X和Y染色体,AB错误;C,图C中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因而这里表现出I-1减数分裂X和Y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C正确;D、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D错误。故选C。不一定患病。I-2的基因型是XFXF+,Ⅱ-2为男孩,该男孩从Ⅰ-1处获得Y染色体,从Ⅰ-2处获得X染色体,可能获得XF、XF+其中一个基因,卵细胞形成过程中,F基因的(CGG)n重复次数会显著增加,该男孩可能患病。(6)题干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插入,出现新基因(等位基因),不改变基因的数量。(7)由图可知,此过程以DNA为模板合成新的DNA,故为DNA复制;结合题图可知DNA复制的子链合成方向为5'端→3'端。(8)cDNA是在体外由RNA经过逆转录获得,逆转录的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RNA→DNA,C正确,ABD错误。故选C。(9)根据图中信息分析,308bp为编码正常F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550bp为编码异常F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CGG重复序列增加);可知患病男性无编码正常F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患病原因应该是②编码F蛋白基因不表达;患病女性多了编码异常F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患病原因应该是③异常编码F蛋白基因表达。(10)AB、该病是由于DNA复制时CGG重复序列增加产生的,所以正常人后代可能会由于基因突变患病,AB正确;C、该病为伴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上海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18页
·
2.5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