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江西卷)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1.肥胖问题是全球热议的话题,有研究预测超重、肥胖率将从2020年的38%迅速增加到2035年的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和脂质组成元素相同,但淀粉比脂质氧的含量高B.摄食过量的糖类后,多余的糖类在体内只能转化为脂肪C.肥胖患者通过控制饮食保持能量平衡,可有效减轻体重D.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答案]D.[解析]A、淀粉和脂肪组成元素相同,均为C、H、O,但不一定和脂质相同,如磷脂含有C、H、O、N、P,A错误;B、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过多摄入糖类,糖类会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B错误;C、控制饮食保持能量平衡可以有效控制体重,但不一定能减轻体重,C错误;D、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D正确。故选D。2.信号分子在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肝细胞和肌细胞膜上存在胰岛素的受体,胰岛素可使两种细胞加速利用葡萄糖B.适宜刺激下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发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C.植物幼嫩细胞所含的生长素受体可能多于衰老细胞D.与FeCl3相比,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答案]A.[解析]A、血糖升高使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在肝细胞和肌细胞表面存在与胰岛素特异性识别的受体,与胰岛素结合后,促进肝细胞和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并将其合成为肝糖原和肌糖原,A错误;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B正确;C、植物幼嫩部位生长旺盛,生长素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所以植物幼嫩细胞所含的生长素受体可能多于衰老细胞,C正确;D、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效率高,所以与FeCl3相比,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催化H2O2分解的效率更高,D正确。故选A。3.生物是一门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科学实验。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科学探究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克里克之后,尽管相继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但并未推翻传统的中心法则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需在酵母菌培养液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用于检测是否产生酒精C.科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维持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林德曼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答案]B.[解析]A、在克里克之后,尽管相继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但并未推翻传统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A正确;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需取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酸性重铬酸钾用于检测是否产生酒精,B错误;C、科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维持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正确;D、林德曼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D正确。故选B。4.科学家利用“水凝胶”将小鼠自体干细胞安全送进小鼠脑损伤部位,使其在该部位进行增殖、分化,以修复损伤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体干细胞与损伤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B.自体干细胞能修复损伤细胞,说明自体干细胞具有全能性C.小鼠自体干细胞表面不含抗原物质,进入小鼠体内后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干细胞的分裂能力高于体细胞,分化能力低于体细胞[答案]A.[解析]A、自体干细胞与损伤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因为它们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其基因组成相同,但是它们的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化程度不同,A正确;B、自体干细胞能修复损伤细胞,并不能说明自体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因为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为其他细胞的能力,B错误;C、小鼠自体干细胞表面含有抗原物质,进入小鼠体内后会发生免疫反应,C错误;D、干细胞的分裂能力和分化能力都不一定高于体细胞,这取决于干细胞的类型和分化程度,D错误。故选A。5.端粒酶是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所特有的,也是必需的,是一种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它所起的作用是维持染色体两端端粒结构的完整。端粒酶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可被重新激活。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两种成分组成,其中蛋白质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而RNA则含有1.5拷贝的与端粒DNA互补的重复序列,这一部分作为逆转录酶的模板存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抑制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癌症的发生B.若分裂中期的肿瘤细胞含有的DNA数为92个,含有的端粒个数是184个C.端粒酶可催化DNA子链沿3'→5'方向合成,从而延长端粒D.染色体DNA末端修复过程中有A-T、T-A、U-A碱基配对[答案]C.[解析]A、端粒酶能延伸端粒DNA,而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故抑制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癌症的发生,A正确;B、端粒酶是一种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酶,可合成染色体末端的DNA,该肿瘤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含有的端粒个数是92×2=184个,B正确;C、由于端粒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而不是催化DNA子链沿3'→5'方向合成,C错误;D、染色体DNA末端修复过程中,端粒酶先以自身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再通过DNA复制合成另一条链,故会出现A-T、T-A、U-A碱基配对,D正确。故选C。6.细菌细胞膜内褶而成的囊状结构称为中体,如图所示。与细胞膜相比,中体膜上蛋白质含量较少,而脂质含量相当。中体膜上附着细菌的呼吸酶系,中体分布有质粒和核糖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中体膜的功能比细胞膜的功能更复杂B.中体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C.中体是细菌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D.推测中体可能与线粒体的起源有关[答案]A.[解析]A、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根据题干信息,中体膜上蛋白质含量较少,A错误;B、任何生物膜都是以磷脂分子为基本骨架,B正确;C、依据信息“中体膜上附着着细菌的呼吸酶系”,可推知,中体是细菌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C正确;D、中体膜上不仅附着有细菌的呼吸酶系,还分布着质粒和核糖体,说明其具有自主合成蛋白质等功能的能力,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核糖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由此可推测,中体可能与线粒体的起源有关,D正确。故选A。7.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现有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类型,研究小组使用0.3g/ml的KNO₃溶液分别处理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细胞,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I组水稻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因此发生质壁分离B.Ⅱ组水稻细胞没有吸收K+和QUOTENO3-NO3-,因此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Ⅱ组水稻细胞原生质体体积没有变小,因此可判断其为耐盐碱水稻D.可用浓度大于0.3g/ml的KNO3溶液进一步探究水稻的耐盐碱能力[答案]B.[解析]A、0→1小时,I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B、Ⅱ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因此不发生质壁分离,但会吸收主动吸收K+和NO3-,B错误;C、在0.3g/mL的KNO3溶液中,Ⅱ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增加,说明Ⅱ组水稻可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属于耐盐碱水稻,C正确;D、若需进一步探究水稻的耐盐碱能力,可用浓度大于0.3g/ml的KNO3溶液进行实验,D正确。故选B。8.猪圆环病毒病(PCVD)由PCV2病毒引起,接种疫苗是预防PCVD最有效的手段。由于PCV2仅在PK—15细胞上增殖,获得高浓度病毒难度较大,严重影响疫苗质量。科学家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微载体(用于细胞贴壁生长的微珠)、不同的搅拌转速对PK—15细胞培养的影响,以及在细胞培养时不同接毒时间对病毒浓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微载体浓度越高,细胞可贴附的表面积越大,细胞密度越大B.适宜的搅拌转速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加快呼吸作用从而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C.越早接种病毒,病毒的繁殖时间越长,病毒浓度越高D.接毒后,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病毒浓度逐渐提高[答案]B.[解析]A、据图分析可知,微载体浓度越高,确实可以提供更大的细胞贴附表面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细胞密度,但过高的浓度PK—15细胞百分比并没有增加,A错误;B、适宜的搅拌转速确实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这有利于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ATP的合成,而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分子,它提供能量用于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和生长过程,B正确;C、虽然接种病毒的时间早意味着病毒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繁殖,但病毒的繁殖也受到细胞状态、密度和营养条件的限制。如果细胞状态不佳或密度过低,即使早接种病毒,病毒浓度也可能不会显著提高。此外,过早接种可能导致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不佳,从而影响病毒的繁殖,C错误;D、病毒浓度在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增加,因为病毒在细胞内繁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可能因为病毒感染而死亡,或者病毒颗粒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如细胞裂解、免疫响应等)而被清除,导致病毒浓度下降。此外,培养条件的改变(如营养耗尽、pH变化等)也可能影响病毒的繁殖,D错误。故选B。9.HA蛋白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抗原。鸡卵清蛋白是由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卵清蛋白基因特异性表达后分泌至输卵管内,参与构成鸡蛋清的蛋白质。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HA蛋白鸡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的过程。几种可供选择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等组分B.目的基因与鸡卵清蛋白基因启动子拼接前应先在目的基因两端分别引入EcoRI和HindⅢ的识别序列,拼接前载体用MfeI和HindⅢ切割C.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加入Mg2+的目的是维持渗透压稳定D.利用鸡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生产HA蛋白可以大规模用于禽流感疫苗制备[答案]D.[解析]A、图中①以禽流感病毒RNA形成目的基因DNA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的是DNA,需要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A错误;B、要使目的基因能够与启动子结合,目的基因应连接在启动子下游,并借助启动子启动转录过程,按照图中启动子上的箭头方向推测,目的基因与鸡卵清蛋白基因启动子右侧拼接,拼接前应先在目的基因两端分别引入BamHI和HindⅢ的识别序列,拼接前载体用MfeI和HindⅢ切割,B错误;C、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加入Mg2+的目的是激活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错误;D、HA蛋白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抗原,利用鸡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生产HA蛋白可以大规模用于禽流感疫苗制备,D正确。故选D。10.科研人员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封闭状态下的某哺乳动物种群进行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所对应的数据为实际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个体的迁入或迁出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B.调查要求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被捕捉的概率相同C.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动物种群的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江西卷)(全题解析)
2025-04-12
·
17页
·
1.9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