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5BDACD6~10BACAC11~15ACCDB1.B。六国多用宗法贵族,秦国大量任用外来的“客卿”,这在本质上体现的是秦国逐步确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六国沿用贵族血缘政治。C项非本质,A、D项不能据材料得出。2.D。对于陈寿、习凿齿关于三国孰是正统的不同认识,后世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各为其所在王朝“争正统”。A项不符合史实,B、C项理解错误。3.A。早期的义仓主要是由民间捐建,在基层社会中起到民间救济的作用;唐朝中后期,义仓逐渐官方化,其民间救助功能削弱。B、C项的解读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4.C。宋代家训重视“治生”“制用”,并提出“奢俭适度”“士当治生”“择业以养生为重”等认识。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能据材料得出。5.D。吕坤肯定万物之欲,认为欲与理并不相悖,更进一步提出天子不能“以势夺理”,帝王甚而要“屈权而从圣人之理”。A、B项理解错误,C项不能据材料得出。6.B。材料表明武陵山地区在雍正、乾隆年间在不长的时间内客民剧增。客民,土著的对称,指外来人户。这应是改土归流打破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封闭的结果。废除人头税不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客民激增,A项史实理解错误;C、D项不是主要原因。7.A。知识界对“劳动”“劳动者”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受到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和国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体现了民国初年知识界对社会改造、救亡图强道路新的探索。B、C、D项解读错误。8.C。华北地区的青纱帐有利于抗日武装隐蔽作战,故边区政府要求收获果实后保留秸秆和枝叶,后来出于生产(轮作)的考虑,允许只保留田地周围的秸秆。A、D项理解错误,B项对游击战争的表述错误。9.A。在保障石油自给的前提下,扩大石油出口有利于赚取外汇,这对经济发展(如购买机器设备)具有重要意义。B、C项理解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10.C。汉使的报告正是记下了安息银币的特例,这可以佐证汉使到达安息很可能就是在弗拉特斯五世统治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B、D项分析错误。11.A。到15世纪末,大学的独立自治性削弱,“服务于国家”,这与同一时代欧洲专制王权加强相适应。城市自治运动兴起于11世纪;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到18、19世纪;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是在16世纪。B项与史实不符,C、D项不能据材料得出。12.C。英国工人人均管理的纱锭数量最多,英格兰银行的假日大幅度减少,这意味着生产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增加。A项只是部分信息解读,B、D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13.C。法国从拒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坚持使用巴黎时间到最终采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但依然以巴黎标准时间为名。A项理解错误,B、D项不能据材料得出。14.D。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法西斯的反和平罪,即策划侵略的“共同谋议”之罪,依据明确的国际法之规定,1928年被确定为其罪行的起始点。A、B项不符合史实,C项理解错误。15.B。美国在苏联、东欧国家举办消费品展览会,宣扬其生产优势和生活便利,也是向社会主义国家展示西方所谓的“制度优势”。这实际上是“和平演变”战略的具体形式。A、C、D项理解错误。16.(21分)(1)特点:创办主体多样,以宗族和官僚、富户为主;管理比较完善,有完整制度;主要承担启蒙教育,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1点2分,共6分)(2)原因:内忧外患背景下,清末新政推行改革教育;西方义务教育理念的传入;地方官员和有识之士的推动。(1点2分,共6分)(3)举措:通过立法对义务教育发展予以法律保障;增加国家财政开支保证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国家通过考核培训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水平。(1点2分,共6分)(4)认识: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发展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一点2分,两点3分)17.(22分)(1)变化:鸦片战争前,移民主要流向东南亚地区,以经商谋生为主;鸦片战争后移民的范围更广,包括美洲、澳洲等地区,移民以契约劳工为主。(1点2分,共4分)(2)原因: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工人失业,农户破产;华工的种族和文化差异被放大,遭到种族歧视;政客煽动排华情绪,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华工入境;清政府软弱无力,无力维护在美华人的合法权益。(1点2分,共8分)(3)特点:由新兴商人群体(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采取和平、合法的斗争手段;新式通讯和新式媒体发挥重要作用。(1点2分,共6分)影响: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1点2分,共4分)18.(12分)看法举例:“全球南方”概念是二战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全球南方”概念具有鲜明的“非西方”色彩;“全球南方”的崛起是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因素。示例“全球南方”概念具有鲜明的“非西方”色彩“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等概念,是典型的西方价值立场和认知视角。这些概念将“西方国家”视为“先进国家”,将“其余国家”视为“落后国家”,在独特的语言逻辑上,将西方文明或西方发展模式定义为唯一的真理。然而纵观20世纪的历史,模仿和借鉴西方发展模式的国家更多地受到西方国家的操纵与掣肘,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二战后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实现独立后,大胆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并在对抗西方控制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团结。从1955年万隆会议到1961年不结盟运动,再到七十七国集团,“南南合作”,全球南方在探索团结中奋起,逐步影响着世界的格局,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全球南方”概念的兴起有利于凝聚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力量,构建和平、安全与稳定的世界格局。“全球南方”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国家群体,正在通过自身的经济崛起、文化互鉴和政治自主,逐步打破传统的“西方中心”话语体系,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力量。
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康德二诊)历史答案
2025-04-16
·
3页
·
1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