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答案

2025-04-16 · 13页 · 513 K

雅安市高2022级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距今八九千年前彭头山文化遗址(今洞庭湖一带)中,当时人们常把水稻皮糠当做羼合料,拌在黏土中制作陶器或涂抹房屋墙壁。这一现象反映了()A.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发达 B.中华文明产生 C.人在自然中的角色变化 D.社会生产过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彭头山文化遗址位于今洞庭湖一带,属于长江流域,当时人们把水稻稻糠当作羼合料,说明当时长江流域已经有水稻种植,反映了长江流域稻作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仅从把水稻稻糠用于制作陶器或涂抹房屋墙壁这一现象,不能直接得出中华文明产生这一结论。中华文明产生是一个更为复杂、涉及多方面要素(如城市、文字、礼仪制度等)的过程,排除B项;题干中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是水稻在当时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没有体现人在自然中角色变化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任何信息表明当时社会生产过剩,把稻糠用于制作陶器等用途不能等同于生产过剩,排除D项。故选A项。2.西周时期,周天子召集诸侯会盟,在盟礼之前诸侯集体朝见天子。春秋时期,霸主召集诸侯会盟,在盟礼之前诸侯集体朝见盟主,必要时王室还会派员参与以壮声威。由此可知()A.礼乐制度得以传承 B.社会秩序需要重建 C.周王权力得到强化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从西周诸侯朝见周天子,到春秋霸主召集诸侯会盟且诸侯朝见盟主,说明原有的以周天子为核心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形成,反映出社会秩序需要重建,B项正确;西周时期诸侯朝见周天子,到春秋时期诸侯朝见盟主,礼乐制度的核心——以周天子为尊的秩序被破坏,并非得到传承,排除A项;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权力弱化,霸主崛起,排除C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政治秩序中诸侯与周天子、盟主关系的变化,未涉及宗法制度(强调血缘关系的继承等内容)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是成都出土的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该图体现了()A.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 B.社会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结合C.个体农耕与畜牧养殖的联动 D.政治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可知​​该画像砖通过艺术手法记录社会生产活动,反映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的关联​​,B项正确;“弋射收获”以写实手法刻画射猎与收割场景,​​未体现神话、想象等浪漫主义元素​​,排除A项;画像砖分上下两部分分别表现弋射与收获,​​二者是并列的生产活动,未强调农耕与畜牧的相互联系​​,排除C项;画像内容聚焦民间劳作,​​未涉及国家政治或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4.唐代,地方官员交接换届时必须写出“交割状”,内容包括所在仓库、钱物斛斗、户口、文案、器械等项目,并且“交割状”要在新使上任一月内奏上,作为对前任官员政绩的主要考核依据。这一举措旨在()A.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B.构建严密考核体系 C.抑制割据力量发展 D.完善官吏选拔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交割状可以通过明确交接内容,地方官员得上报地方的主要资源,使新官可迅速掌握实情,避免前任隐瞒或虚报。这减少了交接混乱,保障了治理的连续性,同时,前任官员需对任内事务负责,促使他们尽职管理,进而提高社会治理效能,A项正确;交割状是官员考核体系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唐代的地方割据主要是指藩镇割据问题,而其主要原因是节度使权力膨胀导致军事割据,而交割状是普遍行政程序,并非针对军事割据,排除C项;交割状属于官员离任考核,与选拔程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至雍正时起,土司领导层为继续保持曾经的特权,不得不通过学习儒学和参加科举考试来转变自己的身份,以“绅士权威”替代“土司权威”。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边疆经济文化的发展 C.改土归流的彻底完成 D.国家主流意识的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土司领导层通过学习儒学和参加科举考试,以“绅士权威”替代“土司权威”,说明他们认同并向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靠拢,反映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D项正确;题干主要说的是土司领导层为保持特权在文化方面的转变,未涉及君主专制强化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重点不是边疆经济文化发展,而是土司领导层对儒家文化的学习,排除B项;“彻底完成”说法过于绝对,且题干未体现改土归流完成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6.1875年,晚清海关通令规定:收发公文、信函、便条、备忘录、登记簿等需作为海关税务司署档案妥善保存;其后又要求帮办的往来文件,发文应当誊录底稿存档,收文则按次罗列以便随时调取查核。这说明晚清海关()A.保证了文书的完整性 B.提高了办事效率 C.摆脱了僵化的旧体制 D.规范了运营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海关通令规定海关税务司署经办的各类文件要妥善保存,以便随时调取查核,这些规定规范了运营管理,推动了晚清海关的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规定有利于文书的完整保存,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海关的规范运营管理,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各类海关文件的保存和查核,未涉及对行政效率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晚清海关运营管理的一部分内容,未涉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无法得出“摆脱了僵化的旧体制”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7.清末,立宪派提出“革命瓜分论”,认为革命会导致内乱、损害列强商务、打破列强均势,从而引起中国被瓜分。革命派则认为,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才是中国遭受瓜分的根源,革命不是“召瓜分”的原因,而是“杜绝瓜分”的手段。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对列强瓜分中国原因的认识 B.是否进行政治变革C.对挽救民族危机的方式选择 D.是否赞同学习西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立宪派认为革命会引发瓜分,不主张革命;革命派认为革命能杜绝瓜分,主张通过革命挽救民族危机,二者分歧实质是对挽救民族危机方式的选择不同,C项正确;立宪派和革命派都认识到列强有瓜分中国的企图,只是对于革命是否会引发瓜分有不同看法,并非对列强瓜分中国原因的认识分歧,排除A项;立宪派和革命派都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只是变革的方式不同,立宪派主张改良,革命派主张革命,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二者在是否赞同学习西方方面的分歧,排除D项。故选C项。8.如图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一幅宣传漫画。画中两个军阀并排而坐,握手言和,背地里却都用手枪对准对方,时刻准备交战。该漫画意在()A.批判国民党的反革命分裂行径 B.揭露北洋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C.动员群众参加土地革命 D.唤起民众对革命的理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漫画通过展现军阀虚伪的“言和”,揭示了军阀的反动本质,意在唤起民众认清军阀面目,理解国民革命推翻军阀统治的必要性,D项正确;漫画描绘的是两个军阀的虚伪行径,并非针对国民党的反革命分裂行径,国民革命主要是针对北洋军阀,排除A项;漫画重点强调的是军阀之间表面言和实则暗藏争斗,未突出北洋政府专制独裁统治的特征,排除B项;土地革命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的,与国民革命时期的漫画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20世纪30年代初,国内开始研究木炭代油汽车。1936年,四川公路局推行木炭汽车,将50辆木炭汽车的机务事项承包给中国煤气机服务公司,并签订了《包办木炭汽车机务合约》。这反映出当时四川()A.应对能源短缺创新尝试 B.冲破工业转型的技术瓶颈C.引领新型汽车技术的潮流 D.推广公私合营的发展模式【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四川公路局推行木炭汽车,将机务事项承包给中国煤气机服务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石油短缺、工业基础薄弱等困境,可知​​木炭代油汽车是四川为解决燃油匮乏问题而采取的替代能源方案​​,A项正确;木炭汽车仅是对现有燃料的应急替代,​​并未涉及工业技术升级或突破​​,排除B项;木炭汽车技术源于西方国家早期探索,​​中国此举属于被动适应资源短缺,而非技术引领​​,排除C项;材料中承包行为属于政府与企业的业务合作,​​“公私合营”特指19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所有制变革​​,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据统计,1978年上海郊区每劳力耕种菜田亩数为1.14亩,1984年提高到2.1亩,1988年达到了4.6亩。这反映了()A.农村产业结构的日益完善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C.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1988年中国。根据题干可知,每劳力耕种菜田亩数在不断提高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承包经营权,积极性提高,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流向上海市里,使得每劳力耕种的亩数不断提高,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项正确;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材料没有给出明确数据,不能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每劳力耕种菜田亩数在不断提高,排除C项;材料没提到居民收入,排除D项。故选B项。11.古希腊神话、宗教信仰、建筑风格、字母及数学等都可以在东方文明中找到其更早的形态。在哲学上,同样可以发现占希腊哲学中的西亚北非精神资源。这表明希腊文明具有()A.包容性 B.多样性 C.侵略性 D.独特性【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题干“古希腊神话、宗教信仰、建筑风格、字母及数学等都可以在东方文明中找到其更早的形态。在哲学上,同样可以发现占希腊哲学中的西亚北非精神资源”可知,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文化吸收了东方文明和西亚、北非的精神资源,说明其具有包容性,A项正确;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材料只涉及古希腊文化,不能看出文化的多样性,排除B项;‌文化侵略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来达到征服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行为,排除C项;文化独特性‌是指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这些特征是由地理、历史、宗教、语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12.在西欧庄园内,为领主提供劳役是农民基本义务。劳役量的多少主要依据农民份地的大小来确定,而且是按照惯例相对固定的,领主不能随意增加。这说明()A.农民忍受领主的沉重剥削 B.领主与农民存在契约关系C.领主的土地经营方式多样 D.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较小【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据题干“劳役量的多少主要依据农民份地的大小来确定,而且是按照惯例相对固定的,领主不能随意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