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2025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化 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Ti-48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宣城与黄山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物质和文化遗产中蕴含丰富的化学原理和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徽州古建筑彩绘颜料中的红色成分之一是Fe2O3B宣纸“纸寿千年”因其成分纤维素不能水解C徽墨中松烟(炭黑)的制备过程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传统徽菜“臭鳜鱼”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皂化反应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BCl3的电子式为:B乙醇中C-O键的类型:sp3-sp3σ键CHF分子间的氢键结构:Dp-pπ键形成的轨道重叠示意图:高三年级化学试题第1页(共10页){#{QQABLYcg5wCQkJRACQZaQUECCUmQsJOSLUoOgQCGOExKgINABKA=}书3下列实验仪器的选择或操作均正确的是ABCD制备晶体配制检验醛基的分离乙醇和乙酸制备Cl2[Cu(NH3)4]SO4·H2OCu(OH)2悬浊液 4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molXeF2中氙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5NAB标准状况下,112LSO3中原子总数为2NA-1C02L1mol·LNaF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2NA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重64g时,外电路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5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受热易分解B线型聚乙烯塑料为长链高分子,受热不易软化C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由苯酚和甲醛缩聚生成,绝缘、阻燃性好D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加聚合成,透明度高6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NaH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HCO3=Cl+HClO+CO2+3+B某些麦片中加微量的还原铁粉,在人体消化时:2Fe+6H=2Fe+3H2↑--C氟化物预防龋齿原理:Ca5(PO4)3OH(s)+F(aq)幑幐Ca5(PO4)3F(s)+OH(aq)+2+3-D向K3[Fe(CN)6]溶液滴入FeCl2溶液:K+Fe+[Fe(CN)6]=KFe[Fe(CN)6]↓7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可行的是獉獉獉A乙醇和甲醚:红外光谱B过氧化钠和硫黄:加水,振荡C氯化镁和氯化铝:滴加稀氨水,振荡D苯酚和苯甲酸: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8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与Z位于同一周期,且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1∶3∶1,Z、W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X<Y<Z<WB键角:XZ3<YZ3C氢化物沸点:HZ<HWD极性:X—W键<X—Z键高三年级化学试题第2页(共10页){#{QQABLYcg5wCQkJRACQZaQUECCUmQsJOSLUoOgQCGOExKgINABKA=}#}9麻黄碱是麻黄中的主要生物碱之一,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该分子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是C10H15NOB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氨基C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D能发生水解反应10我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设计出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将其注入废旧电池,其通过不可逆氧化释放锂离子,分解产物(如SO2等)可通过电池排气系统排出,实现零残留。某种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在补充CF3SO2Li(打针)前后晶胞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注入CF3SO2Li,延长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BCF3SO2Li中S为+4价C打针过程中,过渡金属化合价降低D打针后,晶胞的化学式为LiMO2(M代表Co、Ni和Mn)11二氧化碳电化学甲烷化技术在能源储存、温室气体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图装置中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高三年级化学试题第3页(共10页){#{QQABLYcg5wCQkJRACQZaQUECCUmQsJOSLUoOgQCGOExKgINABKA=}A电极a连接直流电源正极+-B电极b的反应式为CO2+8H+8e=CH4+2H2OC电池工作时,Cl-不能透过双极膜向电极a迁移D每生成1mol甲烷,双极膜处有4mol的H2O解离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方案设计现象结论向3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A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取少量菠菜叶研磨后加水搅拌,静置,取上层菠菜叶中不含铁B溶液未变红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元素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和KSCN混合溶液溶液颜色无明结合Fe3+的能力:C--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显变化F>SCN-1分别向盛有2mL01mol·L酸性KMnO4和-1乙试管中溶液反应物浓度越大,D2mL02mol·L酸性KMnO4的甲、乙两支试紫色消失快反应速率越快-1管中,加入2mL01mol·LH2C2O4溶液 13已知C2H5Br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互为竞争,二者反应历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OH醇溶液中OH-与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BC2H5Br发生取代反应或消去反应时,OH进攻的原子不同-C溶剂不同时,C2H5Br与OH反应的选择性可能不同DNaOH醇溶液中C2H5Br发生消去反应在热力学上更有利高三年级化学试题第4页(共10页){#{QQABLYcg5wCQkJRACQZaQUECCUmQsJOSLUoOgQCGOExKgINABKA=}#}2+2+14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NH3,存在化学平衡Cu+NH3幑幐[Cu(NH3)]、2+2+2+2+[Cu(NH3)]+NH3幑幐[Cu(NH3)2]、[Cu(NH3)2]+NH3幑幐[Cu(NH3)3]和2+2+[Cu(NH3)3]+NH3幑幐[Cu(NH3)4]。平衡时分布系数δ(M)与lg[c(NH3)]的关系-12+2+(c(NH3)以mol·L做单位)如下图所示,其中M代表Cu、[Cu(NH3)]、2+2+2+2+2+[Cu(NH3)2]、[Cu(NH3)3]或[Cu(NH3)4],比如Cu的分布系数δ(Cu)=c(Cu2+),c(总)=c(Cu2+)+c([Cu(NH)]2+)+c([Cu(NH)]2+)+c([Cu(NH)]2+)+c(总)332332+c([Cu(NH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2+A曲线I代表δ(Cu),曲线III代表δ([Cu(NH3)2])2+2+2+-2.7B反应Cu+[Cu(NH3)4]幑幐2[Cu(NH3)2]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10CX点横坐标-39,N点横坐标-29++2+2+2+DY点满足关系式:c(H)+c(NH4)+2c(Cu)+4c([Cu(NH3)])+2c([Cu(NH3)2])2+-2-+2c([Cu(NH3)4])-c(OH)=2c(SO4)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15分)钛白粉(TiO2)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白色颜料,工业上以钛铁矿精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含少量Al2O3、Fe2O3和SiO2)为原料冶炼钛白粉的流程如图所示。高三年级化学试题第5页(共10页){#{QQABLYcg5wCQkJRACQZaQUECCUmQsJOSLUoOgQCGOExKgINABKA=}#}已知:酸解后,钛主要以TiO2+形式存在。室温条件下,在pH>3的溶液中TiO2+会完全水解生成H2TiO3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Ti原子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试剂X应为(填化学式)。(3)酸解过程中,FeTiO3发生的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酸解后需要加入铁粉还原的原因是。2+(5)测定样品中TiO2纯度:取22g样品,在酸性条件下充分溶解,加入适量铝粉将TiO还原为Ti3+。过滤并洗涤,将所得滤液和洗涤液合并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所配溶-1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用010mol·L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将Ti3+转化成TiO2+,重复操作3次,平均消耗2510mL标准溶液。①该样品中TiO2的质量分数是(保留2位有效数字)。②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则测得结果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6)一种四方晶系TiO2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nm、anm、cnm。O原子的配-3位数是,该晶体的密度是g·cm(用含NA的代数式表示)3+-16(14分)某小组欲探究Al与CH3COO在水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查阅资料后进行了如下分析和验证。已知:3+①Al在pH大于52时就能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且极稀的Al(OH)3溶液pH大于7。-5-33②室温下Ka(CH3COOH)=175×10、Ksp[Al(OH)3]=13×10。Ⅰ理论分析3+-(1)若仅考虑Al与CH3COO的双水解,通过计算平衡常数分析,室温下二者(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理由是。高三年级化学试题第6页(共10页){#{QQABLYcg5wCQkJRACQZaQUECCUmQsJOSLUoOgQCGOExKgINABKA=}Ⅱ实验验证实验序号混合前试剂混合后-1-11mol·LCH3COONa033mol·LAlCl3现象溶液pH溶液/mL溶液/mL实验ⅰ2010559均无明显现象,溶液保3010596持澄清透明5010628试剂1电导率试剂2电导率等体积混合的电导实验序号(001mol·L-1)(mS·cm-1)(001mol·L-1)(mS·cm-1)率(mS·cm-1)CH3COONa097NaCl105101实验ⅱCH3COONa097KCl112104CH3COONa097AlCl3217108-1(2)实验ⅰ中以最节约原则配制1mol·L的CH3COONa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3)结合实验ⅱ中数据,分析实验ⅰ中未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4)为验证(3)中的猜想,某同学又设计了实验ⅲ:取1mLAl(OH)3悬浊液于试管中,加入5mL饱和CH3COONH4溶液,浊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即变澄清。若改加5mL饱和YCl溶液做对照,浊液长时间都不变澄清。若实验ⅲ能证明(3)中的猜想,其中YCl应是(填化学式)。(5)对实验ⅰ中3杯混合液加热一段时间后,均出现白色沉淀。资料显示,Al(OH)(CH3COO)2也是白色难溶于水的沉淀。把上述实验获得的沉淀经过滤、反复洗涤后,测得最后一次洗涤液pH小于7。獉獉①由此可以判断,沉淀一定含有[填“Al(OH)3”或“Al(OH)(CH3COO)2”]。试分析洗涤液呈酸性的原因。②如何证明上述白色沉淀已洗涤干净:。17(14分)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品原料。石油、天然气、页岩气中存在大量的丙烷,由丙烷制丙烯的研究备受关注。回答下列问题:【直接脱氢法制丙烯】-1主反应:C3H8(g)幑幐C3H6(g)+H2(g)ΔH1=+1243kJ·mol,-1主要副反应:C3H8(g)幑幐
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题卷
2025-04-17
·
10页
·
1.1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