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历史答案

2025-04-23 · 1页 · 36.5 K

绵阳市高中2022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345678ACDBAADB910111213141516DCCBCBA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52分)(25分)(1)背景:两极格局,美苏冷战;美国全球战略的推行;二战后苏联经济亟待恢复;苏联模式的强化;苏联西部边界面临威胁。(6分)具体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华沙条约组织。(3分)(2)共通之处:以自身利益为中心;采用强制手段,带有大国强权色彩;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后期面临挑战。(6分)(3)不同之处: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他国的制度与发展道路;注重周边国家利益;更加全方位体系化;强调“亲、诚、惠、容”的理念,突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强调合作共赢,维护周边地区稳定团结;具有持续性。(6分)世界意义: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了周边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全球化发展。(4分)18.(12分)答案示例:视角:经济的争夺。(2分)主题:对外依附与经济自强交织。(2分)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马关条约》签订,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列强通过办银行、修铁路等形式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抗战时期,日本“以战养战”掠夺中国的资源,损害中国的经济利益。面对危机,中国积极抗争,不断争取经济的自主地位。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19世纪70年代,郑观应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体现了经济自强的诉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等人提倡“实业救国”,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奖励实业、发展交通,这些活动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0世纪初的保路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改订新约运动,都展现了对经济主权的维护和抗争。(8分)19.(15分)(1)不同点:西亚:通用语言不断变化;中国:通用语言较早定型。西亚:不同语言呈竞争格局;中国:汉语占优势地位。(6分)主要原因:西亚城邦林立,彼此战争不断;中国逐渐形成大一统局面。(2分)(2)作用:便利国家管理,巩固大一统局面,维护政治共同体;促进经济交流,稳固经济共同体;推动教育发展,增进文化交流,塑造文化共同体;促进民族交融,形成民族共同体。(7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