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5-04-24 · 11页 · 1.6 M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一段叙事指出,史前时代的玉环、玉璜皆为沟通天人之际的神圣媒介物,其神话信仰的功能类似龙,夏启多次上天,其升天工具便是乘龙和佩玉璜。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多个史前遗址中均有玉璧、玉璜等出土。由此可推知A.玉璜是史前文明的图腾崇拜B.夏政权的神权色彩浓厚C.玉璜是当时较普遍的玉礼器D.当时民众广泛使用玉璜2.汉武帝时期,政府一方面倡导自耕农“力田”,奖励“耕垦”行为;另一方面,以租赁或授予的形式,将空闲的国有土地给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实行“假民公田”。这些举措旨在A.践行与民休息思想B.保障赋税徭役征派C.维护汉朝封建统治D.推动小农经济发展3.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十道”分布图和“十五道”分布图。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出A.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增强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已超过北方D.藩镇割据开始形成4.《宋会要职官》记载:“天子耳目,寄于台谏。”王安石变法期间,时任御史中丞的吕诲上疏弹劾王安石,疏中不乏“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骞慢上,阴贼害物”等言。这一现象表明A.台谏制度出现异化B.台谏势力迅速膨胀C.权力制衡局面形成D.监察制度趋于完善5.明代唐枢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寇情历历可指,壬子(嘉靖三十一年)之寇,海商之为寇也;癸丑(嘉靖三十二年)之寇,各业益之而为寇.....乙卯(嘉靖三十四年)之寇,则重有异方之集矣。”其意在强调A.寇患猖獗严重威胁人民生计B.政策偏颇导致寇患愈发严重C.寇患阻断了海外贸易及交往D.根除寇患需要依靠沿海人民6.图3为清朝甘肃省各知府籍贯分布柱状图。这可用来说明清王朝A.注重保障地方行政体系的运转效能B.满汉之间的政治矛盾日益尖锐C.地缘和民族因素主导地方政治建设D.户籍制度与考课制度相辅相成7.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农业规模的讨论,争论最激烈的是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优劣对比,小农经营的认同危机愈益强烈;大农经营则有一个从全盘接受到多元并持,再到绝大多数接受的过程。事实上,大农经营的建设成效极为有限,小农经营始终居于绝对统治地位。这场争论A.根本原因在于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反映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C.脱离了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社会生产实际D.反映出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8.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展现了中国社会20世纪三四十年代动荡不安的历史画卷。书中人物蒋纯祖年轻时为反对“家长专制”而离家出走。后来则痛心疾首地呐喊道:我尤其痛恨现在一般青年底浅薄浮嚣!我更痛恨五四时代底浅薄浮嚣!这主要体现出A.新文学存在蛊惑青年的行径B.民族危机使人们重构对“家”的理解C.传统文化再度被人们所接纳D.时代动荡使新文化运动被重新评价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告诫基层干部说“土地改革的对象,只能是和必须是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剥削制度,不能侵犯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要侵犯地主富农所经营的工商业,特别注意不要侵犯没有剥削或者只有轻微剥削的中农、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和新式富农。”这些主张A.有助于军事目标达成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10.1950年8月,改组后的中国福利会在五原路筹建托儿所。1951年6月,托儿所正式开办,主要收托3个月到18个月大的婴儿,须经上海总工会、华东军政委员会人事部、上海市民主妇联介绍方能报名入托。除了基本的照顾看护外,中国福利会托儿所还根据年龄段对婴儿拟定了详细的营养指导。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创办A.适应了保卫和建设国家的需要B.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C.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体现救济慈善机构对妇幼的保护11.2024年见证了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伟大实践。图4、图5表明当前我国A.迎来与亚非国家建交的新高潮B.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C.打破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构建新型的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12.阅读图6:“1521年的美洲国家”。其中的“朝贡行省”定期向王室纳贡,“战略行省”则要向王室提供各种援助,但朝贡和援助需要经双方同意后才建立。这反映了图6A.阿兹特克人国家体制的松散特征B.印加帝国实行政区分治的统治方式C.中美洲古代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D.玛雅人与阿兹特克人处于敌对状态13.埃及科学复兴的发起者之一、语言学家塔闼维(1801-1873)在《埃及的故事》中主张埃及文化在好几个世纪里光芒四射。在“法老时期,它(埃及)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母亲”。在希腊一罗马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的学术中心。伊斯兰教兴起以后,又成为伊斯兰文化的支柱,帮助把文明传播到西方。即便到了塔闼维那个时代,它依然保持着力量和光荣。据此推知,塔闼维意在A.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B.推动非洲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潮C.强调埃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源头D.揭示阿拉伯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4.1866年普奥战争后,以普鲁士为主导的北德意志联邦成立,谋求德国的完全统一。与此同时,法兰西第二帝国在现代化改革下重新恢复实力,皇帝拿破仑三世跃跃欲试,想要再创19世纪初拿破仑一世的辉煌统治。对此,图7中英国的漫画则显示出“睁一只眼睡觉”,对普法双方的“狗咬狗”保持关注。由此可知A.希望重新恢复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格局B.实行严格的中立政策以维护资本主义的发展C.两国局势走向和结果最终达到了英国人预期D.拿破仑战争后维持欧洲的和平是普遍的追求15.列宁在《论坚强的革命政权》一文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但在有战争的情况下,这在客观上就不可能了。这时,要么是灭亡,要么是进行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意在强调A.革命发生的必然性B.革命发生的偶然性C.沙皇统治的残酷性D.一战的巨大影响16.1963年《真理报》报道:乌兹别克化工机械厂未完成国家规定的定货任务,原因是该厂在忙于生产该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非计划定货;下塔吉尔冶金联合企业向该共和国主管供应机关提供了超计划生产的金属,却不考虑计划内的其他定货任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僵化B.市场经济逐步确立C.地方自主权力扩大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国际治理是人类社会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有效治理国际社会值得关切和思考。材料一:图8材料二:时间事件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会议,强调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呼吁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1961年不结盟运动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推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1974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推动下,联合国通过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实现资源、技术和财富的公平分配。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批评西方媒体垄断全球信息传播,第三世界国家认为,西方通过文化输出和媒体霸权,侵蚀了他们的文化认同。2005年包括印度、巴西在内的新兴大国提出联合国改革提案,要求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材料三: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乐记》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一,归纳17-20世纪国际治理的变化趋势。(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治理提出了哪些诉求?(4分)(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际治理的认识。(6分)18.商贸活动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商品经济发达的一大标志,就是在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明代本沿用前朝成例,钱钞并行,但钞易为政府滥用,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特别是用银子作为主要通货。而明代白银之所以能成为主要货币,是因为白银有大量的增加。这并不是由于中国的银产量增加了很多,而是有大量白银从国外流入。-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丝绸与白银,这两个至柔与至刚、种类迥异的产品,成为了全球贸易的主角。马尼拉成为黄金转运口岸。中国丝绸运往菲律宾,转装上大帆船,经由马尼拉销到墨西哥,再行销拉美各地,又称大帆船贸易。葡萄牙人的大帆船把中国的丝绸运往印度的果阿,再运到里斯本。秘鲁、墨西哥出产的白银后来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国。来自遥远新大陆和近邻日本的数量惊人的白银,也像汹涌的洋流一样汇入中国,以至于贡德弗兰克把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戏称为商业上的“纳贡”。-摘编自罗雪挥、黄陈辰《丝绸白银柔与刚的贸易》(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丝银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在亚洲沿海地区丝银贸易活动的背景因素。(10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北京中轴线历经元、明、清3个由不同民族建立的王朝以及近现代,逾7个世纪的城市历史演进而延续至今,既吸收前代都城规划设计理念和实践成果,延续古老的以中轴线为都城规划设计基准线的历史传统,又根据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增加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内涵,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北京市文物局《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新韵-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的历程、做法与启示》材料二:乙已年春节将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中国年也是“世界年”,这不仅是一种印象,更是生动的现实。在即将到来的这个世界“春节周”,如果我们到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走一走,在美国旧金山看一场盛大的花车巡游,去法兰克福庙会学做剪纸和糖画,到新加坡牛车水采购年货,当万盏灯笼点亮日本长崎冬夜,《茉莉花》的旋律在加拿大多伦多音乐会响起,我们必能深切体会春节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并为之感动。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举办春节民俗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则达到近200个。-环球时报2025年1月27日第014版《中国春节何以成为“世界时刻”》(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保护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的意义。(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春节习俗风靡世界的原因。(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面是丁建弘教授《德国通史》的目录摘编。第一章立国时代:日耳曼人与德意志人第二章封建时代:民族国家的被延误第三章宗教改革时代:民族运动的发端第四章普鲁士崛起时代:对德意志民族是祸是福?第五章“启蒙”时代: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第九章工业化时代: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第十一章强权时代:民族沙文主义的膨胀第十三章纳粹统治时代:极端民族主义发了狂第十四章盟国管制时代: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1)从德黑兰、雅尔塔到波茨坦(2)从纽伦堡审判、“四D”计划到柏林危机第十五章重新崛起时代:一个民族两个国家2.联邦德国成为经济大国和社会福利国家(3)民主德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社会保障国家第十六章再统一时代:一曲德意志民族的《欢乐颂》吗?注:“四D”计划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消除军工和垄断)和民主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并围绕现代化启示,拟定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晰。)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CCAABAD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A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