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和淮南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CABCDCD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BBA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7题25分,18题15分,19题12分,共52分。)17.(25分)(1)内涵:强调和谐;遵守礼制;认同正义战争;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以德服人;崇尚多元。(8分,任答四点即可)(2)特点:受拿破仑战争影响;形成世界规模;工人阶级成为基本力量;政府与民间广泛参与;建立专门机构与协调机制;通过国际会议制定公约;逐渐走向绥靖化。(8分,任答四点即可)影响:有利于传播和平思想;为二战后维护和平的国际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未能阻止一战和二战的爆发。(4分,任答两点即可)(3)认识:维护和平,共同发展;既要反对战争,也要敢于反击不义战争;建立维护和平的有效国际机制;注重区域合作和国际组织的作用。(5分,任答两点4分,三点5分)18.(15分)(1)新变化:实行国家工业化;学习西方经济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关注土地和资本问题,注重民生和社会公平。(6分,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的破产;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推动。(5分,任答两点4分,三点5分)影响:推动实业救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辛亥革命进程;推进中国近代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19.(12分)答案示例:论题:北京中轴线是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国家认同的象征首先,北京中轴线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象征。元大都的营建以《周礼》为蓝本,融入了蒙古游牧文化的“几何中心”理念,既借助汉文化礼制巩固政权的合法性,又保留了蒙古文化的核心特征,体现了蒙汉文化的深度交融。清朝在继承明代中轴线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建筑细节和祭祀仪式将满族文化融入汉制,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交融。其次,北京中轴线是国家认同的象征。明朝通过紫禁城居中对称、天地分祀等设计,凸显“皇权天授”的政治正统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的改造打破了传统中轴线封闭的皇权象征体系,将其转变为开放的公共空间,突出人民至上理念,强化了各族人民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由此可知,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有力见证。北京中轴线的演进历程,映射出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以及国家认同持续强化的历史轨迹。(本题作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从中轴线与国家治理等诸多方向进行解读作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
【历史答案】安徽省淮北市和淮南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南北二模)
2025-04-24
·
1页
·
137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