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答案

2023-11-20 · 2页 · 158.8 K

文综历史答案242526272829303132333435CBCBACBDAADB42.(1)特点:手段多样化,平定叛乱、行政管理、移民开发;尊重民族特色,地方管理机制因地制宜;中央对地方管理日益加强。(6分)意义:抵制列强侵略,一定程度缓和边疆危机;加强中央对新疆管理,维护国家统一。(4分)(2)评析:边疆开发根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本质是领土扩张和殖民掠夺。(2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扩大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刺激了美国进一步对外扩张的野心;给印第安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6分)(3)认识:边疆开发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应该重视边疆地区的特殊性,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7分,一点2分,答全3点为7分,其他言之有理同等给分)43.【示例1】观点:对外国人的称呼发生变化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2分)阐述:自先秦始,“夷”逐渐成为非华夏民族的统称,表达了中原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对所有非同族蔑视与鄙夷的态度。在中国文化中,夷是负面文化的标志,多半是鄙夷、轻视的形象。这一时期,中国国家发展落后,国际地位低下,形成了部分中国人的自卑心理;鸦片战争后,国人开始使用“洋”称呼欧美等外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也促使中国人正视差距,向西方学习。改革开放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拉近了中国人同外国人的距离。对外称呼也反映出国人对于外国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已逐渐理性。(8分)结论:中国对西方的称呼是中国西方观的演变史。中国对西方的态度经历了从倨傲自大到正视现实的发展阶段。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应时刻保持理性的西方观,实现民族发展和民族振兴,加快民族融入世界的进程。(2分)【示例2】观点:中国人对外称呼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对世界了解的加深。(2分)阐述:随着西方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西方与中国的往来与接触日益频繁,在明代中期至清代前中期,中国对外的了解是直观的和初步的;对外多以胡夷相称。洋务运动时期,随着中外交往和中外了解的加深,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开始转变,率先用洋,西等词称呼西方国家,逐渐地洋、西成为西方的代名词,寓意赋予了赞美和羡慕,体现出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和崇拜,也体现出部分国人媚外的心理,中国社会全盘西化的思潮和盲目照搬西方的学说主张因运而生,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和方向。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地位的提高,使中国人对待西方的态度上渐趋理性。(8分)结论:同世界文化的交融中,中国对西方的态度经历了从倨傲自大到正视现实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中国正确认识世界的过程,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2分)注:本题可以展开多角度论证。中国人对外称呼的变化实质上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中国人对外称呼的变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结合中国宗法、习俗、夷夏观念等论述;从称呼中可以看到国人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的等级观念)其他角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称谓语的变化显示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外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国际交际双边关系的变化和外交理念的更新。等等。44.(1)特点:历朝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制度形式多样;制定专门的制度与机构;本质上维护君主专制。(任答3点得6分)(2)原因: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新中国民主法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了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任答3点得9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适当给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