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案

2023-11-20 · 9页 · 138.1 K

万州二中2023年高2023届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D    2.B【解析】1.岩石圈物质转化的过程中,一般看箭头的指向,三进一出是岩浆,三个箭头指进来的是岩浆,一个箭头指出去的是岩浆岩,所以①是岩浆岩,④是岩浆,根据材料中信息②代表的物质常含有化石,所以②是沉积岩,剩下的③就是变质岩,安山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A错误;页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BC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正确。故选D。2.根据上题中的①是岩浆岩,由岩浆冷凝作用形成,A为冷却凝固作用;②是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B为外力作用;③是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C为变质作用;④是岩浆,由重熔再生形成,D为重熔再生。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巧用岩浆,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2、巧用箭头,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3、巧用辅助性信息,沉积物化石和岩层。三大类岩石的类型:岩浆岩分为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安山岩、流纹岩、玄武岩);典型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砾岩、页岩、砂岩;变质岩有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3.D【详解】读图可知,AB分别位于大西洋西岸和东岸,根据沃克环流形成原因来看,大西洋表层海水在信风的驱使下,自东向西流动,在大洋东岸形成离岸风,深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而由于气温降低,垂直方向上,气流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同纬度大洋西岸暖流堆积,气温升高,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故选D。4.B【详解】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很快,日地之间的距离仅1.5亿千米,因此在十分钟内太阳辐射即可从由太阳到达地球,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中只有22亿分之一能量可以到达地球,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太阳内部具有极高温和高压环境,可以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近50%集中在可见光部分,并不是全部集中在可见光部分,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5.C    6.B【解析】5.日本地形多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英国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以及平原为主,A错误;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英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错误;日本和英国均为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受地形影响,河流流程均较短,C正确;日本气候为海洋性季风气候,英国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错误。故选C。6.日本与英国均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均较慢,城市化水平较高,A错误,B正确;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英国以乳畜业为主,C错误;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英国传统工业主要是位于北海沿岸的阿伯丁的石油加工工业,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业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其中曼彻斯特和伯明翰位于内地,D错误。故选B。【点睛】日本和英国都是中纬度的岛国,而且分列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且均离大陆较近,通过狭窄的海峡与大陆隔开。由于两国都是中纬度大陆附近岛国的缘故,因此都处于寒暖流的交汇处,其邻近海域都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英国的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的交汇处,所以两国均是世界著名的渔业大国。由于发达的经济,两国目前都面临着严峻的超低人口增长问题。7.A【详解】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功能区中,①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广,应为住宅区;②位于城市中心,道路交汇处,占地面积不大,应为商业区;③位于铁路沿线、城区边缘,应为工业区;④位于河流上游,可能为文教区。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8.B    9.C【分析】8.据图可知,1995年后榆林气温变化不大,但降水逐步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从而沙丘从流动转为固定、半固定沙丘,B正确,A错误。当地属于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且沙漠地区不存在土质黏重的现象,C错误。地形并没有发生变化,且也不是流动沙地变为固定、半固定沙丘的原因,D错误。故选B。9.经过大量沙地治理,植被覆盖率提高,榆林涵养水土能力提升,湿地面积增加,,C正确。经过毛乌素沙漠治理后,水土流失减少,黄河输沙量减少,A错误。兰州位于毛乌素沙漠西侧,其沙尘天气的沙源主要来自其西侧,故受毛乌素沙漠影响较小,B错误。榆林位于农牧交错带,治理后生态环境仍旧较脆弱,不适合扩大耕地面积,D错误。故选C.【点睛】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等。10.D    11.B【解析】10.开挖梯田增加了耕地面积,达到了预期目标,A错误;梯田耕地面积的增加使得粮食产量增加,达到了预期目标,B错误;增加林草面积不是开挖梯田的预期目标,C错误;开挖梯田是为了改坡为平,遏制水土流失,但由于当时存在粮食增产压力,过度开挖梯田破坏了原有的坡地生态,没有遏制水土流失,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原来坡耕地的水土流失,D正确。故选D。11.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地的粮食产量,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B正确;减少的粮食产量有限,且通过耕作条件更好地区的增产和农业科技增产可以弥补,不会造成严重的国家粮食安全威胁,A错误;森林火灾的发生主要在于人为的疏忽,与森林覆盖率提高无关,C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对治理水土流失效果良好,D错误。故选B。【点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不同时期的目标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粮食产量不足,沟壑治理要和粮食增产相结合,因此第一阶段以开挖梯田为主要治理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粮食问题的解决,不再追求粮食产量的沟壑区可以采用第二阶段退耕还林还草的方式更好的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第三阶段,不仅仅是“防”,更要积极的“治”,将已经形成的沟壑通过治沟造地,形成“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12.C    13.C    14.A【分析】12.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处亚热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大于0℃,降水量介于800~1600mm之间,对应丙;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集中,低山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需要防止水土流失,C正确,ABD错,故选C。13.乙降水量<200mm,蒸发量介于200~400mm,冬季气温小于0℃,应位于干旱地区,气候较干旱,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地荒漠化,所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C正确;河流的综合治理、中低产田的治理均不是该区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AD错误;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B错误。故选C。14.乙位于干旱区,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的问题,丙位于湿润区,在地势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两地区所对应的径流带内均应防止植被破坏,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土地荒漠化问题以及水土流失问题,A正确;丙位于湿润区,降水较为丰富,受风沙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推广节水农业和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均不是其主要的治理措施,BC错误;对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更应加强植被的保护,而不是改造地表形态,D错误。故选A。【点睛】水土流失:1、主要分布区域: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南方低山丘陵;2、自然背景:地形起伏、有沉积物、植被稀疏、降水集中且强度大;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4、主要防治措施:①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筑梯田;②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地膜覆盖;③生物措施:封山育林、封坡育草。15.C【详解】人口大部分布局在平原地区,但并不是世界上的人口都位于平原地区,A错误;气候恶劣的干旱地区,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但也会有少数的人口分布,B错误;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原因是气候适宜,自然条件较好,C正确;气候湿热的地区,气温较高,蚊虫较多,疾病流行,不适合人类生存,D错误;故选C。【点睛】气候与人口:1.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2.干旱荒漠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密度小;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带。地形与城市区位:1.山地地区的河谷低地、山间小盆地人口集中2.温带平原和热带高原人口多;3.山区、高原和热带平原人口少。16.A    17.B【分析】16.根据材料可知制作鱼干需要反复“冻结—融化”,由于俄罗斯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鱼干不容易融化,且加工成本较高,因此主要出口鲜鱼,A正确;加工鱼干,提高了附加值,利润并不少,B错误;鱼干加工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大,不易引发环境问题,C错误;俄罗斯的技术水平较高,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17.从材料中可知制成的鱼干主要销往朝鲜和韩国,鱼子酱销往日本,说明日本人对于鱼干的需求量较小,是由于饮食习惯差异,B正确;运输距离并不是鱼干很少销售到日本的原因,A错误;虽然该国海产丰富,但是还是会进口鱼子酱,故不是日本需求鱼干少的主要原因,C错误;明太鱼干较少销往日本,而鱼子酱销往日本,故与中日贸易壁垒没有关系,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点睛】水产品加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一般靠近原料产地。俄罗斯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18.B    19.D【解析】18.影响地租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丁地距离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原因最可能是该地交通便捷,B正确;政府决策、风景优美、地形平坦对地租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19.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与郊区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②④⑤正确。郊区并不是工业原料产地;郊区人口密度较低,廉价劳动力较少。故选D。20.B    21.D    22.D【解析】20.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时间为从夏至到秋分,从选项来看,从夏至到秋分的节气为小暑和大暑,B正确。清明、谷雨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误。寒露、霜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C错误。小寒、大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D错误。故选B。21.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最快的是1月初,冬至为12月22日,冬至后的节气小寒时间为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芒种较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小暑最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大雪较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但没有小寒更接近;ABC错误,故选D。22.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A错误。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断西移,B错误。晨昏线是由于地球既不发光又不透明产生的,C错误。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最快。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23.A    24.D    25.B【分析】23.本题考查“新月沃地”成为两河文明发源地的原因。读图可知,a,b两河流分别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农业时期,该流域人口少,耕地少,植被覆盖好,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小,两河径流量较大,水源充足,①正确,④错误;该地为两河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土壤肥沃,适合耕作,③正确;读图可知,“新月沃地”临近波斯湾,临海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气候较为温暖②正确。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读图中气候资料图可知,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甲地受地中海气候影响,乙地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为主,但由于不合理灌溉,且蒸发旺盛,故导致了土地盐碱化严重,D正确;乙地年较差较小,但水资源不足,农业单产低,A错误;乙地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光热条件充足,但由于位于波斯湾沿岸,为闭合的海湾,受风暴潮影响小,BC错误。综上分析,故选D。25.本题考查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材料“新月沃地”是两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河流对地表影响的侵蚀作用主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横剖面呈槽型,A错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这种不协调的配合,对植物十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