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联合考试一模语文参考答案1.B(3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的作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之一。不包括班固。2.B(3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析:原文第二段末尾表述为:“通古今”并非只是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古今”,更要注重对现实的关注。原文是递进关系。3.D(3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A项,梁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B项,史学家强调“通古今”有两个原因,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选项遗漏了关键信息;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3段为:郑樵把“会通”与“断代”对立起来的看法,不被本文作者认可,并非不被后世史学界认可。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三面为墙成阁”错。根据原文“‘阁’通常在四周开窗,或设置栏杆回廊,而‘楼’则三面为墙,一面开窗”可知,设置“栏杆回廊”的是“阁”;“三面为墙”的是“楼”。故选B。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但是‘阁’的使用价值比‘楼’大得多”错,根据原文“它们的区别在于,‘阁’通常在四周开窗,或设置栏杆回廊,而‘楼’则三面为墙,一面开窗”可知,原文只是谈到了“阁”与“楼”的区别,并未说到价值;而“旧时皇宫里常把楼阁建于台上,作为宰相等人办公处,因而有‘内阁’之称”也不能作为“阁”的价值高于“楼”的证据。故选C。6.①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强化文物保护意识。②建立健全保护法规,确保奖惩制度落实。③合理开发潜在价值,科学修葺古建文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GB3①要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强化文物保护意识,激发人们的参与意识。根据“地方政府要综合利用多种途径,开展亭台楼阁的保护宣传工作,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全民参与’的保护意识”可知。=2\*GB3②要建立健全保护法规,确保奖惩制度落实,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根据“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内容科学、执行到位的古亭台楼阁保护法规,对于违法破坏古亭台楼阁的必须依法给予惩罚。另外,对于古亭台楼阁保护工作突出的个人或单位,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可知。=3\*GB3③要合理开发潜在价值,科学修葺古建文物,实现古亭台楼阁在现代社会的新生。根据“对古亭台楼阁修葺的本质就是对古建筑遗迹的保护,但是在修葺和保护过程中要注意既有所保留又有所割舍,尽可能在小规模改造的前提下对古亭台楼阁进行修葺,以确保它们能够一代又一代的保存下来,让后人能够有幸目睹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同时实现古亭台楼阁在现代社会的新生”可知。(每点2分,共6分。)7.C【解析】“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达到了一个今人难以到达的高度”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那个时代就人性、政治和生活的本质意义而言,都达到了难以言喻的高度”,原文首先界定了“就人性、政治和生活的本质意义而言”范围,且是“难以言喻的高度”,而不是“难以到达”。8(1)标题“理性和浪漫”是线索。(2)思路是:①从回忆春秋后期到战国三百年间的诸子百家的各种风采写起,引出话题“理性和浪漫”。②然后分析研究产生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③将今人的理性和浪漫与古人进行比较,表达深深的反思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构,概括主题的能力。分析文章的线索和思路,首先要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注意文章标题、重点句段的作用(如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等)。文章第一段交代从春秋后期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文化时代;结合原文第二段“这片土地上何时出现过这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学者?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他们留下的深邃的思想、灿烂的辞章……”等可知,二至四段交代这一时代产生的诸子百家出身、风采、以及理性与浪漫的特点;结合原文“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这样的人生充满理性,这样的行迹又浸透了浪漫。……从历史上看,只有在一个民族处于竞争和发展的生气勃勃的时代,才会窥见这一类身影”可知,第五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引出的话题“理性和浪漫”,照应题目,引起下文对产生诸子百家的时代背景的研究。以上为文章第一部分。据原文第六段“应该研究滋生这些奇特生命的土地”、第七段“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记录很可能只是当时繁华绚烂当中的短短数页,还远不能再现那个盛况空前的时代”,六、七两段两段是对产生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的分析研究;据原文第八段“一个时代逝去了,再不复见那……而且他们的气质、才情、行为,都无法效仿”,第八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诸子百家产生背景的研究,引起下文与当今人物的对比。以上为文章第二部分。据原文第九段“但当年也就是这样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创造了一个时代。……大概今天再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们那样……”等,将今人的理性和浪漫和古人进行比较,后文表达深深的反思之情。此为文章第三部分。综上分析,结合文章结构和散文标题可知,文章是围绕“理性和浪漫”展开的。分析文章写作思路时,抓住第五段、第八段两个过渡段即可。9.因为①春秋后期到战国初期间的诸子所具有的激情与理性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奔走呼号。他们“各言一家之理,各展一技之长”,不求名利,不图富贵,只想发扬光大自己的学说。②而当今的人们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时候“浪漫,比起他们来就要大打折扣了”,太过理性,太讲究效率,追求实用,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诗。我们生活在一个丧失了诗情的世界上。因此我们也将逐渐丧失理性和浪漫”。③作者告诫我们在科技发达,理性使然的今天不要忘记“浪漫”。(每点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解析】本题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在阅读并回答了前两道题后,考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目的其实是梳理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主旨。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这样,楚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我听说平定天下,在它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做一件事在未开始时就要做好准备;祸患临头,然后才去发愁,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王及早谋划。“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是对称结构,其中“其未乱”“其未有”都是后置状语,不能与前面的谓语断开,排除AD。“则无及已”中“已”通“矣”,是句末语气词,在“已”后断开,排除C。故选B。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前句,资本、依托。句意: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后句,财物。句意:带着价值千金的财物。含义不同,判断错误。B.前句,阻挡,抵挡。句意:天下无人能够抵挡。后句,对等,比得上。句意: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含义不同,判断正确。前句,果真,如果。句意:大王如果真的能听取我的建议。后句,确实,实在。句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含义不同,判断正确。表述正确。故选A。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山东诸国又迫于秦威”错,原文是“韩、魏迫于秦患”,是韩、魏迫于秦威,不是山东诸国迫于秦威;“合纵联盟必将大祸临头”于文无据,原文为“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楚王认为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胁,不能和他们深入地谋划合作,恐怕他们反会投入秦国的怀抱。这样,计谋还没有付诸实行,楚国就会大祸临头。不是“合纵联盟必将大祸临头”。故选D。13.(1)全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有上百万的披着铠甲带着武器的将士,千辆战车,万匹战马,粮食物资可供十年使用。(2)我自己料想(估计,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在国内与群臣谋划,也不值得依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地方”,土地方圆;“带甲”,披着铠甲带着武器的将士;“支”,供给;“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带百万甲,千乘车,万匹骑”,上百万的披着铠甲带着武器的将士,千辆战车,万匹战马。(2)“自料”,自己料想(估计,考虑);“当”,对抗;“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恃”,依靠。参考译文:苏秦为赵国推行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主。楚国西边有黔中、巫郡,东边有夏州、海阳,南边有洞庭、苍梧,北边有汾陉一带的重镇郇阳,全国土地方圆五千里,甲兵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凭楚国的强大,大王的贤能,天下无人能够抵挡。秦国妒忌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所以为大王考虑,不如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大王如果不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派出两路军队进军楚国:一路从武关出发,一路从黔中而下。这样,楚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我听说平定天下,在它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做一件事在未开始时就要做好准备;祸患临头,然后才去发愁,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王及早谋划。“大王如果真的能听取我的建议,请允许我让崤山以东的各国奉上四时贡品,奉行大王的诏令,将国家和宗庙委托给楚国,训练士兵,磨砺兵器,听凭大王使用他们。如果大王真的能听从我的愚计,那么,韩、魏、齐、燕、赵、卫各国的音乐和美人必定会充满您的后宫。越国、代地的良马一定会充满您的马厩。所以说,实现了合纵联盟,楚国就能称王;实现了连横联盟,秦国就会称帝。现在您放弃称王、称霸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啊。秦国是如同老虎豺狼一样贪婪的国家,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秦国是各个诸侯共同的仇敌。主张连横的人却想以割让诸侯的土地去侍奉秦国,这就是所谓的奉养仇敌的做法啊!身为人臣却要主张割让主人的土地,来结交虎狼一样的秦国并使它强大起来,来侵略天下各国,最终遭受到秦国侵略的祸患,这是没有顾及可能到来的灾祸啊。至于对外依靠强秦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来割让自己国家的土地,大逆不道、不忠不义,没有比这种人更厉害的了。所以说,实现合纵联盟,那么各个诸侯国就会割让土地来侍奉楚国;实现连横联盟,楚国就得割让土地来侍奉秦国。合纵与连横这两种谋略,所达到的结果相距真是太远了,有亿兆那么多。对于这两个谋略,大王如何取舍(占居哪一个)呢?因此,敝国的国君赵王,特派我来献上这个愚计,想坚定地遵守盟约,听凭大王的选择(决定)。”楚王说:“我的国家,西边与秦国相接,秦国有夺取巴蜀、吞并汉中的野心。秦国,贪狠暴戾如同虎狼,不可能和它友好。而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胁,不能和他们深入地谋划合作,恐怕他们反会投入秦国的怀抱。这样,计谋还没有付诸实行,楚国就会大祸临头。我自己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与群臣的谋划,也没法依靠。我寝食难安,心神不定,好像风中旗子飘荡不定,终无所托。现在您想统一天下,安定诸侯,拯救危国,我完会同意参加合纵联盟。”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错误,“几时”意为“什么时候”,表达想要归去却不知几时可以归去的无奈,并没有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故选C。15.①闲人可以指自在、乐观通达的人,从“且陶陶、乐尽天真”能看出词人的乐观洒脱,而“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勾勒出的也是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状态。②闲人还可以指因怀才不遇、不得重用而赋闲归隐的人。从“虽抱文章,开口谁亲”可见,词人心有抱负,却世无知已,无人赏识,不得已而只能做个“闲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几时归去”意思是“何时能归隐田园”,可见诗人有归隐的想法;“且陶陶、乐尽天真”意思是“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词人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表现出豪放达观;“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意思是“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这是诗人设想的归隐生活,弹琴饮酒,赏景吟诗。作者描述的是隐居生活,闲散自在,乐
宁夏银川一中、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联合考试一模 语文答案
2023-11-23
·
5页
·
44.5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