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三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文献资料与学者研究表明,第19代商王盘庚迁都,此后两个多世纪中形成伟大的商文明:第22代商王武丁开疆拓土,商朝发展到顶峰。而无论是史书叙述的频度还是民众熟知的程度,商朝末亡国之君商纣王都更为突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A.史料决定了历史价值观 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C.现实需要影响历史记忆 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虽然商王盘庚和武丁在位时期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商末的亡国之君商纣王受到的关注却更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商纣王成为古代亡国之君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成为历代君主统治的反面教材。所以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而对商纣王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忽略了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盘庚和武丁,说明现实需要影响历史记忆,C项正确;史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历史价值观,但不可能决定价值观,排除A项;历史研究与大众的历史认识是有联系的,历史研究会对大众历史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不可能是相互脱节的,排除B项;历史事实的记录和解读应该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而不能是偶然的,排除D项。故选C项。2.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论述出处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A.调和思想界的争论 B.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C.糅合儒法两家思想 D.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荀子强调只有通过礼法结合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他实际上是在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B项正确;荀子是在寻找治国途径,并不是为了调和思想界的争论,排除A项;虽然荀子的思想中兼有儒法两家的内容,但并不是在糅合两家思想,更不是为了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排除CD项。故选B项。3.公元前49年,汉宣帝下诏,认为“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要求“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汉宣帝的做法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 B.加强对官员的考核C建立监察体系 D.减轻农民赋役负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公元前49年(中国)。据材料“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可知通过御史对计簿的审查,来更加规范官员的行为,强化对官员的考核,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考核,并不是选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员的考核,并不是建立监察体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官员的考核,并不是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4.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南北朝时期。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互派使节,对使节的要求相近。北朝使节都是汉族士族。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尤其是孝文帝改革,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南北政权都有利于对华夏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反映南北政权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而没有进行南北政权的比较,排除A项;南北政权处于对峙局面,而不是和好,排除C项;北朝政权仍然是鲜卑族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5.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B.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观念C.维持了士家大族的血统纯正 D.构建了封建国家的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代纂修的族谱中包含了血缘伦理、持家立业和报效国家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儒家思想的范畴,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纂修宗谱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纂修族谱并不一定能够维持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排除C项;封建国家的社会结构并不是由纂修族谱构建的,排除D项。故选B项。6.1849年,俄国在北京正式建立地磁气象台,观测北京地区气象;1872年,法国在上海创办徐家汇观象台,除观测地面气象外,还为外国航船提供预报天气、风向服务;1885年,英国在台湾建立多个气象台。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A.中国彻底丧失国家主权 B.西方国家加紧侵略中国C.洋务运动取得较大成效 D.中国通讯工具近代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除观测地面气象外,还为外国航船提供预报天气、风向服务”等信息可知,西方国家设立气象台是为其侵略提供服务的,B项正确;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没有彻底丧失国家主权,排除A项;西方国家设立气象台,不是洋务运动取的成果,排除C项;气象台是负责天气分析、预报的,不是通讯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公众号:高中试卷君7.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后,……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可知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不能概括题干中“清朝根据局势变化修订和新出台法律”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8.1921年5月1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从未有过“劳动节”示威游行。当时的传单上写着:“列位列位!明天是阴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个纪念会,人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这表明当时长辛店工人A.支持实业救国运动B.组织意识有所提高C.积极反抗国民党统治D.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列位列位!明天是阴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个纪念会,人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说明这一时期长辛店工人组织意识有所提高,故B选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材料没有体现长辛店工人支持实业救国运动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国民党统治开始于1927年,故C选项与材料不符;材料体现的是长辛店工人借助劳动节示威游行的组织活动,没有体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9.1941年4月,晋察冀核心区北岳区党委对《晋察冀日报》在游击区、敌占区与敌占据点的发行作出规定:“由地委指定各该附近的县区,单独定出具体计划,并吸引游击区、敌占区士绅为‘特别订户’(自由交报费)以扩大争取其他阶层人士。”这一规定()A.有利于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有利于激发群众抗战热情 D.有利于指导根据地的军民抗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吸引游击区、敌占区士绅为‘特别订户’(自由交报费)以扩大争取其他阶层人士”可知,这一规定强调在士绅等其他阶层人士中宣传党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士绅等阶层,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针对士绅等阶层发行报纸,不能得出发行量的情况,排除A项;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团结士绅等阶层抗战,不是“激发群众抗战热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军队,排除D项。故选B项。10.1964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此后,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该建设主要是为了()A.改变传统工业布局 B.接受苏联经济援助C.应对严峻安全形势 D.实现各地均衡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做出重大决策,展开三线建设,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进行三线建设,所以三线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严峻的安全形势,C项正确;三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工业布局的改变,但这是三线建设的影响,并非其目的,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排除B项;三线建设加强了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备战、备荒,并非为了实现各地均衡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外交战略和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致策”,伴随对时代主题认识的变化,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从“支持世界革命”变或“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据此可知()A.中国外交政策全面“另起炉灶” B.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C.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调整的立足点 D.中国注重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主要是维护当前我国的国家利益,推动改革开放,C项正确;中国外交政策并未全面“另起炉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依然是我国外交的原则,排除A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并未完成,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我国外交维护我国利益,未涉及人类的共同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2.阿伊·哈努姆遗址是中亚希腊-大夏王国城市遗址。在遗址中城市有卫城,有希腊城市中最基本的建筑:体育馆、剧场。柱廊式的宫殿建筑群,以科林斯式为主的希腊式柱头,希腊式钱币,希腊语的纸草文献,陶制的希腊喜剧人物面具的出水口等。这主要反映了()A.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B.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C.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遗址中城市有卫城,有希腊城市中最基本的建筑:体育馆、剧场。柱廊式的宫殿建筑群,以科林斯式为主的希腊式柱头,希腊式钱币,希腊语的纸草文献,陶制的希腊喜剧人物面具的出水口等。”可得出材料反映中中亚地区的王国受到了希腊文明的影响,因此反映出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开放的特征,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多元性,而是体现了借鉴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13.1535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立了检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皇家委员会。委员会迫使两所大学交出从前从教皇那里获得的特许状以及所有的“教皇契据”、大学地产和其他财产清单。这一做法()A.使新教成为英国国教 B.加快大学世俗化进程C.促进城市教育的兴起 D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1-23
·
14页
·
199.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