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集说》记载,夏商以前,容取(娶)同姓,周公佐武王得天下,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之子孙,列土封之,以为公侯,而使姬姓子孙与之婚姻,欲先代圣王子孙共飨天下之禄也,乃立不取(娶)同姓之礼。“立不取(娶)同姓之礼”是为了A.巩固周王统治秩序 B.确立男权家长地位C.维护宗法伦理纲常 D.加强边疆地区管理1.【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夏商以前同姓联姻,西周建立后异姓联姻,立不娶同姓之礼,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周王的统治秩序,故选A项。2.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中记述秦汉饮食时说,天子宴享群臣之时,“管统钟鼓,异音齐鸣”,民间酒会也是“富者钟鼓五乐”“中者鸣竿调瑟”。秦汉饮食文化重视礼乐本质上反映了A.百姓生活富足 B.君主专制加强C.儒家地位独尊 D.社会风气奢靡2.【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在秦汉饮食文化中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其本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与百姓生活富足、儒家地位独尊及社会风气奢靡的说法无关,排除A.C.D三项。3.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科举考试以出身、学识等为依据B.历代科考无家道贫寒、苦读登仕者C.农民阶级不具备科举中第的条件D.科举平等性受文化、社会级差制约3.【答案】D 【解析】“必需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说明参与科举考试也存在条件的不平等,家庭条件等方面不平等对科举制度也有影响,故选D项。4.朱熹《童蒙须知》中要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凡为人子弟,说话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时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在长辈面前吃饭时,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由此可见A.理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本原B.理学与普通人的生活休戚相关C.理学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4.【答案】B 【解析】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对小孩的要求很严,严格要求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说明理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故选B项。5.明清运河的畅通,使北方村镇中对南方流行的河神、水神的崇拜日益增多,北方的神灵也“泊去”南方受到当地人的尊崇。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理学在民间缺少了思想根基 B.明清商业繁荣贸易发展较快C.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D.运河畅通促进南北经济平衡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明清运河的畅通,南北方的风俗习惯互相影响,这从根本上讲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项正确。6.1862年5月,英、法分别派军舰开赴宁波,并威胁要太平军和平退出宁波。太平军将领黄呈忠立即驳斥:“宁郡何能摒弃!”炮战五小时后,宁波失守。英国和法国海军舰长均被击伤。上述史实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同恶相济 B.国内战争加剧民族矛盾C.太平天国坚持民族立场 D.农民运动缺乏斗争策略6.【答案】C 【解析】太平军拒绝退出宁波并为了保护宁波与英法军队激战,表明太平军反对外国入侵,坚持民族立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排除A项;B项表述因果颠倒,排除;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坚持民族立场的行为,并非缺乏斗争策略,排除D项。7.阅读甲午战争前中国三类新式企业的资本构成表(单位: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类别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的资本一般商人资本甲931140——乙1088587526526丙——280560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渐减轻C.甲开启中国工业近代化 D.丙在近代经济结构中占主导7.【答案】C 【解析】据表可知,甲以国家资本为主,不允许买办和一般商人投资,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洋务企业;乙以国家资本为主,允许买办、官僚等投资,属于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丙只有买办、官僚和一般商人资本,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C项。8.1940年,据《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相当的时日和巨额经费才能恢复。”此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决定,“以治安为第一基调,一切施策均集中于剿灭中共势力。”此战之后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敌后战场逐渐成全国抗战主战场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建立D.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8.【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战指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的旨在破坏日军铁道线的战斗,此战之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故选B项。9.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5日,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据此推断,“五一”号召的主要意义是 A.成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B.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C.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D.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9.【答案】D 【解析】据材料“打倒蒋介石……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号召”可推断“五一”号召的主要意义是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故选D项。10.下图是王文彬始于1957年创作的油画《夯歌》,该作品 A.深受苏联文化的影响 B.表现人民劳动的热情C.符合现代主义的审美 D.凸显女性地位的提高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57年”可知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油画的内容表现出人民劳动的热情,故选B项。11.1979年发行、李谷一演唱的歌曲《乡恋》虽然广受群众喜爱,却也在当时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有人认为其“趣味不高,格调很低”,有人说它是“靡靡之音”,批评最多的是李谷一所采用的“气声”唱法。这些非议主要是因为歌曲A.“气声”诠释歌曲,以人为本唱出人情人性人文B.昭示着文艺应该告别统一僵化、千人一面的模式C.旋律温情、演唱甜美引起许多思想保守人士反感D.节奏、旋律、配乐等方面蕴含的现代元素多一些11.【答案】B 【解析】《乡恋》的出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之所以引起非议主要是因为人们还受“文化大革命”时期统一僵化的文艺模式的影响,对新生事物还难以接受,歌曲表明文艺应该告别统一僵化、千人一面的模式,故选B项。1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般性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普遍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结束,基础产业“瓶颈”制约的状况明显缓解。到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95亿元,比1989年增长3.6倍,年均增幅高达15.9%。上述状况主要得益于A.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B.社会消费观念发生改变C.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有效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由“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故D项正确。13.15世纪的意大利学者阿尔贝蒂提出“德行战胜命运”,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这一观点 A.易致个人私欲膨胀社会混乱 B.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C.适应早期资产阶级利益诉求 D.突出人的力量否定宗教神学13.【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可知,学者肯定人及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即追求现世的幸福,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利益诉求,故C项正确。14.下表中,历史材料和结论相符的是材料结论A《王位继承法》凡按照本法的限制规定可以继承王位者,若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B《独立宣言》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体现了天赋人权思想C《人权宣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维护了拿破仑战争成果D《德意志帝国宪法》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德国政治民主化程度非常高14.【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宣扬“平等、自由”等主张,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B项正确;《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A项;《民法典》维护了拿破仑战争的成果,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君主为实、立宪为虚”,专制色彩浓厚,排除D项。15.《社会主义观的变迁》一文中描述:“……由此导致的两极分化是可想而知的:发财致富的是那些头脑灵活投机取巧的人,而真正的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还在同饥饿和寒冷作斗争。许多人质疑:难道这就是我们流血牺牲所得到的‘革命成果’?”材料主要表明新经济政策 A.导致社会贫富的差距过大 B.继续实行面临现实困境C.使布尔什维克党陷入分裂 D.引发对十月革命的批判15.【答案】B 【解析】两极分化现象是由新经济政策导致的,许多人的质疑说明对新经济政策党内思想还不统一,表明继续推行面临现实困境,故选B项。16.有人说:“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言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信息技术革命A.推动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 B.淡化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C.促进资本与科技紧密结合 D.改变人们的交往交流方式16.【答案】D 【解析】据材料“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可知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交往交流方式,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52分。17.(16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是16—18世纪欧亚贸易大规模扩张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透视中国的一扇窗。——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许可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英国商人经常在印度洋与荷兰和葡萄牙竞争者发生武装冲突。1612年东印度公司战胜葡萄牙人,使他们获得莫卧尔帝国皇帝贾汗吉尔的青睐。允许他们可以在任何他们愿意的地方居住,他们享受无限制的自由。1680年代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其主要人员来于对当地居民的征募。到1689年为止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拥有了一个“国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着孟加拉、金奈和孟买的统治。——摘编自《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详细资料大全》(1)据材料一,广州“十三行”为什么会走向鼎盛?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2)
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2023-11-23
·
9页
·
245.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