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题号2425262728293031答案BCDABDAC题号32333435答案BDCA24.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一心辐辏”“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故答案为B项。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A项错误;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D项表述中“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在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25.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长安城周密的排水系统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故答案为C项。A项表述中“手工业合理分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而不选;B项表述中,“满足了”之说过于绝对,故而不选;D项“样板”之说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而不选。26.D【解析】本题考查唐代赋税制度改革。材料反映了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要求“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唐中后期推广实施两税法有着密切关系,故答案为D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租庸调制度弊端显现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排除A、B两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27.A【解析】本题考查明代习仪与纠仪。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自汉以降,习仪与纠仪逐渐制度化,需要演习与纠察的典礼种类不断增多”“习仪与纠仪成为明代朝仪和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的习仪与纠仪彰显了儒学的价值追求,故选A项。B项表述只是明代习仪与纠仪的部分作用,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材料没有官员思想认知固化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28.B【解析】本题考查张謇的工业区位选择因素。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近代绅商张謇重视在其家乡布局工业”和示意图中“文化及心理因素”突出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的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故选B项。A项表述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故而不选;张謇的企业并非是洋务企业,C项错误;“实业救国”在中国并未实现,D项错误。29.D【解析】本题考查《新青年》杂志的影响。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民族”“国民革命”等词汇的大量出现,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表述中,“开辟了”之说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并不相符,故而不选;材料没有“人民大众社会生活”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30.A【解析】本题考查苏区的反封建措施。据材料关键信息“彻底废除包括缠足在内的‘一切封建遗物及封建制度’”“使每一个妇女不能绑脚,已经绑了脚的实行放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止缠足属于反封建斗争,顺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求,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工农民主政权日益巩固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C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而不选;D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故而不选。31.C【解析】本题考查北京市博物馆业的作用。材料信息显示,北京市全市按行业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适应了百姓文化生活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于20世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纪八九十年代,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B项表述中,“民众休闲方式的多样”材料无法体现,故而不选;材料无法体现经济体制改革内涵的丰富,D项错误。32.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阿拉伯文化。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刺激了古代阿拉伯数学家归纳出‘代数’的数学运算方法和关系”“这与古代希腊数学思想的几何风格大相径庭”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阿拉伯人对数学的理解进入了新的阶段,故答案为B项。材料无法体现古代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以及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A、D两项错误;C项表述绝对,故而不选。33.D【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材料信息显示,19世纪以来,日本商品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出现变动,出现一批豪农豪商,“少数象三井、鸿池那样的大富豪,(他们)称霸全国商业界并贷巨款给幕府和各藩”,“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惊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现象对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统治者内部矛盾缓和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关系日益趋向紧张,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制度变革,C项错误。34.C【解析】本题考查尼加拉瓜抗美战争。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用武装斗争来拯救民族的荣誉、恢复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人人有工做、有活干”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桑地诺的政治纲领和口号意在把反帝斗争和民众生活相结合,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社会主义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殖民地独立运动新潮流,B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35.A【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都体现了各自国情的状况,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根本宗旨是发展本国、本民族或本地区经济,而非参与经济全球化,B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材料中有些国家发展并不是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D项错误。42.(25分)考查西欧近代早期与近代中国商业(1)特点:带有明显的转型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伴随着西欧经济重心的转移;逐渐从属于产业资本;以军事实力为依托;英国后来居上等。(10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主要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的推动;特权贸易公司的促进;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7分,每点2分,四点7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2)主要不同之处:受外来资本的影响较大;中国商人与西方商人合作;商业资本比工业资本雄厚;中国近代商业领先于工业发展。(4分,任答两点,每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影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2分)但也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2分,答出其中一点,其它言之成理亦可)43.(12分)考查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示例】论题:魏晋到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2分)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局动荡,但民族交融加强,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这些都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隋唐时期,国家大一统实现,唐朝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更被少数民族首领誉为“天可汗”。唐朝设置羁縻府州,设立都护府、都督府等,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此外,唐朝政府还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方式加强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由此,唐人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核心,我国各民族初步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关系。综上可知,魏晋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逐渐实现,民族交融得到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10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评分细则】一等(12-9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4.(15分)考查中国现代的移民(1)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中国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有诸多优惠政策。(6分,每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2)基本特征:移民流向呈现多向性;与国家大政方针或重大工程相结合;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9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
历史答案·2023高三最后一卷
2023-11-26
·
3页
·
167.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