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宿迁中学、宜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

2023-12-28 · 9页 · 433.2 K

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合计48分)1.何尊(下图),是西周周成王时期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历史学家解读为“让我安顿在中国这个地方”。材料中的“中国”所指这个地方是当时()A.内外服制的王畿 B.多元一体的中原C.统治的都城中心 D.西周洛邑的宫城2.人才标准问题是我国古代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的人才思想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表所示为不同时期人才观的描绘。据此可知,人才观内涵的主要变化为()时间人物内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德才兼备,德先于才”东汉曹操《求贤令》“唯才是举”唐朝唐太宗“为官择人,惟才是与”北宋司马光“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学”近代晚清时期洋务派具备外语能力;必须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关键是掌握近代军事科技知识A.人文素养拓展到专业技能 B.传统的忠君到以近代爱国C.重视通才观到培养专才观 D.人文科学到重视自然科学3.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地方高层行政区。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崇文抑武的理念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 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4.16世纪以来,中国内部由于币制混乱、经济发展产生的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高了银价。与此同时,通过丝银贸易,日本、美洲的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从1550年到1644年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约有14000吨之多,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白银的大量流入()A.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 B.导致银贵钱贱,影响经济发展C.推动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D.体现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弛5.近代中国某些有志革新的开明士绅在确定中西文化关系时,最初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将西方技艺归入“器”,而中学归入“道”;稍后采用了更为有力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即“中体西用”之说;同样的态度还表现为在中国传统中寻找支持现代化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托古改制”。材料旨在表明()A.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B.学习西方的态度呈现越来越灵活的态势C.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时存在着矛盾心理D.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6.1906年,孙中山解读三民主义时:欧美各国“文明进步”却引起“社会革命”,“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据此可知,孙中山的目的是()A.明确提出了反帝救国民族主义 B.倡导实行国民共享的民生主义C.实现资产阶级掌权的民权主义 D.主张摒弃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7.20世纪30年代红军在南靖县和西镇斗米村云水坑的宣传标语。宣传标语:“欢迎靖卫弟兄们(国民党地方武装)等回家打土豪分田地、反对日本出兵东三省、打倒蒋介石的走狗、反对地主”等。依据材料概括宣传标语的主旨()A.体现了动员民众和宣传革命 B.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与支持C.实现了民族觉醒和力量联合 D.巩固了边区军事和经济基础8.李清照是宋代少有的女作家,靖康之难后,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名作佳句。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依据材料阐述对项羽的行为认识为()A.社会结构影响历史结论 B.阶级立场影响人物评价C.时代变迁决定事件的反思 D.政治局势影响诗词创作9.孔子学院是中国大陆向世界推广汉语,增加各国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非营利性教育中外合作建立的官方机构。其当代价值是()孔子学院全球分布数量表(截至2013年)大洲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总计孔子学院数/所931491443717440所在国(地区)/个333716313120A.推动教育居世界先进水平 B.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10.国家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先后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此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原则由“精简、统一、效能”逐步转向“优化、协同、高效”。这说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目标是()A.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证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C.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已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11.中古西欧的“三种人”(绘画作品)(图片解读:在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商人的地位不被承认,没有被纳入这个序列中。)依据图片,解读其本质上反映了()A.职业分工不同 B.神权体制秩序 C.社会等级特征 D.体现议会传统12.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材料中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应该为:()A.壮大的民族国家 B.封君封臣制君主C.争取自治的城市 D.文化传承的大学13.甘地提出:“纺车和粗布是整个印度合而为一的符号;所以我当这两样东西是一种民族的符号”,“织粗布,穿粗布,应当是印度人的高贵的美德”,“进一尺外国布入印度,就是从饥饿的印度人嘴里抢走了一碗饭”,于是大力推行手工纺织运动。甘地的这些言行()A.有利于印度人民的团结 B.阻止了英国商品的输入C.迟滞了印度的半殖民化 D.阻碍了世界文明多元化14.面对近期的巴以冲突,王毅部长指出:中方反对和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并指出以色列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应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同时强调,中方愿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支持巴勒斯坦恢复民族权利的事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重回“两国方案”正确轨道,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这一言论反映出中国()A.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致力于落后国家的民族复兴C.注重维护国际正义与和平 D.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5.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是重要的载体;下图为全球100强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资产、销售和就业上占总公司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国际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 B.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扩张C.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D.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增加16.2021年,高盛、瑞银、渣打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22家大型国际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数字人民币。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专门分析此事,并报告“美国正在面临国际经济中的斯普特尼克(俄语:人造卫星)”。这反映出()A.人民币优势地位 B.政治多极化格局C.区域集团化趋势 D.冷战思维仍存在二、材料解析题(共4题,合计52分)17.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儒家经典观点解读《礼记·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一个人树立治国的志向,首先要从修身齐家做起,这成为历代有志之士的追求。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讲修身与治国的关系。经历了近代列强侵略、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伤痛,家国情怀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孟子》解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材料二仁人志士历史贡献解读汉朝班超一家数代对国家强盛、边疆巩固作出了贡献学习中外历史知识,每个爱国学子都要把增长知识、学好本领与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著名政治家和学者梁启超不仅本人对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九个子女也都成为有用之才;中国航天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院士是梁启超的少子,在被问及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什么时,他说:“爱国!”回族青年马本斋和他的母亲英勇抗日的事迹,传颂至今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体现家国情怀的典范方志敏被捕入狱后写下的“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名句,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材料三仁人志士名言解读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铭记历史,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与担当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钱学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围绕主题“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结构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8.同样的条约,不同的理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条约内容清政府态度英国态度割香港岛琦善:“弹丸之地”;耆英:“荒岛”“孤峙海中”“贫穷”;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给英国巴麦尊:“插人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良港”赔款2100万银元琦善:“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断无赔偿之理……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道光朱批:“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赔款是“为恢复和平状态最绝对必不可少的”;赔款含“被焚鸦片赔偿费、远征军军费、英商债务”协定关税“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内。”领事裁判“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英人在中所涉诉讼案件,“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请回答:(1)依据《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分析清政府与英国对同样条款的态度有何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2)这些条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8分)19.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皇帝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成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成为民众自觉递循的行为规范;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皇帝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摘编自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材料二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铸就了历史的丰碑。当时的西欧,曾经出现过一个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热,朝野市井到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子,如茶叶、陶瓷、丝绸、儒家学说、政治制度……十八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从康熙中期开始的,历经康、雍、乾、嘉四朝,被认为是清代的盛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而同一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还远未建立体系。随着法国启蒙运动的不断发展,学者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来证明其所推崇的“理性”,并以之对抗宗教的愚昧和皇权的神圣。孔子的这套充满实用理性和自然理性的道德体系,无疑为启蒙思想家们抨击宗教提供了极好的武器,而中国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文官制度,则是对抗西方世袭制的有力理论。——摘编自蔡若明等《论十八世纪西欧的中国文化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政治的态度及主要依据(6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