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卷(安徽卷)生物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和DNA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密切相关B.细胞中都含有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并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D.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蛋白质,含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核酸【答案】A【分析】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详解】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它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而DNA分子都是双螺旋结构,其多样性取决于构成DNA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序顺序,A错误;B、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细胞中都含有核酸等,故都含有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B正确;C、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并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C正确;D、含核酸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一定含有蛋白质,含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核酸,如中心体,D正确。故选A。2.正常情况下,拟南芥细胞质中游离的Ca2+浓度较低,为应对环境胁迫信号,机体能通过Ca2+转运系统使细胞质中游离Ca2+浓度迅速升高。如图为拟南芥细胞中Ca2+转运蛋白的定位示意图,其中CAX为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2+通过CAX从细胞质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CAX可以同时运输Ca2+和H+,说明CAX不具有专一性C.Ca2+可以进出液泡,这有助于拟南芥细胞维持正常的功能D.H+通过CAX进入细胞质的过程中,CAX的构象发生了改变【答案】B【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通道蛋白转运物质时自身构象不发生改变。【详解】A、液泡中H+浓度高于细胞质,H+由液泡进入细胞质属于高浓度到低浓度;根据题意,细胞质中游离的Ca2+浓度较低,Ca2+进入液泡属于低浓度到高浓度,故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A正确;B、一种载体蛋白只能适合与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具有专一性,CAX可以同时运输Ca2+和H+,CAX具有专一性,B错误;C、题干信息“为应对环境胁迫信号,机体能通过Ca2+转运系统使细胞质中游离Ca2+浓度迅速升高”可知,Ca2+可以进出液泡,这有助于拟南芥细胞维持正常的功能,C正确;D、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结合题干和题图可知,CAX属于转运蛋白中的载体蛋白,故H+通过CAX进入细胞质的过程中,CAX的构象发生了改变,D正确。故选B。3.鱼宰杀后鱼肉中的腺苷三磷酸降解生成肌苷酸,能极大地提升鱼肉鲜味。肌苷酸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降解又导致鱼肉鲜味下降。在探究鱼类鲜味下降外因的系列实验中,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pH和温度,因变量是酸性磷酸酶(ACP)的相对活性B.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和pH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鱼体内的ACP结构不同C.pH低于3.8、温度超过60℃,对鳝鱼肌肉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D.由图可知,放置相同的时间,鮰鱼在pH6.0、温度40℃条件下,ACP活性最高,鱼肉鲜味程度最高【答案】C【分析】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A、由图示曲线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和鱼的种类,因变量是酸性磷酸酶(ACP)的相对活性,A错误;B、ACP是一种酶,其本质是蛋白质,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和pH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控制合成ACP的基因不同,B错误;C、反应温度超过60℃与pH低于3.8,鳝鱼肌肉ACP都会因为空间结构的改变失去活性,影响机理是相同的,C正确;D、由图示曲线可知,放置相同的时间,鮰鱼在pH6.0、温度40℃条件下酸性磷酸酶相对活性最高,导致鱼肉鲜味下降最快,D错误。故选C。4.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主要是由角膜干细胞维持的。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的细胞,并修复较小的角膜损伤。相关研究显示,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速度,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如角膜变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角膜干细胞能形成角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全能性B.角膜上皮细胞特有的基因使其呈现诱状C.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进程D.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基因的表达情况都发生了变化【答案】D【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的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角膜干细胞能形成角膜上皮细胞,未体现全能性,A错误;B、细胞的形态构建由遗传物质所决定,对个体来说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不是角膜上皮细胞特有的基因,B错误;C、据题意,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推测长期睡眠不足不会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分裂分化,故角膜受损,C错误;D、角膜干细胞的增殖时,与增殖有关的基因会表达,如染色体蛋白等,分化过程根本原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基因的表达情况都发生了变化,D正确。故选D。5.蜜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2(2n=32),工蜂不育,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等工作,蜂王专职产卵。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蜂,雄蜂通过特殊的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如图。一只雄蜂和蜂王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ab四种。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只蜂王的基因型是AaBbB.雄蜂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C.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D.精子形成过程中,雄蜂的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只有16条染色体【答案】D【分析】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2n=32),即两者的体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的,其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由此可见,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组数决定的。【详解】A、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蜂,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ab,产生了四种配子,蜂王的基因型是AaBb,A正确;B、由题图可知,雄蜂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且染色体组成与该雄蜂相同,C正确;D、雄蜂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32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D。6.科学家让DNA都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DNA进行离心,记录DNA在离心管中的位置,证明了DNA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利用15N和14N的相对原子质量差异,将含15N和只含14N的DNA区分开B.若利用只含14N的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液中繁殖,不能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C.大肠杆菌繁殖一代后,提取大肠杆菌的DNA进行离心,根据结果不能否定DNA全保留复制假说D.大肠杆菌繁殖两代后,提取大肠杆菌的DNA进行离心,只含15N的DNA位于离心管下部位置【答案】A【分析】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详解】A、15N不含放射性,因此选择15N标记DNA,是利用15N和14N的相对原子质量差异,将含15N和只含14N的DNA区分开,A正确;BC、若利用只含14N的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液中繁殖,如果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一代后,离心后的结果全是中带,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一半轻带、一半重带,能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也能够否定DNA全保留复制假说,BC错误;D、科学家是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DNA分子都含14N,不存在只含有15N的DNA,D错误。故选A。7.已知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某蛋白的合成,a基因不能,若缺乏该蛋白则表现为侏儒鼠。A基因的表达受DNA上P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甲基化的P序列在形成精子时发生去甲基化,进入受精卵后A基因能正常表达;未甲基化的P序列形成卵细胞时在甲基化酶的参与下发生甲基化,进入受精卵后A基因不能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B.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侏儒鼠,A基因一定来自于母本C.甲基化修饰后P序列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改变D.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幼年小鼠的侏儒症状不一定得到缓解【答案】C【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由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详解】A、侏儒鼠细胞中可能含有来自母本卵细胞的A基因,因此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不一定是侏儒鼠,即侏儒雄鼠可能产生含有A的精子,而该精子参与受精作用的后代不表现为侏儒,A正确;B、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侏儒鼠,说明A基因没有表达,根据题目信息,A来自父本将去甲基化而表达,说明A基因一定来自于母本,B正确;C、甲基化过程是表观遗传的一种,没有改变碱基对的配对方式,C错误;D、题目信息中,该甲基化的过程发生在形成卵细胞时,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发育中基因型为Aa的小鼠的A基因甲基化不会去除,侏儒症状不一定得到缓解,D正确。故选C。8.某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异常横裂而形成“等臂染色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臂染色体”只形成于该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Ⅱ后期B.“等臂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与正常染色体联会C.该细胞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与精原细胞正常分裂产生的均不同D.可用秋水仙素抑制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等臂染色体”是某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安徽卷03(解析版)
2024-01-08
·
19页
·
1.8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