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23 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02-15 · 20页 · 391.5 K

题型23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考点解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的重点。从近五年的全国卷试题看,17年全国2、3卷,18年全国2、3卷,19年全国2卷,20年全国2、3卷,21年全国乙卷,2022年全国甲卷,2023年全国甲卷、新高考II卷选择题都涉及此考点。命题在形式上很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在具体考查上,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1)辨识诗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2)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3)评价其对表现人物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命题角度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四大部分。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三、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考点一诗歌表达方式诗歌表达技巧归类解说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助于诗歌表达的所有手法和技巧都应当包含当中,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分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大家在解题时要注意使用这些行话、术语,更好地抓住得分点诗歌表达方式例说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这五种,而在诗词中最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考查情况】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其中抒情与描写是考查的重点。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相间、浓淡相间、远近结合、视听(嗅)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听觉、正面:正侧结合、动中有静、以静写动、正衬(烘托)、反衬(映衬)侧面:以物衬物、对比(对照)、以景衬人、以人衬人【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方式情与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情与物托物言志情与人、事用典抒情情与史借古讽今/咏史抒怀间接抒情【常见区分】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情景交融: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注意事项】情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一、写景的句子常和常用的描写手法相联系(如感官形声色、视角的变换、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二、要关注修饰词,来抓住景物的特点。三、要记住一些传统的意象的内涵。(如酒、月、子规等)情与物(托物言志)一、注意物象的特点,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二、深入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三、要记住一些常用的物象的内涵。1、描写,大致应当掌握这些描写的方法:(1)动静结合例如,杜甫《绝句》中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翠柳”和“青天”是静景,“鸣”和“上”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新鲜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无比欢悦的感情。(2)以动衬静例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和“鸣”的动态描写更加突显了春涧的幽静。(3)以乐景写哀情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朝雨浥轻尘”、“青青柳色新”的清新之景来反衬送别友人的伤心之情。(4)以哀景写乐情例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黄云”、“北风”、“雁”、“雪”等意象所描绘的凄凉之景来反衬豪迈之情。(注意:哀景写乐情中的“乐情”一般指豪迈、旷达之情。)(5)白描(粗笔勾勒)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整首词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纯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农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一个“卧”字更是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6)侧面描写例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本诗全用侧面描写,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写出了雪大的特点。(7)多角度描写写景时,根据所描写的对象和景象不同,从多个角度进行描摹。如高低,远近,俯仰,视觉、听觉、感觉、味觉等等。2、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登台远眺,面对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于是诗人直接就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抒发了失意、寂苦的情怀。(2)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式: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某种景物中,通过描写这种景物来抒发情感。古诗大多都使用这种抒情方式。借事抒情,借写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如“登楼”、“凭栏”、“折柳”、“吹笛”等等,都抒发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托物言志,也叫借物咏怀,借吟咏某种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志向。如古人常常咏梅、咏石、写竹等,或赋予这种事物象征意义,或以此事物自喻。考点二诗歌修辞手法诗歌修辞手法解说: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考查情况】比喻、比拟、拟人、夸张、借代是最常考查的修辞手法。近年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对此多有涉及,有时会直接考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放在表达技巧的提问中进行考查。设题时,不会侧重诗歌的全部内容,而是要求考生从句子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内容或句子所体现的情感加以分析。常见的命题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常见区分】1.比喻和比拟。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强调将物(或人)写出了人(或物)或将甲物写出了乙物的行为和情态。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嫌”字将春雪人格化了。2.借喻和借代。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由于诗歌中的比喻常常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这就给区别借喻和借代增加了难度。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浮云”和“日”分别比喻蒙蔽君王的小人和君王自己,这就属于借喻。1、互文指古代诗文的相邻句中或同一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的艺术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例:①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单句互文)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⑤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形象的效果。例: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②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④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⑤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自河南经乱》)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3、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古诗中以拟人居多,作用是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更生动,富于人的感情和特征。例:①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万之京》)②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长安晚秋》)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⑤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比拟赠汪伦(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抒情。作者把桃花潭水深与情深结合起来,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妙在“不及”,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的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情真。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析】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的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4、夸张作用主要体现在烘托气氛、创设意境上,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例: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②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5、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朗朗上口;内容上意义集中而含蓄。例: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流水对: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上下句构成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这样连接成句的一组对偶句子,称为流水对。7、借代可使语言简练、含蓄。例:①羽扇纶巾,谈笑间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