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03-12 · 12页 · 108.1 K

厦门市2024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注意:试卷由选择题(满分48分)和非选择题(满分52分)组成,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为西周王室子弟所须掌握的“六代舞”。由此可知,西周统治者()名称时期(据载)所歌颂内容《云门》黄帝黄帝创制万物、团聚万民之圣德《咸池》尧帝尧之仁德《大韶》舜帝舜之贤德《大夏》夏代大禹治水之功绩《大濩》商代商汤灭夏桀、救护万民之功德《大武》周代武王伐纣灭商之伟业A.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B.以礼乐教化彰显正统C.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D.借助神权以巩固王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云门》歌颂黄帝“大施天下道而行之”,《咸池》歌颂尧之大德彰明于天下,《大韶》歌颂舜以文德治邦,《大夏》歌颂禹治水之功,《大濩》歌颂汤灭夏桀以拯救万民,《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六代舞》以宣扬三代德治、歌功颂德为主要内容,说明西周重视乐舞的政治教化功能,并借此彰显其正统地位,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儒家思想产生了春秋时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周统治者借助神权以巩固王权统治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时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赖官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到了东汉,民间兴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这一变化源于()A.田庄经济的发展 B.政府组织能力提高 C.南方地区的开发 D.个体农耕普遍存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西汉时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赖官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到了东汉,民间兴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可知,东汉时期,民间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得到发展,田庄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因此水利设施也得到发展,A项正确;政府组织能力提高是西汉时期水利灌溉工程发展的特点,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才开始带动南方地区的开发,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西汉与东汉都大量存在个体农耕,所以无法说明东汉与西汉在农业水利设施上的差别,排除D项。故选A项。3.如图为郑州博物馆所藏隋大业二年《李渊为子李世民祈福造像记碑》碑文。据此可知,当时()A.皇室利用宗教加强统治 B.权贵阶层精通佛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佛教具备世俗功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隋朝时期。根据材料“隋大业二年《李渊为子李世民祈福造像记碑》碑文”可知,该碑文描述的是隋朝时期郑州刺史李渊在寺庙为李世民祈福造碑及祈求佛祖保佑李氏一家的相关内容,说明佛教具有一定的世俗功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皇室利用宗教加强统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权贵阶层精通佛学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B项;魏晋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两宋时期实行宰相“当笔”制度,由宰相们每日轮值“当笔”,处理政务并负主要责任;当笔宰相批示后,正式文书须待所有宰执共同审议、签署方能生效。该制度()A.孕育了票拟制度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分工协作 D.制约了专制皇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当笔宰相批示后,正式文书须待所有宰执共同审议、签署方能生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项措施说明宰相之间相互牵制,这实际上是降低了行政效率,B项正确;票拟制度是明朝内阁制度的内容,与题干中的两宋时期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是宰相们关于同一件事的处理意见,并不是对于事务的处理分头去做不同工作,所以并不是增强了分工协作,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宰相之间的相互牵制是有利于坚强皇权的,排除D项。故选B项。5.1488年,明朝下令全国实行均徭法,征发徭役以田产为准,“田多为上户,上户则重,田少则轻,无田又轻,亦不计其资力之如何”。这一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徭役摊派的平均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垦田面积的增加 D.贫富差距的缩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田多为上户,上户则重,田少则轻,无田又轻,亦不计其资力之如何”及所学可知,明朝以田产为标准征发徭役,加大田产在赋税中的比重,这有利于放松对民众的人身控制,限制商人买田置地,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徭役摊派的平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垦田面积得到增加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贫富差距缩小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6.1864年,清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整顿江南田赋,以正赋取代之前权宜采取的粮捐、亩捐等,并要求“认真收纳,年清年款”。此举意在()A防治地方官员贪腐 B.推动财政体系近代化C.筹措洋务运动经费 D.重建战后的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题,时空是186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整顿江南田赋,以正赋取代之前权宜采取的粮捐、亩捐等”“认真收纳,年清年款”及所学可知,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之后,清政府采取了整顿江南田赋的措施,要求地方严格按时缴纳赋税,其意在重建战后的封建统治秩序,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防治地方官员贪腐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田赋征收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财政体系近代化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与筹措洋务运动的经费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7.1904年,清政府效仿日本进行国语改革,明确将汉语作为通行全国的官方语言,称为“官话”;而所谓“国语”依旧是满语。这一现象反映了清政府()A.主权意识的不断强化 B.政体改革的保守立场C.官僚队伍的结构变动 D.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明确将汉语作为通行全国的官方语言,称为‘官话’;而所谓‘国语’依旧是满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政府进行国语改革,既想要确立以“汉语”为主的官方语言,又想维持“满语”的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这体现清政府在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态,D项正确;本题主旨“晚清国语改革”,属于文化领域的改革,而“主权意识的不断强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国语改革,没有涉及政体改革,排除B项;“官僚队伍的结构”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满清在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态,排除C项。故选D项。8.1930年,赣西南特委的一份报告提及:“苏府(区)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许多不认识字的工农分子,都能作很长的演说,国民党与共产党、国民政府与苏维埃政府、红军与白军,每个人都能分别、能解释。”这反映了()A.土地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共产国际的宣传深入社会基层C.民族危机激发人民的革命热情 D.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趋于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30年(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0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赣西南苏区是中共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得到了根据地工农群众的拥护。因此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土地革命中共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正确;材料反映中国在根据地的影响力,材料的“国际歌”不代表共产国际,排除B项;材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民族斗争的时期,排除C项;材料反映中共得到了根据地群众的拥护,未涉及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排除D项。故选A项。9.“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大量重点项目放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内陆地区。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工业城市则通过派遣专业人才、支援设备资金、动员企业搬迁等方式予以支持。这()A.体现了新政权的制度优势 B.完善了工业体系C.保障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D.消除了国防压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至195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大量重点项目放在内陆地区,并通过派遣专业人才、支援设备资金、动员企业搬迁等方式予以支持,材料中的事件体现了新政权的制度优势,有利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A项正确;将大量重点项目放在内陆地区,不属于工业体系的完善,排除B项;“保障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消除了国防压力”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国防压力依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表为八十年代初期广为传唱的部分流行歌曲。这体现了()发行时间歌名歌词1980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1980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1981年《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A.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B.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C.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D.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传唱的部分流行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未来充分期待和努力奋斗的热情,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奋斗的热情,而且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国还未取得伟大成就,排除A项;材料是国内情况,未涉及世界的和平发展的主题,排除B项;歌曲反映了昂扬奋斗的精神,未涉及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埃及奥西里斯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一变化有利于()A.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B.强化社会等级观念C.维护国家秩序稳定 D.促进人文意识觉醒【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埃及,奥西里斯崇拜,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种信仰强调正义和来世观念,有利于底层大众安于现状,有利于维护国家秩序稳定,C项正确;“君权神授思想”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根据材料“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可知,奥西里斯崇拜逐步扩展至普通大众,突破了社会等级的限制,排除B项;“人文意识”以人为中心,而奥西里斯崇拜以“神”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12.7至8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法律编纂强调司法实践经验,弱化罗马法传统原则,并将拉丁语法律术语转译为希腊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拜占庭()A.背离了自然法精神 B.统治理念发生转变C.扩大了帝国的疆域 D.法律体系成熟完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根据题干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其文化融合了罗马文化、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并且希腊化的基督宗教成为帝国的主要宗教。7世纪,拜占庭帝国采用希腊语作为官方语言,拜占庭法学家也致力于将法律术语转译成为希腊语,这些都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发生转变,排除B项;自然法的精神大体包含以下方面:公平、理性、人权,材料没有涉及相关内容,不能得知背离了自然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