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中学联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语文试卷

2024-05-22 · 7页 · 45.7 K

语文2024.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南宋学者郑友贤在其《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中指出:“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孙子兵法》全书从战略运筹、战争预测(《计篇》)起步,经战争准备(《作战篇》)、运用选择方略(《谋攻篇》)、发展实力(《形篇》)、创造有利作战态势(《势篇》)、灵活用兵、争夺先机、因敌变化而取胜(《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到解决具体的“处军相敌”(《行军篇》)、利用战术地形(《地形篇》)、掌握兵要地理(《九地篇》)、实施特殊战法(《火攻篇》)、搜集情报、以资决策(《用间篇》)等具体的战术问题,始于“知彼知己”,又终于“知彼知己”,恰好规划了一个完整的程序,其篇次结构序列设计,侧重于按用兵制胜的要领与方法加以逻辑展开。曾有人这么认为,“十三篇结构缜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减一字,不能颠倒一篇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思想体系。阅读《孙子兵法》,须坚持回归经典文本的整体性原则。如许多人推崇《孙子兵法》讲谋略,甚至认为《孙子兵法》与将“瞒天过海”“趁火打劫”“顺手牵羊”之类阴谋诡计奉为圭臬的《三十六计》是同类,这显然是一种偏颇的识见。《孙子兵法》当然讲谋略,提倡“上兵伐谋”,但《孙子兵法》更注重实力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战胜对手,前提是做强、做大自己。其后裔孙膑的“田忌赛马”故事,其实最能说明这层关系,以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下驷对上驷,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赢了比赛。这说明,谋略有用,当双方实力相近状况下,谋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如果三驷皆为下驷,那么,不管怎样运筹,比赛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零比三。《孙子兵法》的鲜活灵魂,在于把握“经”与“权”,“常”与“变”的辩证统一,在于强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没有传承就无所谓发展,没有积淀就谈不上创新,孙子十分尊重前人在“古司马兵法”中所阐述的相关军事原则,正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同时,孙子也十分注重创新和发展,如郑友贤所言,“《司马法》以仁为本,孙武以诈立;《司马法》以义治之,孙武以利动”。孙子对前人的兵学原则,不是亦步亦趋,而是结合新的状况,灵活机变,出奇制胜。孙子也希望后人学习自己的兵法,但他的宗旨是期盼人们在学了他的兵法之后忘掉兵法。今天的读者之所以仍喜爱阅读《孙子兵法》,最为重要的是,它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领域,具有了哲学意义上的普遍价值。概括地讲,《孙子兵法》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它的辩证思维上,和《老子》一样,善于在合理中发现不合理,在正常中发现不正常。一方面,孙子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如“五事七计”“令文齐武”“奇正相生”“仁诡相济”等等,无一不是以系统综合的视野切入,由全局呼应的途径造就。处处体现出纲举目张、举重若轻的大局意识和见微知著的预见能力。另一方面,孙子更注重抓矛盾的重点。所谓“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好钢用在刀刃上。阅读《孙子兵法》,要注意谨防陷入阅读误区。一是歪曲原意,郢书燕说。例如一些人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理解为“和平主义”,就属于望文生义,背离了孙子说这段话的本意。二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这主要表现为对孙子兵学理论体系作断章取义的总结,忽视了孙子理论主旨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对《孙子兵法》只有一个印象,即诡道,“兵以诈立”,兵不厌诈。事实上,在军事战斗中,孙子不仅仅讲诡道,也讲仁义。更何况孙子并不单纯就军事讲军事,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三是生搬硬套,乱贴标签。比如有人动辄将《孙子兵法》的兵学原理,去和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加以联系。说到底,兵法,其属性是“兵”,是战场上的斗争艺术,兵可诈立,但商却不宜“诈立”。国学经典的阅读和运用,乃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没有一部经典和一家学说可以包揽一切,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阅读《孙子兵法》的同时,我们不妨同时阅读《论语》和《老子》,前者能帮助人们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操,后者能促成人们提升旷达的人生境界。而儒家的立场、道家的境界和兵家的能力这三者之间若是能做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必将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熟,有所建树。(节选自黄朴民《今天,我们如何“正读”<孙子兵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子兵法》结构缜密,用兵制胜的要领与方法按照逻辑展开设计,决定了阅读兵法时的整体性原则。B.文章第二段举引田忌赛马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只有战斗双方实力相近的状况下,谋略才能起作用。C.“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孙子兵法》注重承传前人的兵学原则,较《司马法》更为机变灵活。D.《孙子兵法》的辩证统一,体现在“常”与“变”,体现在全局观与矛盾观,体现在讲诡道也讲仁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子兵法》具有超越军事领域的哲学价值,能综合考虑经济、文化等多个因素,因此广受读者喜爱。B.战场上兵不厌诈,商场上却不宜“诈立”,因为使用兵法原理的矛盾主体与矛盾性质都是不同的。C.一个人若想通过国学经典的阅读走向成熟,有所建树,必须将兵家儒家道家综合理解、融会贯通。D.文章论述《孙子兵法》的“正读”法则与阅读误区,均采用对比论证类比推理,视野开阔,说服力强。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A.《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与兵法《军争篇》“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治气说有相通之处。B.《屈原列传》中“怀王怒,大兴师伐秦……楚大困”,违背了兵法《火攻篇》中“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C.《苏武传》中,卫律招降苏武,“剑斩虞常已……复举剑拟之”,其威逼利诱的方式,体现了兵法《谋攻篇》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D.《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体现了兵法《九变篇》“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审时度势的变通性。4.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在学了他的兵法之后忘掉兵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5.阅读“失街亭”的故事,结合材料分析马谡失败的原因。(6分)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任命马谡为先锋。马谡率兵四万五千人出守街亭,以兵法“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为由,拒绝将令,舍城上山。魏将张郃、司马懿率十余万大军围逼街亭,张郃“善处营陈、识变量”,围马谡而不攻,断其水源,谡不战自乱。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年画记忆任静每当年根儿临近,我身体中的另一个自己,便飞回黄土高原北部那个小村庄,流连沉醉在熟悉的老屋里,轻抚墙上的陈年旧画,细嗅故里浓郁的年味,蛰伏于时光深处的温情记忆,便像团扇一般打开了。从小喜欢年画,是受母亲的影响。最初的记忆里,墙壁最醒目的地方张贴着一张年画,那是一个扎着朝天髻的小女孩,白里透红的脸蛋,眉目清秀。母亲说我就是她照着那个小女孩的模样生的。对于母亲的话,我信以为真,便一遍遍端详着那张年画,倍感亲切,仿佛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母亲喜欢买连年有鱼、五谷丰登、五子夺魁等喜庆年画,它们图案简洁、画风古朴且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后来我长大了点儿,识了不少字,父亲开始有意识地买一些经典文学年画,有《三英战吕布》《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红楼梦》《西厢记》……我那时个子特别矮小,常常仰着头沉醉在每一幅年画中。 《红楼梦》系列年画中有一幅《老寿星偕众娇娃赏雪芦雪庵》,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贾母、黛玉、探春、宝钗等。我最爱林黛玉,一袭白色曳地斗篷,将她的姿容衬托得愈加清丽出尘。正是缘于那幅年画,我喜欢上了《红楼梦》。我也曾痴迷地站在三英战吕布的年画前,恳求父亲再给我讲述一遍三国故事。我尤喜欢赵云截江夺阿斗那幅年画,充满侠义情长的故事,令我深深着迷。有一幅《梁红玉击鼓退金兵》,一身戎装的梁红玉英姿飒爽,一度成为我们姐妹最为膜拜的偶像。那时,我和二妹都幻想能拥有梁红玉那样一件大红披风。在一个三九寒冬的上午,二妹异想天开将包裹弟弟的红色绸缎斗篷披到肩上,赤脚踏着夏天的塑料凉鞋,自称红娘子。弟弟当时尚在襁褓中,那件斗篷之小,可想而知。这件短小得有点难堪的斗篷,并没有影响二妹冲天的豪气,她兴冲冲地满村子调兵遣将,麾下很快纠集了一帮左邻右舍的孩子,当她在厚厚的冰滩上清点兵将时,母亲追来将小斗篷收走了。二妹的脚丫子被冻成了紫茄子,她的女侠梦在一片凄惨的哭声中破灭了。而我却在痴迷观赏年画时,心头逐渐葱茏出一腔瑰丽的文学梦。后来,我不满足于只盯着自家墙上的年画,而是将阅读视野延伸到隔壁奶奶家、二奶和三奶家,还有村庄里更多的庄户人家。奶奶家喜欢张贴门神秦琼敬德、灶爷、财神、观音、八仙、寿星等充满吉庆色彩的年画。二奶三奶家有一帮半大孩子,喜欢张贴颇具时代色彩的电影年画,其中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从小年那天开始到过年的那一个礼拜,我一路挨个看过去,几乎能看完全村的年画,其中的戏曲人物、耕织农作、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花卉、动物、仕女、娃娃、风景尽收眼底,令我大开眼界。村庄里每一户人家都敞开大门欢迎我观看墙上的年画,仿佛很乐意展现他们家殷实的光景日月一般。我从每一幅年画里,看到了故乡厚道质朴、无拘无束的敞亮性格。喜欢看年画,于我而言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应该说那段流连年画的童年时光,恰恰是一段精神觉醒的旅程。母亲把年画买回家,一般先不让我们打开看,生怕小孩子家笨手笨脚把年画给撕烂了。贴年画那一天是我们翘首以盼的,母亲终于允许我将新买的年画一幅幅展开,然后选择哪一幅该贴在屋子正中间,哪一幅贴在左边,哪一幅贴在右边。母亲举着画在前边张贴,我端着一大碗浆糊紧跟在后,还要不时在远处观望张贴的位置高了或低了。仿佛为了犒劳我似的,母亲每年都要把我的“学习优胜者”、“三好学生”等奖状,挨着年画贴到墙上最显眼的地方。母亲说年年贴年画,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平安祥和。而母亲贴奖状的样子比贴年画更加虔诚认真,好像她贴的不是奖状,而是在责任田里种植了满眼望不到头的绿色希望。 每次贴完年画后,我们家刹那间焕然一新,一孔简陋且黯然无光的窑洞在色彩缤纷、错落有致的年画映衬下,瞬间变得满室生辉、春意盎然。贴上新年画的那些日子,母亲那布满细密皱纹的脸庞上,始终绽放着温婉的笑意,看上去也像一幅喜庆祥和的年画。稍年长,母亲便安排我去买年画。奶奶和二奶三奶家也要求我顺带着给他们买几张年画回来。我欣然领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乐得屁颠屁颠,根本不顾赶集来回要跑六十里山路的辛苦奔波。逢集日,晨曦初升,我随着村里赶集的人出发了,一路上只顾大步流星赶路,不到两个小时就抵达了县城的年画市场。说是年画市场,其实就是新华书店附近一个简陋的年画摊子,在较为宽阔的街道上,横七竖八拉扯着一些绳子,上面用夹子分门别类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年画。在我眼中,这分明是一个琳琅满目的大世界。我一边观赏,一边仔细挑选,买了《八骏图》《梅兰竹菊》《昭君出塞》……我顺便给奶奶家买了《松鹤延年》《仙姑拜寿》,二奶和三奶家无非是领袖人物、光鲜明艳的影视明星。纸上乾坤大,画里岁月长。不知不觉,我已过了耽于幻想的年龄,年画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我始终没有忘记被年画装点的旧日时光。正是因了它们的存在,人们有了精神的归宿,物资匮乏的日子也变得斑斓、隽永、有滋有味。新春将至,又想起了那段迷恋年画的旧时光,想起了那个小小的自己——站在贴满年画的墙边,久久仰望。(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部分,每当春节临近,“我”的思绪便飞回黄土高原北部那个小村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