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盟考试历史答案

2024-12-12 · 5页 · 366.2 K

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校联体第二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合计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CDABCCADDCBBCAB1.【答案】A【解析】据材料“早期中国……最终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可知,早期中国从松散联邦到西周的分封制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制,说明早期中国的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故选A项;从汉到清,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与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无关,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能以偏概全,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西汉到宋初中枢权力官职名称及职权变化”可知,从西汉到宋初,官职名称变多,职权范围明显缩小,这种变化使得原本掌握较大权力的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权力被削弱,从而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故选C项;材料表格所反映的变化主要涉及中央官职的名称和职权,与地方治理无关,排除A项;材料表格中的信息并没有任何直接指向决策过程或决策优化的信息,官职名称和职权的变化与国家决策的优化之间缺乏直接联系,排除B项;虽然官职的明确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表格中的变化并未明确体现出这一点,而且从丞相的职权变化来看,其权力被削弱而非增强,这更可能影响到行政效率而非提高,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北魏统治者首次明确下达了仿照中原汉魏旧制,建立明堂与辟雍的诏令,而明堂辟雍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说明北魏孝文帝注重中原礼仪制度,受到儒家正统思想影响,故选D项;虽然北魏统治者采取了汉化政策,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革除鲜卑族旧俗,且“革除”一词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虽然北魏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可能有助于缓解民族矛盾,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这一点,因此这一选项也不是最佳答案,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加强对中原的统治,而是强调了仿照中原制度建立文化设施,因此这一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可知,道德教化是《南赣乡约》的核心精神,《南赣乡约》的这些宗旨和规定有利于规范村民的行为,促进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互助合作,从而教化百姓和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故选A项;题干主要反映《南赣乡约》劝民从善,强调道德礼义的重要性,虽然乡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村的自我管理,但乡村自治的理念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南赣乡约》仍然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中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观念的实践和应用,尚未体现儒学的哲理化,排除C项;《南赣乡约》是基于传统道德和习俗的规范约定,更多是社会治理思想的体现,基层管理制度的创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顺康雍三朝‘人丁’一词平均每年出现2至3次”,“其后各朝平均每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出现1次”,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历史可知,清朝中期以后,随着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等赋役制度的改革,人口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丁不再是赋税征收的主要依据,因此“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的使用频率显著下降,这表明导致“人丁”一词使用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正是“摊丁入亩”等国家赋役制度变革,故选B项;“人丁”一词出现频率的减少并不直接等同于户籍管理的忽视,此外,政治腐败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难以直接通过“人丁”一词的出现频率来推断,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清实录》的记载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且这种质疑与“人丁”一词出现频率变化的原因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若人丁不足引发社会混乱,政府反而会更加关注“人丁”问题,使用这一词汇的频率应该增加,因此这一选项与材料描述的现象相矛盾,排除D项。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6.【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光绪帝裁撤大量官员的做法无疑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经,特别是那些被裁撤的官员及其背后的政治势力,这很可能加剧了他们对变法的反对和反击,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众的态度,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维新派的态度,无法推断出其软弱性,故B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光绪帝缺乏实权,故D排除。7.【答案】C【解析】据材料大意可知,民国初年,社会上出现了多个妇女团体,如女子北伐队、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孙中山在给一些妇女团体的回信中强调了男女平等和女子将来应有参政权的观点,多个妇女团体的出现说明女性在当时已经有组织地行动起来,为自己争取权益,而且孙中山回信中也对女子争取参政权予以支持,这些都反映了女性争取参政的努力,故选C项;据材料“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可知,此时妇女并未获得参政权,这里表明未来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的是妇女团体的出现和孙中山对女子参政的支持,并未涉及参政主体的多样化,所以B选项与题意不符。虽然孙中山的话体现了对男女平等的支持,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社会已经改变了对女性的歧视,所以D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题目中明确提到江苏各抗日根据地参照其他地区经验建立了一套政权体制,这明显是为了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故选A项。题目中并未提及土地所有制度的改变,而是关于政权体制的建立,排除B项。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与题目中的时间(1942年)和背景(抗日根据地)不符,排除C项。虽然题目背景是抗日根据地,但建立政权体制的直接目的并非为了推动国共合作抗日,而是加强根据地的内部管理,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该杂志是对外报道刊物,1960-1980年还出现了不同语言的版本,这样就可以让国际社会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增进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和理解,故选D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项时空不符,排除A项;中国工业化1953年才开始,B项时空不符,故排除;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92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此背景下,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撤销原商业部、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以及结束生活资料流通和生产资料流通长期分割管理的局面,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促进商品的自由流通和市场的有效运作,故选D项。题目描述的是商品流通体制和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并不能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排除A项。虽然改革确实可能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但题目中的改革更侧重于商品流通体制的优化,而非直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排除B项。题目体现的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此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纪念黄文秀”“希望他们传承弘扬好黄文秀优秀品质,跑好‘接力赛’”可知百色市通过鼓励学习黄文秀等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来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故选C项;据题干可知鼓励学习黄文秀等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以此来教化公民以提升素质,但并不能推出公民素质已“得到全面提升”,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012年已经形成,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鼓励学习黄文秀等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旨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通过这些人物来展示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所以这种主流价值观念并没有改变,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所提到的所有官吏(除十将军外)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职任期一年,且公民大会每周都开会进行投票表决,这些都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即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故选B项;雅典民主政治确实关注公民利益,但题干中并未直接体现这一点,而是强调了民主程序和方式,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城邦至上的原则,而是强调了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权力分立和制约的机制,排除D项。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通过限制贵族法官的权力,该法律有助于减少贵族在法律解释上的任意性,从而可能减少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故选B项;虽然《十二铜表法》在多个方面作了规定,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它对贵族法官权力的限制,而非直接说明其调节了社会纠纷,此选项虽有关联,但不是材料强调的主要点,排除A项;材料中明确指出,《十二铜表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非平民,此选项与材料相悖,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并未说明中断了习惯法,此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封建主各自为政,有的势力大到敢于挑战国王,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自治特征,即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故选C项;虽然题目描述了封建主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并未直接说明贵族权力的整体提升,此选项表述不够准确,排除A项;题目中虽然提到有的封建主敢于挑战国王,但并未说明王权完全丧失作用,此选项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目中并未提及封君封臣关系的稳定性,且从封建主敢于挑战国王来看,这种关系并非完全稳定,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据图片信息分析可知1789—1875年政体反复更迭,最终在1875年建立共和制,据所学可知这一变化过程符合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主要是指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改革或革命确立,而此图仅反映一个国家,不能推出资本主义扩展,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此图所展示的是资本主义民主的确立,没有具体信息反映资本主义民主运作过程,无法推知其局限性,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英国是在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才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况且它的共和国政体发生在1649年至1660年间,不符时间,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当前美国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区域组织实力的增强,都希望打破美国的控制,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故选B;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的标志是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欧元于1999年问世,题中漫画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期,故A项错误;漫画主题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说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形成,无法得出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故C项错误;图中虽有人民币和欧元并立在一起,但不代表着二者是结盟关系,尤其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奉行结盟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17.【答案】(1)历史意义:①玉琮作为祭祀礼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权力神圣化,反映了良渚社会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征。(2分)②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同时,甲骨文的发现也为证实商代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2分)③里耶秦简户籍簿便于朝廷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作为征发赋役的主要依据,也是秦朝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2分)④“汉委(倭)奴国王”金印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的,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2分)(2)史料价值:西汉宣帝时期张骞已经去世,佛教也尚未传入中原,可知此壁画并非真实场景,对于研究张骞出使西域史料价值不高;(2分)但壁画为唐代艺术家人为突显佛教地位而进行的虚构场景,对研究初唐时期时代风貌(艺术、宗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分)(只简单的回答史料价值很高,或者没有史料价值,不得分;另外,只简单回答它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或第二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也不得分。)正确态度:要重视对史料的甄选、辨析,去伪存真;要大胆质疑,多元互证;要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答对1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得分。)【解析】(1)①结合所学知识,玉琮作为祭祀礼器,不仅用于祭祀,还象征着社会权利,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权力神圣化,反映了良渚社会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征;②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另外甲骨文的发现也证实了商代历史的存在,为研究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时期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③结合所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