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嘉陵一中高2023级高二上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表示人体四种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丁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乙”B.若丁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丙比乙中蛋白质含量高C.若丁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放入箭头是“丙→乙”D.若丁是肌肉细胞的细胞内液,饥饿情况下葡萄糖流动方向“丁→丙”2.在t1、t2、t3时刻给予神经纤维同一处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Na+、K+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B.t1时刻的刺激可以引起神经纤维受刺激处部分Na+通道打开C.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测得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之间D.适当提高细胞外Na+浓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加快3.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实现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即使病原体表面不存在蛋白质分子,也会使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D.过敏反应的形成与记忆细胞介导的二次免疫机制不同第1页共8页4.脑中一个形似海马的区域是参与学习、记忆的重要脑区。如图所示,存在于海马突触中的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能向突触前膜逆向传递信息,这是生物体学习与记忆的基础机制,NO的含量不同会触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NO的含量增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NO的含量低时,NO通过途径Ⅲ刺激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B.长期睡眠不足导致NO的含量增加,通过途径Ⅰ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功能C.NO可通过途径Ⅱ促进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使学习记忆力上升D.NO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后膜5.为提高绵羊产仔率,研究人员给母羊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并取得显著效果。下图是绵羊体内的相关调节机制,其中的甲、乙、丙代表器官,a、b、c代表激素,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a代表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使更多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能作用于甲的根本原因是受体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雌激素b的分泌过程中的调节方式有分级调节、负反馈调节、体液调节D.绵羊受到惊吓时下丘脑控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过程也可用上图来表示6.下列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激素的作用、激素的补充方式对应正确的是()A.AA下丘脑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和发育可注射或口服B.BB小肠黏膜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只能注射C.CC睾丸雄激素促进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的形成,维持第二性征只能注射D.DD胰岛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升高血糖可注射或口服7.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的原因也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如图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mmol·L-1,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尿糖现象B.图中G与E、F的区别在于,G分泌肾上腺素只能接受神经调节C.图中C为交感神经,D为副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D.图中A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在调节血糖时相抗衡第2页共8页8.调节性T细胞(Tregs)既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Th)的过度活化,还能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具有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功能。药物环孢素会导致Tregs数量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regs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了免疫自稳功能B.Th活化后能分泌细胞因子,不能再分裂和分化C.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Tregs的数量较多D.注射环孢素能抑制免疫功能,防止免疫过度9.植物的开花与光照时长(黑暗时长)有关。研究人员对A、B两种植物进行如下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据图分析,导致B植物开花的条件更为关键的是短时间的连续黑暗B.满足短日照条件下,闪光打断黑暗时间,不会影响A植物的开花C.满足长日照条件下,短暂暗处理打断光照时间,会抑制B植物开花D.3组与4组对比,可得出导致A植物开花的条件是长时间的连续黑暗10.科研人员在野外考查时,发现了a、b两株矮生突变型拟南芥幼苗。为探究a、b两株矮生突变型形成的原因,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b植株幼苗后,其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在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起到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B.若将赤霉素溶液换成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则野生型植株高度高于m点C.若将赤霉素溶液换成适宜浓度的乙烯溶液,则突变型b植株高度高于n点D.a植株可能是赤霉素受体缺失,b植株可能是赤霉素合成缺陷1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检测、濒危动物保护、渔业生产等实践活动中,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调查农田某种杂草种群密度时,调查前应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B.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并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可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或粪便DNA检测法调查猛禽、猛兽和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密度D.调查某湖泊鲤鱼种群密度时,第二次误用网眼比第一次稍大的渔网捕捞,估算值基本不受影响第3页共8页12.图中甲、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B.t1→t2乙种群密度在增加C.t2时刻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下降后上升,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13.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据图推测有些生物在种群起始数量过少时,其种群数量会不增反降,甚至灭绝B.据图分析该生物种群的K值为680个,M值为30个C.当起始种群数量为800个时,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将会一直降低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程度最激烈14.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一个中方格的菌体数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计数的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与图示中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相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4.5×108个·mL-1B.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响实验结果,滴加培养液后需立即计数C.计数同一样品时,应统计计数室中的4个中方格,再取平均值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滤纸引流让培养液充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15.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物群落中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B.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种群密度更大D.同为森林生物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第4页共8页16.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研究人员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种)(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石块群落0-120天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B.该石块群落在120天后物种数目不变,不再演替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A和H的环境容纳量没有改变D.演替都是朝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和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21题,共计52分)17.(每空2分,共10分)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酸性环境(pH2~4.5)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释放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能够促进胰液(碱性)的分泌,胰液进入小肠中发挥消化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种免疫方式具有的特点是。(答出一点即可)(2)当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据图分析,该过程受神经一体液调节和调节的共同调控。(3)食糜(从胃离开进入小肠的半固体物质)会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食糜促进促胰液素分泌的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体液调节,理由是。(4)胰液进入小肠中会中和盐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小肠中消化酶作用的pH。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测:小肠下段(填“富含”或“缺乏”)“S细胞。1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人体血压的调节与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有关。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催化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机体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和血容量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第5页共8页(1)肾素(填“属于”或“不属于”)激素,理由是。(2)当人体血压降低时,肾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血管紧张素通过两个途径升高血压:一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使血钠含量,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使血容量增加;另一方面,血管紧张素通过来升高血压。(3)某人血压过高,经检查发现垂体出现病变。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其高血压的原因可能是。19.(每空2分,共10分)甲型流感病毒(IAV)为冬季流感的主要病原体。机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症状。下图是人体对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I~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Ⅲ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免疫,再次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时细胞Ⅲ的来源有(填细胞名称)。(2)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科研人员用不同的饲料饲喂小鼠,7d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①实验组小鼠应用饲料饲喂。②分析图1结果显示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③科研人员推测,KD(高脂肪低糖类)饮食条件下,γT细胞在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依据是。(3)研究发现,A基因是决定γ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小鼠肺部粘液能捕获病毒,抵御感染。科研人员发现,(2)中实验组小鼠肺部粘液生成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而KD饮食的A基因敲除小鼠的检测结果与(2)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机理是。第6页共8页20.(每空2分,共10分)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草地退化、草畜矛盾日趋严重,限制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设置了A组禁牧、B组传统放牧、C组在B组基础上,采取放牧前补喂饲料,研究草地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有机干物质量)组成,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分析放牧时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牲畜的主要食物是植物。(2)B组传统放牧使植物地下生物量降低,其原因可能是。(3)放牧可加快群落的(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过程。减少放牧量,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可能成为群落的优势种,原因可能是。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998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卷
2024-12-24
·
8页
·
606.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