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8月,科研团队在陕西汉中发现保存完整度较高的大熊猫化石(如图),初步判断该化石形成年代距今20万年至距今1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大熊猫生活的地质年代为()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 D.新生代2.此大熊猫化石所在地层中还可能出现()A.原始鱼类化石 B.恐龙化石C.古人类化石 D.三叶虫化石【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元古代是指5.7亿年前,古生代是在2.5亿年前至5.7亿年前左右,中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2.5亿年前左右,新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熊猫化石距今20万年至距今1万年,属于新生代,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大熊猫化石所属的地质年代是第四纪,属于新生代,新生代地层中可能出现古人类化石,C正确。原始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ABD错误。故选C。【点睛】现代地貌格局形成是新生代时期,大量铁矿形成是前寒武纪时期,第四纪气候相对较冷,裸子植物繁盛是中生代时期。研究表明,太阳活动由太阳磁场驱动,太阳黑子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指示这一现象。太阳磁场会周期性发生反转,从而影响太阳活动周期性爆发。太阳磁周期被称为海尔周期,它涵盖了两个太阳活动周期。在太阳活动极小值时(低谷期),太阳的磁场接近偶极状态,有一个北极和一个南极,类似于地球的磁场。但随着进入太阳活动极大值阶段,太阳的磁场变得更加复杂,没有明确的南北极。完成下面小题。3.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两极4.海尔周期约为()A.10年 B.11年 C.20年 D.22年5当太阳磁场进入偶极状态时()A.地球大概率会发生磁暴 B.地球两极极光范围较小C.全球无线电短波通信易中断 D.地球磁场相应得到加强【答案】3.A4.D5.B【解析】【3题详解】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及大气活动类型: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故A选项正确。故选A。4题详解】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海尔周期涵盖了两个太阳活动周期,约为22年。故D选项正确。故选D。【5题详解】据“在太阳活动极小值时(低谷期),太阳的磁场接近偶极状态”可知,当太阳磁场进入偶极状态时,太阳活动进入低谷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此时地球两极极光范围较小,B正确。当太阳磁场进入偶极状态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地球发生磁暴概率减小,A错误;全球无线电短波通信被干扰程度减小,不易中断,C错误;当太阳磁场进入偶极状态时,地球磁场基本不受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在太阳极小年,太阳磁场基本变成了偶极磁场,太阳极区磁场得到了加强。太阳的较差自转将太阳极区的磁场变成了环向场,环向场再形成黑子。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9月6日出现在海南省文昌市东偏南方向约170km的洋面上,强度等级为超强台风级,最大风力17级以上,其云系高度在16km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受台风“摩羯”直接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为()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7.台风“摩羯”的云系向高处延伸至16km,在其向上发展的过程中()A.温度降低 B.湿度增大 C.温度升高 D.湿度不大8.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B.水圈是厚度最大的圈层C.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 D.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答案】6.A7.A8.C【解析】【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台风属于大气运动形式之一,因此受台风“摩羯”直接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为大气圈,间接影响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A正确,排除BCD。故选A。【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层平均厚度为12千米,低纬度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平均厚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平均厚度为8-9千米。台风“摩羯”9月6日出现在海南省文昌市东偏南方向约170km的洋面上,属于低纬度地区,因此台风“摩羯”的云系向高处延伸至16km仍然属于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湿度下降,A正确,排除BCD。故选A。【8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排除A;大气圈是厚度最大的圈层,排除B;各个圈层互相渗透,C正确;生物圈占据大气圈底部,排除D。故选C。【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有机质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图为光合作用下有机质体(植物)的生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参与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气体约占干洁空气(25km以下)体积的()A.78% B.1% C.0.93% D.0.038%10.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主要的人为原因是()①人口减少②火山喷发排放多③化石燃料的使用④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提高植被覆盖度能有效缓解()A.焚风效应 B.冷岛效应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空洞【答案】9.D10.D11.C【解析】【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干洁空气中氮占78%,氧占21%,其他气体占1%,其中氩约占0.93%,二氧化碳约占0.033%,D正确,排除ABC。故选D。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使得绿地面积减少,③④正确;世界人口在增加,排除①;火山喷发不属于人为原因,排除②。故选D。【1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提高植被覆盖度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缓解温室效应,C正确,与焚风效应、冷岛效应、臭氧层空洞关联性较小,排除ABD。故选C。【点睛】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在近地表85km以下,其成分可分为两类,定常成分(氮、氧、氩和微量惰性气体氖、氪、氙、氦等)和可变成分(水汽、二氧化碳、臭氧、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卷层云多分布于5500-8000m的高空,由冰晶组成,这些冰晶在低温条件下形成,并呈现出薄而均匀的云幕状。当太阳或月亮的光线穿过卷层云时,由于冰晶的散射作用,常常会在日月周围形成晕环,即日晕或月晕现象。下图示意卷层云形成的日晕现象。完成下面小题。12.卷层云常见于大气分层的()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13.卷层云常出现的大气分层()A.大气以平流形式运动 B.厚度存在季节性变化C.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大气温度呈逆温分布【答案】12.A13.B【解析】【12题详解】卷层云多分布于5500-8000m的高空,由冰晶组成,分布的高度较低,且含有较多的水,应位于对流层,A正确;而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都较高,且几乎不含水汽和杂质,不能形成冰晶,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卷层云常出现的大气分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以对流形式运动,A错误;厚度存在季节性变化,夏季较厚,冬季较薄,B正确;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错误;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不呈逆温分布,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层可从地面向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沙漠中的绿洲受高植被覆盖率的影响,白天气温明显较周边沙漠地区低,在沙漠中形成“冷岛效应”。下图为沙漠绿洲高空等压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冷岛效应”形成时()A绿洲大气上升,带走绿洲废热 B.绿洲大气下热上冷,对流旺盛C.沙漠形成高压,绿洲废热外流 D.绿洲大气下沉,逆温现象明显15.符合“冷岛效应”近地面等温线或等压线分布的是()A. B.C. D.16.“冷岛效应”控制下的地区()A.污染物扩散迅速 B.空气湿度降低C.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少 D.昼夜温差增大【答案】14.D15.A16.C【解析】【1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白天绿洲的气温明显较周边沙漠地区低,因此绿洲上空大气下沉,使绿洲近地面形成高压,绿洲上空形成低压,并且此时绿洲附近气温低,而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因此绿洲处形成了下冷上热的逆温层,大气结构较为稳定,不利于对流;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沙漠升温快,气温高,沙漠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方向较为凉爽的气流由绿洲流向沙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冷岛效应产生时近地面气温较低,因此等温线下凹,盛行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线上凸,由此判断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其大气下冷上暖,对流作用受到抑制,风力较弱,因此污染物不易扩散,也不容易发生沙尘暴,A错误,C正确;由于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弱,空气湿度相对高于不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区域,湿度不会降低,B错误;受冷岛效应影响的地区,白天增温幅度较小,且湿度相对较大,其昼夜温差小于不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区域,昼夜温差相对减小,D错误。故选C。【点睛】戈壁沙漠较绿洲的比热小,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增温比绿洲快得多,戈壁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下层冷空气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这种特殊的气象效应,称为绿洲的“冷岛效应”。这说明绿洲在夏季相对于周围环境(戈壁或沙漠)是一个冷源和湿源,即相对独立的“冷岛”。这种“冷岛效应”在干旱地区的湖泊(包括水库)、绿洲地带普遍存在。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中写道:“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人类生活的太阳系为银河系中的一个普通的恒星系统,但却孕育了地球,孕育了生命,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下图为天体系统图。(1)图中代表太阳系的是____(填写字母),代表银河系的是____(填写字母),代表地月系的是____(填写字母)。(2)诗句中描写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在天体分类上属于____。说出此类天体的共同特点____。(3)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探测到的唯一具有生命的天体。请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答案】(1)①C②.K③.A(2)①.恒星②.共同特点:多为气态天体;体积、质量较大;能通过热核反应发光、发热。(3)适宜的温度;比较厚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解析】【分析】本题以天体系统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天体系统、存在生命的星球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地球和月球属于A天体系统,因此A是地月系,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统属于C,C是太阳系,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统属于K,K是银河系。【小问2详解】牛郎星和织女星是位于银河中的恒星。恒星的共同特点包括:多为气态天体,呈球状;体积、质量较大,使其能够通过引力将气体凝聚成球状;通过核聚变产生光和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天体。【小问3详解】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比较厚的大气层: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地表温度变化幅度不大,所以不会沸腾或冰冻,存在液态水。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2月中下旬,欧洲大陆受形成于北大西洋的高压系
青海省海南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28
·
10页
·
2.1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