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2025届高三“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1全解全析

2025-01-02 · 13页 · 81.6 K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01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原创)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了成组的铜礼器,考古学家发现同一墓葬出土的成组铜礼器最多为4件;同一座墓葬出土的多套组器,或风格、铭文内容相同,器形不同;或风格、铭文内容、形制皆不同;形制、纹饰、铭文等均相同的同类器物会出现在多个墓葬;多数墓葬出现固定的器物组合,如尊、卣组合,盉、盘组合等。这表明A.成组铜礼器在王室和各诸侯国墓葬中普遍存在 B.成组铜礼器的使用是为了体现墓主身份与地位C.成组铜礼器或成批次集中生产或者多批次铸造 D.西周早期青铜物料可能以器物组合的方式流通【答案】B【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及铜礼器在王室和各诸侯国墓葬中的普遍程度,无法从题干信息中得出此结论,因此A选项不正确。题干中提到的铜礼器成组出现,且存在固定的器物组合,这很可能是为了体现墓主的身份和地位。在古代社会,特别是西周时期,礼器的使用往往与身份、地位密切相关。故选B选项;虽然铜礼器的制作可能涉及集中生产或多批次铸造,但题干中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来支持这一结论,故C选项不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青铜物料的流通方式是以器物组合的方式进行,故D选项不正确。2.《左传》载:桓公二年鲁国大夫臧哀伯批评桓公“取郜(国)大鼎于宋”且“纳于大庙”,劝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当时周王朝的内史也肯定了臧哀伯“君违,不忘谏之以德”的贵族风范。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礼制秩序受冲击 B.儒学成为治国准则C.谏官的地位提高 D.原始民主制度盛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鲁国大夫减哀伯在劝谏鲁桓公要行德政,并被当时周王朝的内史肯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礼制秩序受到冲击,贵族大夫重振礼制的愿望,故A项正确。当时孔子尚未出生,儒学尚未诞生,排除B项;材料只是一种劝谏行为,看不出有了谏官,更看不出其地位提高,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不可能出现“原始民主制盛行”的现象,排除D项。3.(原创)曹魏时期钟会自述幼少时之课业曰:“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这反映了当时A.南北朝士人幼习五经已渐趋普遍 B.习经年龄段下降的态势C.大学课程向学童教材过渡的趋势 D.魏晋儒学常识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曹魏时期的情况,而非南北朝,因此排除A项。虽然材料描述了钟会从幼年开始学习儒家经典,但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来支持“习经年龄段下降的态势”这一观点,因此B选项无法确定。材料中并未提及大学课程与学童教材的对比或过渡,因此排除C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钟会从幼年开始就系统地学习儒家经典,这反映出儒学在魏晋时期可能已经被广泛传播,并深入到儿童教育中,有常识化的趋势。这一选项与材料中的信息相吻合。4.(原创)辽采用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设北面官和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北面官权力较大。金朝的猛安谋克制是兵农合一、军政合一的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后金的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组织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这些制度A.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B.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C.推动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D.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答案】A【解析】“蕃汉分治”有利于契丹族吸收汉族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加速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金朝的猛安谋克制使女真人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出征,促进了女真族从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转变,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后金的八旗制度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这些制度都有利于本民族从原有的社会形态向封建形态转变,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选项A正确。辽的“蕃汉分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也存在民族差异对待的情况。猛安谋克制在金后期出现了猛安谋克户大量圈占土地等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八旗制度在清朝后期也逐渐出现弊端,如八旗子弟的腐朽等问题。这些制度在后期并没有一直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排除B项。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在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迁徙、融合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些制度主要是少数民族自身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推动因素,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少数民族自身的制度建设,没有体现出这些制度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排除D项。5.会馆主要是由同乡商人所建的商业组织。清代会馆大量出现,以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为盛。如这一时期的苏州会馆林立,其中“三山会馆建自前明万历年间”,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助金人列官员五名,又列洋帮、干果帮、青果帮、丝帮、花帮、紫竹帮商人百余人。这反映出当时A.全国性市场网络的形成 B.政府商业政策相对宽松C.南北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D.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思路点拨清代前期由同乡商人所建的商业组织会馆大量出现,这反映出当时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D项正确。会馆大量出现不能说明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排除A项;清代前期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仅凭材料看不出南北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排除C项。6.鸦片战争后,清朝某些官员对建造战船提出建议:“此时如讲求最为得力之船,必须仿照夷船式样作法,庶堪与该夷对敌。惟最大夷船,炮位三层,可安大炮七十余位,船身长十七八丈,亦觉制造维艰,兹拟就其中等兵船式样如法制造。”该建议A.反映出清廷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B.说明天朝上国观念的根深蒂固C.是对西方国家侵略挑战的应对 D.正确反思了鸦片战争战败原因【答案】C【解析】材料中“兹拟就其中等兵船式样如法制造”其实指明了建造战船的方向,即仿照中等规模的夷船如法制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西方国家侵略挑战的应对,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清廷财政收入日益减少,排除A项。该建议的内容主要是仿照中等规模的夷船如法制造,说明清朝一些官员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并非是根深蒂固,排除B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该建议并没有正确反思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7.1919年,博斯年、罗家伦等人在北京大学创办《新潮》杂志。罗家伦在创刊号里写道,“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的革命了!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这次的革命是民主战胜君主主义的革命,是平民战胜军阀的革命,是劳动者战胜资本家的革命。”这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C.军阀割据阻碍国家发展 D.知识界受到十月革命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平民战胜军阀,劳动者战胜资本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十月革命,由此说明当时知识界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D项正确;A项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此时马克思主义还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十月革命对知识界的影响,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8.1924年,留美的“新中国主义者”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新中国党”,指出:“‘五四'以还,贤士大夫,倡言新中国之创造,朝野从风,舆情所趋,内外响应……今国难待纾,不俟终日,而团体绸缪,尚费岁月,此组织新中国党之所为刻不容缓也。”由此可见,五四以来A.革命者对新中国的设想随时代不断变化 B.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C.思想界一致赞同以俄为师来构建新中国 D.国共合作推动进步政党纷纷成立【答案】B【解析】由材料“‘五四’以还,贤士大夫,倡言新中国之创造,朝野从风,舆情所趋,内外响应”可知,五四以来先进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道路,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革命阶级对新中国的设想随时代不断变化、思想界一致赞同以俄为师来构建新中国,排除A、C两项;材料仅显示“新中国主义者”成立的一个政党,排除D项。9.1933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开展“扩红突击”运动。毛泽东对时任于都县扩红突击队队长的刘英说:“你宣传的对象是农民,长篇大论不灵,学生腔也要不得,就是湖南人的腔也要变一变,要向江西老表学说话呐!”这表明“扩红”运动A.有利于长征转危为安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C.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D.壮大了敌后抗日力量【答案】C【解析】时空:1933年(中国)。材料中,1933年毛泽东要求扩红宣传要结合江西农民的具体情况,要符合农民实际,实事求是,这反映出“扩红突击”运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C项正确;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属于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B项;情景材料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此时还没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提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一规定A.推动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的转变 B.适应了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D.沿袭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策【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保留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因此,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C项正确:土地所有制性质依然说土地私有制,未有土地所有制性质的转变,排除A项: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适应了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排除B项:1950年的土地改革政策不同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双交”土地政策,排除D项。11.长期以来,西欧学者依据古埃及文献记载,将公元前12世纪地中海东岸青铜文明的衰落,认为是“海上民族”大规模迁徙带来的灾难。但近年来,有学者基于风俗遗迹、器物演变等新考古发现,提出“海上民族”可能并不存在。这说明A.文字记录具有主观色彩 B.考古发现揭示了历史真相C.历史结论越晚近越准确 D.史料更新丰富了历史认知【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学者依据新的考古发现对原有观点提出了质疑,这说明史料的更新能够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故选D项;文字记录确实可能具有主观色彩,但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新考古发现对原有观点的影响,而非文字记录的主观性,故排除A项;考古发现有助于揭示历史真相,但不能绝对化地说考古发现就一定能揭示历史真相,故排除B项;历史结论的准确性与时间早晚并无直接关系,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12.12世纪初,法王路易六世将其新的定居区上所有的主要庄园管理者职位都租给了商人。这种经营方式A.瓦解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削弱了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 D.有利于社会向多元化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经营方式的改变减少了封建领主对庄园的直接控制,削弱了传统的封建束缚,有利于社会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故选D项;“瓦解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B项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庄园管理模式,未涉及贵族政治特权,故排除C项。13.百年战争时(1337-1453年),英国国王改变以骑士为核心的战争动员形式,大量征召裁缝、染工、皮毛商、小贩、理发师、铁匠、面包师和猎手参战。这体现出英国A.封君封臣关系的削弱 B.等级君主制度确立C.骑士阶层权力的强化 D.民族国家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中世纪实行封君封臣制,其维系的基础就是封土,封臣保持封土就要服兵役。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国王征召裁缝、染工、皮毛商、小贩、理发师、铁匠、面包师和猎手参战,而非仅依靠有封土的骑士,这就削弱了封君封臣关系,故A项正确。中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