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试题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2025-01-14 · 13页 · 854.9 K

泰州中学高三年级模拟一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支原体、发菜、水绵和伞藻的叙述,错误的是A.支原体、发菜细胞有生物膜,水绵、伞藻细胞有生物膜系统B.除支原体外,其余三种生物都能光合作用,且光合色素种类相同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去除水绵和伞藻的细胞壁,而支原体和发菜细胞不可以D.水绵和伞藻细胞中可能出现组蛋白的乙酰化,支原体和发菜细胞中不会2.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B.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D.中等强度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强度接近3.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要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B.细胞衰老时,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的每一极均含同源染色体D.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主要发生在老年期4.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期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会现象,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射体”。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4条染色体随机的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A.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B.出现“十字形结构”的根本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换C.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①~④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4种精子D.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2/3会致死5.如图,细菌中一个正在转录的RNA在3’端可自发形成一种茎环结构,导致RNA聚合酶出现停顿并进一步终止转录。茎环结构的后面是一串连续的碱基U,容易与模板链分离,有利于转录产物的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B.转录终止的原因是遇到了茎环结构后面的终止密码子C.图中转录结束后,mRNA将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转录产物易与模板分离的原因可能是连续的碱基U与DNA模板链之间形成的氢键较少6.小麦单倍体常通过远缘花粉刺激卵细胞的方法获得。研究人员将玉米(二倍体)和普通小麦(六倍体)进行杂交,受精卵排除玉米花粉的染色体得到小麦单倍体胚。经过人工诱导和筛选培育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育种流程如图所示,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培育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利用了基因重组的遗传学原理B.因小麦和玉米存在生殖隔离,若杂交后对子房鉴定,其内应有胚乳C.过程②可通过接种适量的赤霉菌筛选抗赤霉病小麦品种D.筛选获得的抗赤霉病小麦品种与普通小麦将产生生殖隔离7.情绪过度激动、长时间大哭或习惯性叹气等引起呼吸频率过快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内环境中的CO2排出过多,从而导致血浆的pH过高,引发四肢发麻或眩晕等症状,这种情况称为呼吸性碱中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呼吸性碱中毒患者的血浆pH大于7.45B.纸袋罩住口鼻呼吸可提高血浆中CO2浓度来缓解症状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表明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D.血浆的pH升高与HCO3-/H2CO3的比值降低有关8.如图是人体正常神经活动中的某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刻甲处Na+内流,乙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某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发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C.甲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随传导距离而衰减D.该兴奋需要经反射弧的传导和传递,才能发挥作用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和种子萌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作为信号会影响种子萌发是进化的结果B.给水稻幼苗喷洒一定量的赤霉素溶液,可导致茎秆快速增长,结实率大大提高C.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D.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10.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并对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所示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构成一条食物链B.图中“293→29.3→5.0”构成的是能量金字塔,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C.我们称赛达伯格湖为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该湖泊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相互作用而形成了统一的整体D.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食性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2来自植食性鱼类,如果该杂食性鱼获得10kJ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需要植物固定550kJ的能量11.某研究团队对四尾栅藻和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培养实验,请结合四尾栅藻和铜绿微囊藻在22℃、26℃、30℃的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均以单细胞形式出现,所以可以用样方法调查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数目B.纯培养实验中两种藻类的种群密度均在26℃时最大,说明两种藻类的最适生长温度均在26℃左右C.根据共培养实验结果,当温度由22℃升至26℃时,成为优势种群的是铜绿微囊藻D.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水体中四尾栅藻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分别为铜绿微囊藻、温度1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研究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预实验不用设置空白对照组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60℃恒温灭菌的土壤是实验组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对培养液每天定时稀释、振荡后取样13.研究者用酸笋开发具有降低胆固醇功能的益生菌。先将酸笋发酵液接种到含有CaCO3的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出乳酸菌,然后将乳酸菌接种到含有胆固醇的培养液中,筛选出能够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酸笋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气以确保发酵罐内压强稳定B.与酸笋风味形成相关的乳酸菌为厌氧型,所以不会分布在空气中C.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直径与溶钙圈直径比值小的菌落即为目标菌落D.胆固醇既可为乳酸菌的生长提供氮源,也可参与动物细胞膜的组成14.动物体细胞融合后染色体核型不稳定,来自某一方的染色体往往随机丢失一至多条这种现象常应用于基因的定位。在甲型流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在克隆化培养过程中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往往出现随机丢失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后,应立即从相关动物的脾脏中获得B淋巴细胞B.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接触抑制现象时可使用胰蛋白酶处理C.若杂交瘤细胞丢失某染色体后不能分泌单克隆抗体,则该基因位于该染色体上D.利用抗体检测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将具有持续产生甲型流感抗体的能力15.胚胎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优良牲畜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奶牛活体采卵一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该技术流程如图。已知雄性奶牛Y染色体上有一段雄性特异的高度重复序列,依据该重复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用于奶牛胚胎性别鉴定的PCR体系(SRY-PCR)。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外受精后,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间观察到两个极体说明受精成功B.活体采卵前诱导母牛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C.取滋养层细胞进行SRY-PCR,应选择结果为阳性的胚胎进行移植D.受体母牛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移植前不需要进行免疫检查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6.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萝卜上打出若干萝卜条,切成相同长度,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等体积的I、II、III三种溶液中一段时间,b点时将三组实验的萝卜条同时放到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实验期间持续观察萝卜条体积的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观测指标是萝卜条的体积变化B.初始I溶液浓度等于II溶液,I溶液中的溶质能进入细胞C.b点时I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细胞液的浓度D.三组萝卜条细胞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17.某家系中甲(A/a)、乙(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如左图,两病独立遗传且相关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体上,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下图是用限制酶对乙病相关个体基因处理并进行电泳的结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根据电泳结果,可确定I2基因型为Bb,II4比I2少一个条带,则基因型为BBC.若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III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正常的概率为25/51D.III3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bbXAXa18.人体免疫学的应用,一般有如图所示的获得免疫的方法,下列关于疫苗免疫学的应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方法①、②分别为免疫预防、免疫治疗,方法①属于体液免疫,方法②属于细胞免疫B.记忆B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产生特异性抗体,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不同,产生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C.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科学家选用猪肾脏进行移植的原因之一是猪的内脏器官与人的内脏器官大小、形态等均相似19.大树杜鹃为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珍稀植物,是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而发芽率低;其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开花;且该树种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苛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等B.在原产地适度清除林下凋落物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大树杜鹃的有效保护C.大树杜鹃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大树杜鹃由于植株高大能够获得充足阳光黎贡山地区的优势物种20.骆驼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能防风固沙。骆驼蓬合成的多种生物碱具有抗肿瘤作用。科研人员利用骆驼蓬下胚轴进行育苗和生物碱提取,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下胚轴切段需依次用酒精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B.除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不同外,进行过程①③的其他条件相同C.由无毒下胚轴经组织培养获得的骆驼蓬无毒幼苗可抵抗病毒的侵染D.在①②③过程中利用PEG处理培养物,可以获得染色体数加倍的骆驼蓬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5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21(11分).图1是叶绿体模式图,图2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3表示在密闭恒温(温度为25℃)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叶片长时间浸泡在中会变成白色。(2)ATP合成酶也是运输H+的载体,在光反应过程中,其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由此可推测H+跨膜运输方式为。(3)图2中③表示的过程是。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填序号:①C3、②ATP、③[H]、④C5)。(4)为进一步了解植物代谢机制研究人员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图3所示曲线(整个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据图3分析并回答:①、实验的前6小时叶肉细胞持续产生ATP的场所有;②、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填“强”、“弱”、“不变”)。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填“上移”、“下移”、“不变”)。③、图3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个;实验中该植物前24小时有机物制造量(选填“<”、“=”、“>”)后24小时有机物制造量。④、若图3中a点时温室内CO2含量是88g,c点时温室内CO2含量为44g,则48小时后该植物有机物(按葡萄糖计算)的积累量是g。(2分)22(11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三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其花色色素合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