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01-14 · 17页 · 317.5 K

2024年“江南十校”高一12月份分科诊断联考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将细胞分成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B.细胞学说认为组成生物体的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细胞学说标志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分子水平D.细胞学说暗示着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内容包括三个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细胞学说并没有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A错误;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并非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错误;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C错误;D、“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暗示着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D正确。故选D。2.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所列的“中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据三席,分别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其中绿茶是由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加热快炒(俗称“杀青”),再进行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鲜茶叶细胞中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沸水泡茶时,茶叶变得舒展是茶叶细胞渗透作用吸水的结果C.杀青既能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又能让蛋白质变性失活,以减少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的分解D.制茶过程中揉捻可能会破坏茶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即加热会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但肽键并未断裂。【详解】A、细胞内的元素主要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正确;B、茶叶经过制作过程中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泡茶时茶叶变得舒展是吸胀吸水的结果,B错误;C、高温使催化茶多酚等分解的酶失活,从而减少茶叶中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的分解,C正确;D、揉捻可能会破坏茶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正确。故选B。3.很多人喜欢喝奶茶,但奶茶过量饮用可能带来危害。某同学从奶茶店买回一些奶茶,经过处理得到无色提取液,欲对其相关成分进行鉴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加入斐林试剂混匀,经水浴加热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奶茶中不含糖B.欲检测是否含蛋白质,则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等量混匀后再注入C.若有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以及蒸馏水,可配出双缩脲试剂用于实验D.若滴加几滴苏丹Ⅲ染液后呈红色,则说明奶茶中含有脂肪【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反应呈砖红色,若加入斐林试剂混匀,经水浴加热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奶茶中不含还原糖,但可能含非还原糖,A错误;B、鉴定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时,应先加A液(氢氧化钠溶液),以营造碱性环境,然后再加B 液(硫酸铜溶液),B错误;C、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但浓度和比例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蒸馏水调整斐林试剂的成分来配置双缩脲试剂,C正确;D、苏丹Ⅲ染液遇脂肪呈橘黄色,D错误。故选C。4.贵池小粑,看起来普普通通,起锅时黄灿灿的一片,这是《早餐中国》力荐的美食。小粑以面粉做皮,粉丝、萝卜丝、肉等不同食材为馅,用铺满菜籽油的平底锅生煎而成,出锅时香气四溢,外壳香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菜籽油中的脂肪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摄入过多易导致肥胖B.面粉中的淀粉是多糖,初步水解成麦芽糖后能被细胞直接吸收C.小粑中所含的生物大分子共有的元素有C、H、OD.肥肉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容易凝固【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包括:(1)脂肪,是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2)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重要成分;(3)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详解】A、菜籽油中的脂肪是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摄入过多易导致肥胖,A错误;B、麦芽糖是二糖,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B错误;C、小粑中所含的生物大分子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有C、H、O,C正确;D、肥肉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容易凝固,D错误。故选C。5.某实验室的四种微生物标签损坏,科研人员对四种微生物进行了研究:①有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②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③一般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④有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形成叶绿体。下列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②特征的生物都是自养生物B.有②和④特征的肯定属于原核生物C.有③特征的生物最可能是病毒 D.有①特征的生物可能是酵母菌【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的生物是细菌。2、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的生物为原核生物,比如(蓝细菌)蓝藻。3、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的生物是病毒。4、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详解】A、②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的生物是细菌,细菌中既有自养型,也有异养型,A错误;B、②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的生物是细菌,④具有核糖体和光合色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的生物为原核生物,比如蓝细菌,所以肯定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C、一般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的生物是病毒,C正确;D、①出现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可能是酵母菌,D正确。故选A6.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葡萄糖都是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有关C.蛋白质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基本支架”D.动物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糖类分子均对称分布【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4、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糖类、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碳链是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详解】A、蛋白质、葡萄糖都是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A正确;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有关,B错误;C、细胞内所有的膜统称为生物膜,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基本支架”,C错误; D、动物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糖类分子不是对称分布的,D错误。故选A。7.2024年8月,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经过三年的深入研究和反复验证,提出一种全新的利用月壤生产水的方法。一吨月壤将可以产生约51~76千克水,月壤造水提供了未来月球开发利用的新思路。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B.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可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C.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减小导致抗寒性增强D.水分子更多的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⑤提供化学反应介质,⑥维持细胞形态。【详解】A、自由水的主要功能之一: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④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A正确;B、自由水的主要功能: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自由水的参与,B正确;C、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以提高抗寒能力,C错误;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更多的是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正确。故选C。8.2024年10月7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核酸说法正确的是()A.核仁与各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细胞内核酸被初步水解、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都是8种C.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只存在于细胞质中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分为DNA和RN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详解】A、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错误;B、细胞内核酸被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和四种脱氧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磷酸,A、T、C、G、U以及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细胞内核酸被初步水解、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都是8种,B正确;C、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可以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C错误;D、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故选B。9.生命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亮—暗—亮”的三层结构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B【解析】【分析】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欧文顿并没有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而通过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溶性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