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监测试题4.明代,内阁“封还执奏”是一种常态化政治机制。即当天子下令让内阁草敕时,内阁认为天子政令不适,可以拒绝草敕,不奉诏并封还诏令,一般情况下会附上自己高三历史的疏议,提出处理意见。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天子或是“旨从中出”,让“内阁不注意事项:预闻”,或是对内阁的处理意见留中不报。这一举措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A.引发了政局混乱B.力图提升决策的合理性3.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C.提高了行政效率D.有效地约束了皇帝权力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5.19世纪70年代,有人指出,“从前华案概不能延用律师,故华人欲延律师者,往往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托为此案与西人有若何关系,使成为会审案(会审案件则可聘请律师)。自领事团干一、选择题预以后,华案亦许律师辩护”。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1.据传,黄帝的发明是多方面的,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他发掘首阳山铜矿,加以A.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冶炼,铸成铜鼎;并且铸造十二铜钟,和以五音,可以演奏音乐;他发明缝纫,制C.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司法权D.探索司法独立的艰难历程作衣裳,“垂衣裳而天下治”“以衣裳别尊卑”。据此可知当时6.19世纪末,蔡尔康等中国学者在翻译和撰述的过程中,尝试用“均贫富”“安民学”A.手工业技术高超B.社会阶级分化C.已建立早期国家D.礼乐制度确立“养民学”“大同社会”“井田制”等思想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做法2.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B.反映了近代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要求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儒家拘泥迂腐的作风,A.和他好大喜功的秉性格格不人。他所用的大臣,大多是既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的人。C.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新方向D.试图搭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桥梁这说明汉武帝7.1938年6月,国民党通过决议,宣布对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26人“恢复国民党党A.并未实施“独尊懦术”B.不断调整统治政策籍”,中共中央长江局随即宣布“不承认”。中共这一态度C.推行法家的治国理念D.治国理政务实灵活A.粉碎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3.宋初,政府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政府向园户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C.吸取了国民革命失败教训D.标志着中共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以较低价格收购,以较高价格批发给商贾。8.1951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上,胡乔木提出:“在一切群众活动场至嘉佑(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政府实施改革,茶商与所,例如工作产所、娱乐产所、游览产所、交易产所等,进行适合群众的经常性的园户交易,按质论价,政府征收茶税。上述改革宣传,使我们的国家整个变成一所伟大的学校。”这表明当时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主要得益于青苗法实施B.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B.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C.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D.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C.增强群众对新中国的认同D.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9.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3.1890年,英国在《笨拙画报》上刊登了漫画《德国鹰扑向非洲》(图3)。这一举动通过决议,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这一变化反映表明了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民主政治建设加强C.国家综合国力提升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0.图1为苏美尔神话《伊楠娜与恩基》的故事梗概。据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公元前四千纪后期、女奠基神伊楠娜前往埃利都,以斗酒的方式从父神恩基处哄得百余种技艺、并以“天船”将它们转运到乌鲁克。在女神获取的诸多技艺中,包括王权、书写术、建筑工艺、木工、金属、制革、编席等。图1A.手工业技术居领先地位B.诞生了人类最初的文明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D.成为东西文化的交汇点ONTHEswoor11.12~13世纪,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市轮流举行集市贸易,从意大利运来的图3东方货物,从英国运来的羊毛,从佛兰德运来的呢绒,以及从斯堪的纳维亚及低地A.帝国主义瓜分非洲B.非洲的生产方式落后国家运来的货物都在此交易,香槟伯爵竭力保障集市上商人的安全和通往香槟道路C.英德之间存在矛盾D.英国丧失非洲主导权的安全。据此可知,该地区集市贸易的繁荣主要得益于14.有学者指出,《凡尔赛条约》是“女巫调制的适应人口味、什么成分都有一点的药A.封建庄园经济解体B.强大王权支持剂……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盂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C.城市自治运动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里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该学者12.图2反映了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的变化。影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凡尔赛条约》A.体现了协约国各方的妥协B.动摇了欧洲世界优势地位C.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矛盾D.确立了“全体一致”原则15.1967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外国投资的法令,规定外国在法国的直接投资必须预先向财政部申报。如果涉及外国资本对一家公司进行控制、增加控制或扩大受控的公司时,财政部有权审核投资账目,财政部长可以要求推迟计划中的行动。该法令旨在年份图2A.强化国家对经济干预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A.农业生产技术改善B.大量贵重金属流入C.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D.维护法国的经济安全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高三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高三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二、非选择题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义门”:儒学熏陶下的孝义之家材料中国历史上,由于儒家伦理的影响、累世同居的大家族屡见不鲜,被引为社会楷模,“义门”二宇,便是对他们的褒奖。宋朝以来“义门”现象盛行、影响最大的当推婺州“义门郑氏”,在《宋史》《元史》高三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明史》中,以“孝友”或“孝义”名义为他们列传,历经宋元明三朝传诵不息。《宋史》写道:“郑绮,婺州浦江人,善读书,通《春秋》毂梁学,以肃穆治家,九世不异翼。”《元史》写得更具体:“郑文嗣,婺州浦江人,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一钱尺帛无敢私”“家庭中凛如公府”,子孙即使担任官员,也“不敢一毫有违家法”。还特别强调,郑氏家族“冠婚丧葬,必稽朱熹家礼而行”。从《明史》可以看到,元朝名人余闼以浙东廉访使身份,为郑氏家族题写“东浙第一家”碑;明朝建文帝为它题写“孝义家”匾额。“义门郑氏”赢得人们尊崇,十分关键的一条是有一部以朱熹家礼为宗旨的家训—《郑氏规范》。它是郑氏世世代代遵守的家族法规,规定了家族中人的生活起居、生产经营、冠婚丧祭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不仅维系大家族内部几代人的和谐相处,而且维系大家族与乡邻之间的和谐相处。明朝初年,退休高级官僚、著名文人宋濂,为《郑氏规范》第三次修订本写了一篇序言,说这部家训如果能够推广,必然会起到“厚人伦”“美教化”的榜样效应。使得它身价百倍,广为流传,从家族走向社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对中国古代历史上“义门”现象加以阐释。(14分)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推广乡村幼稚园案1928年,在全国教育会议期间,陶行知就儿童教育提出“推广乡村幼稚园案”,以下为其主要内容。◆理由(一)乡村幼稚园,是乡村社会普遍的、永久的需求。农忙时,农妇忙得天昏地暗,哪里有空来管小孩子?如果有了乡村幼稚园,便能节省农妇好些精力。与其开幼稚园帮助城里太太,抛下小孩子去打麻将,倒不如帮助采桑娘子照应儿女,使得她们可以多养些蚕,多生点利。(二)农忙时,幼儿无人照应,父母往往令稍长儿女辍学回家,陪小弟弟小妹妹玩。如果有了乡村幼稚园,便可以减少小学儿童之缺课。(三)乡村小学教师办小学,夫人办幼稚园,便可造成夫妻学校,减少乡村教师之寂窦,树立乡村家庭之模范。(四)乡村幼稚园倘能推广,便可为乡村受过教育的妇女开一职业上之出路。(五)乡村幼稚园是乡村妇女运动之惟一的中心。◆办法(一)教育研究所应研究创造平民的、省钱的、适合国情的幼稚园,使幼稚园在乡间易于设立。(二)每省区应先试办一乡村幼稚师范。依据中心幼稚园办法,训练乡村幼稚教师。(三)乡村幼稚园不易单独设立。故最初办法,应多招现任乡村教师之夫人、未婚妻,近亲训练之,方能造就一人,便一人之用。(四)乡村幼稚园不限定要房屋,倘使无校舍,便可在露天里办起来。天晴开,雨来散,有何不可?结合时代背景,对“推广乡村幼稚园案”进行可行性分析。(16分)高三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外语教育语种演变管窥我国外交政策材料时间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全国有57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教育部只保留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培养全国的高三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1952年中学英语师资教育部确定外语教学中俄语与英语的比例是1:1,随后又规定俄语占1/3,英1956年语和其他语言占2/3颁布《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60年代外语;增加了一些亚、非欧国家的语言1979年教育部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90年代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由90年代初的300多所增加到1998年的790所2016年全国共开设66种非通用语专业,专业点391个,分布在167所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已基本开齐175个与我国建交国家的官方用语专业。截至20192018年年,北外获批开设的外语语种数量达到101种——根据孙国宽《从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管窥我国外交政策》等整理提取材料信息,以“外语教育语种演变与外交变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高三历史试题第8页(共8页)殖民与抗争材料一18世纪中叶,印度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殖民者不仅把印度作为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地,更把它作为工业品的消费市场。输入印度的英国棉布从1824年的90万码增至1835年的5100万码,同期印度向英国输出的棉布从126万匹减少到30万匹。英国的毛纺织品、铜器、玻璃、陶器等其它工业品也不断地输入印度市场。随着大量英国工业品涌入印度市场,曾经发达的印度手工业受到严重打击。19世纪以后,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规模投资,特别是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一方面控制了印度的经济命脉,使印度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畸形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市场的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印度的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到1875~1876年,印度棉纺织厂已增至47家,拥有9100台织机和110万枚纱锭,到1900年印度已有近300家工厂,其中棉纺织厂193家,雇用工人约20万;麻纺厂30家,雇用工人11.4万;煤炭产量也达到600万吨以上。20世纪以后,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等工业部门稳定发展,钢铁等新兴工业也逐渐建立。——李仲升《世界人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以来印度社会发生的变化。(8分)材料二1905~1908年印度民族革命运动高潮是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菲律宾、中国、伊朗、土耳其革命一起强有力地显示了亚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决心,开创了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新篇章。——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4分)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 历史试卷
2025-01-19
·
6页
·
705.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