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5-02-18 · 6页 · 732.6 K

2025湖北省新八校协作高三2月联考高三历史试卷命题学校:黄石二中命题教师:翟丽霞谢立新审题学校:龙泉中学武汉三中考试时间:2025年2月7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四夷是古代中原周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苗)、西戎和北狄。屈家岭文化的先民是三苗人,史籍记载“禹征三苗”,考古发现当地炭化种子粟遗存、纺轮、黑陶、稻谷、稻壳痕迹。材料主要说明A.南北地区交流较为频繁B.中原文明传播到珠江流域C.中原文明处于领先地位D.远古时期存在远距离交流2.秦朝推行文书行政制度,即指“通过文书下达命令,用文书向上汇报的行政制度”,根据下表文书描述可知《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具体事项行文时限一览表上报截行文事由原文出处止时间农作物产量收成稻后禾孰(熟)……到十月牒书数。十月《仓律》都官岁上出器求补者数,上会九月上报已注销且需补充的器物九月《内史杂》内史。九月以劳作低偿赀赎债务的还债官作居赀赎责(债)而远其计所官(近)者,按距原官府的距离远近,者,尽八月……告其计所官;官相《司空》八月有不同的行文时限紤(近)者,尽九月而告其计所官。(远)雨为氵封〈澍〉,及诱(秀)粟……庄稼生长情况八月《田律》尽八月□□之县、都官以七月粪公器不可缮处理国有金属器物者……都官,输大内,内受买(卖)七月《金布律》之,尽七月而觱(毕)。A.秦朝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B.秦朝的文书主要关注农业C.文书助力秦高效治理国家D.秦朝的律法内容丰富多样湖北省新八校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1页3.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出现了在考场之外的行卷和公荐的形式,所谓“行卷”即应试的举子将自己平时写的作品制成卷轴,送到有一定地位人的手中,由他们推荐给考官;至于公荐则是在官僚中,也就是一些达官贵人和文坛名人,向主考官推荐自己所熟悉考生的情况,这样使得一部分人才可以显露头角不被忽视与埋没。材料主要说明了唐朝A.科举制度执行中的灵活性B.优秀人才会被不断发掘C.科举制度也存在不公正性D.选拔人才的制度多样化4.“黄家富贵”是花鸟画的一个流派,该流派深受宋徽宗的喜爱。同时代画家崔白却独具一格,他的《双喜图》:深秋时节,寒风萧瑟,枯木衰草,落叶凋零,呈现出一派秋风肃杀的冷峭凄凉景象。整幅画面当中两只灰喜鹊之间,灰喜鹊与野兔之间,鸟、兽与自然环境之间,刻画得生动自然,画中各物在作者的笔下蠢蠢欲动,大得自然野趣。《双喜图》体现了A.偏安一隅南宋的衰弱B.南宋花鸟画派十分盛行C.清新自然的写意画风D.世俗社会生活精神需求5.下图是清朝乾隆时期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根据《副科题本·土地债务》表格可知乾隆时期《副科题本·土地债务》中农业雇工的件数分列如下直福山湖山湖河601330247348718227317隶建东北西南南广陕广甘四江云39233510692706351113东西西肃川苏南安贵贵盛浙208113297285294徽州州京江合计6100(件)A.雇佣劳动是社会主要形式B.劳动力成为全国盛行的商品C.商品经济正广泛深入发展D.以雇工的形式偿还土地债务6.1905年,张謇和时任湖广总督并会同管理学务大臣张之洞,提出“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将历代内府珍藏和国人储藏陈列其中。同年张謇建立南通博物馆;1935年成立的中国博物馆协会表示,“博物馆者,静的方面可以为文化之保管人,社会教育之良导师;动的方面并可以为国家边陲,筹长治久安之策”。材料反映了A.博物馆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载体B.博物馆发展史承载救亡图存的重任C.博物馆激发国人民族主义的觉醒D.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历代珍藏文物7.在1941年和1942年,由于农村中土地的租佃和典当关系极其复杂,晋察冀边区先后颁布和实施了《统一累进税条例》,1943年陕甘宁边区也拟定了《农业税统一累进试行条例》,通过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工作。将带有收益税性质的公粮和带有财产税性质的田赋融合,并采用累进税制,配合各根据地减租减息的政策,提出了“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免税外,均需按照财产等第或所得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减轻了人民的税收负担。这一现象旨在A.突出根据地政权的人民性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改变农村各阶级经济地位D.充分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湖北省新八校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8.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后,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到“以统筹统支为主,自给自足为辅”,再到“统一财经”的演变历程。该演变历程侧面反映出A.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逐渐成熟B.中国革命的形势逐渐严峻C.中国物价长期暴涨问题最终被解决D.中共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9.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及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农业生产及农业税征收情况(单位:亿公斤),其中有关表格数据信息说法正确是时间农业实产量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比率一五时期8017.8933.2111.6%二五时期6983.2833.3211.9%①二五时期农业发展深受当时经济战线“左”倾影响,是农业税税率较高原因之一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极大推动农业的发展③一、二五时期,农民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付出重大牺牲④二五时期相对一五时期农业产量降低,主要受国际局势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0.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时,王毅表示:“双方要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正道,要旗帜鲜明站在历史进步一边,积极呼应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正当关切,倡导走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反对一切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反对冷战思维和挑动分裂对抗,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方态度A.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B.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践行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D.反映中俄双方坚持多边外交11.普林斯制一般称为元首政治,“普林斯”意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公元前27~公元14年,奥古斯都结束罗马内战,企图确立个人的独裁统治,但奥古斯都最终采取元首制,而非帝制。这意味着A.奥古斯都拥护罗马共和制B.罗马公民法的影响依然很大C.共和制传统影响依然很大D.确立元首制是历史最终趋势12.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742-814)认为,“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能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而其他子女则被排除在外)是一种符合神意和理性的制度,它可以保证帝国的延续和繁荣。下列有关“长子继承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统治者家庭和睦和国家稳定B.有利于封建王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有利于西欧政治的平民化和世俗化D.有利于西欧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13.下表为18世纪巴黎印刷机数量与职工人数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年份作坊(家)印刷机(台)会员人数职工总人数170151195339280176940298(178)789850177040309(194)664928177140317(169)617690注:印刷机(台)数量括号里的数字为新式滚轮印刷机A.工业革命极大推动法国印刷业蓬勃发展B.法国印刷业的变化适应启蒙运动的发展C.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推动法国印刷业发展D.宗教改革促进了法国文化事业获得发展湖北省新八校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3页14.政治漫画《荒唐的伴侣》(这是1939年8月“拍摄”的结婚照。新郎叫希特勒,新娘叫斯大林)所讽刺的历史事件A.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B.表明绥靖政策达到高潮C.确保德苏两国长期和平D.导致英法两国对德宣战15.1950年2月9日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夸大其词,声称在他手中有“一份205人的名单”,“这些人全都是共产党和间谍网的成员”;“国务卿知道名单上这些人都是共产党员,但这些人至今仍在草拟和制定国务院的政策。”麦卡锡的言论过后,美国开始了恐怖地政治审查和政治迫害。针对上述言论,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国家安全面临重大威胁B.美国国会和总统府分权制衡C.美国民主自由得到极大维护D.冷战极大影响美国政治生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疆域变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14分)材料一湖北省新八校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4页清朝的疆域在其鼎盛时期达到了1316万平方公里,这是清朝历史上国土面积的最大值,主要在1820年左右实现。清朝的疆域包括中国的内地、东北、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全盛时期所直接控制的所有领土。清朝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策略,逐步扩大了其疆域。清朝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即有谋图天下之雄心,经过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五代皇帝的努力,清朝逐渐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百度百科材料二在明末清初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外部侵略压力空前的背景下,发端于中国东北的后金-清政权,及时统一了中原和边疆,中国再次进入大一统时代。后金在建立之初,进行了满族内部的统一,此后又统一了漠南蒙古诸部,后金-清的政治制度进一步中原化,并具有了入主中原、统一中华的意识。崇祯十年,皇太极提到自己梦到万历帝,还得到了金朝史书,诸臣认为这是“吉兆”。后来,康熙、雍正、乾隆等帝,以中华自居,认为“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清朝入关后,特别是统一甘肃、四川等直省地区之后,西藏地方与清朝的沟通更为顺畅,最终有了顺治九年五世达赖亲自赴京朝觐并接受册封的历史性事件。从这个角度看,地方政治力量的疆域“小统一”为后来中央王朝疆域大统一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在清朝统一台湾之际,台湾地区“各乡社百姓以及土番,壸浆迎师,接踵而至”包括台湾高山族群众在内的各族人民为清朝顺利接管台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样曾同清朝对峙的政治力量亦曾维护过中华疆域、促进过统一,以漠西蒙古为例,虽然该部一定程度上威胁过清朝的边疆,但客观上也阻止了沙俄向新疆地区的扩张。——邓涛《以各族对清代中国疆域统一的贡献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为拓展、巩固边疆版图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朝统一进程的特点及启示(8分)17.【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1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只有家族、宗族和种族的概念,而没有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晚近才出现在社会话语中。长久以来中国处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依靠黄河、长江和其它内陆河流的浇灌,很早就产生了稳定自足的先进农业文明,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一种“华夏中心主义”的环宇观念。中国人一直以为,中国及其周边对中华文明向化之地即全部世界。直到1840年前后,中国还是以“天朝上国、君临天下”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9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正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教授所指出的:中国的巨变并非始于自觉,而是在19世纪末叶西方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轰击下开始的。——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节》材料二对中国而言,甲午一役的惨败,在给国人带来巨大灾难和耻辱的同时,也彻底打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进一步激发了全民族的忧患意识和救亡图存的真正觉醒,并促成一部分国人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出路与民族命运。诚如梁启超所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自此以后,中国人通过与西方民族国家之间的持续互动,“民族”观念有了很大飞跃,民族意识不断得以体认,开始将自身从“帝国”或“天下”重新想象和改造成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由此而发轫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取代传统中国的族类思想和“天下观念”,成为影响和支配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重要的思想意识形态。——摘编自《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论述》湖北省新八校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5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